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失灵?
词条解析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近几年来,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各级政府也比较关注本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借此来衡量本地居民生活状况。分析恩格尔系数,对于研究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对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要“慎待”,其参考值值得商榷。如果过于看重这一指标,往往会一叶障目、误导决策。
经典案例
2009年8月,北京市食品协会发布的“上半年北京食品工业情况报告”显示,北京食品消费占到上半年消费总额的25.34%,为634.3亿元。也就是说,北京人每100元的花费中,有25元用在了吃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而北京无疑从数值上已然率先跨入“最富裕”水平。但北京真的最富裕了吗?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2005年公布的一项“北京人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市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排在食品支出之后的消费为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这三方面约占总支出的46.3%。而家庭设备及服务、娱乐方面的支出仅为6.9%和5.9%。由此看来,北京市的“恩格尔系数”产生的前提为,总支出的消费中只有极少的部分用于“提升生活质量”。可见,恩格尔系数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也会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