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风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熏陶”……诸多词汇,说的其实都是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一个人长期在某种环境中生活,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与感染,从而在言行举止甚至是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与对方产生趋同性。这种现象其实就如《孔子家语·六本》中所说的那样:“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前二十年里,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而这二十年的时间,恰恰是个人身体、思想、性格与气质等多方面成长、培养与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脾气、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等,对子女所产生的影响极大,而这种影响力便是我们所说的“家风”。
“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流传了千余年,堪称中华家风家教的典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母亲与她们所塑造的严格家风,我们的文化中才出现了圣贤孟子与岳飞的青史留名。可以说,由此而生的孔孟之道和精忠报国的思想不断地演变,并最终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而有关岳家军、杨家将的故事,更是成为滋养无数儿童的精神食粮,并最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成就了无数敢于肩负民族大义与为了国家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
许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皆极其重视家风建设。远至古代政界诸葛亮、司马光,近至当代商界李嘉诚、比尔·盖茨,这些人可谓功成名就,但他们依然严格地要求子女通过工作来养活自己。而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由于从出生始便在物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享受到奢华的生活,便就此好逸恶劳、骄奢淫逸,最终,这些人成了“富不过三代”的佐证,使整个家族逐渐地走向了衰败。这也印证了古语“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的说法。
之所以“纨绔子弟少伟男”,是因为那些富足之家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抛弃了良好的家教,导致奢靡、享乐之风在后辈中盛行。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都极其看重家风。
表面上来看,家风只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小事,似乎与社会、与他人无关,其实不然。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元素。从小方面来说,家风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活原则;从大方面来看,以家风为主的家庭伦理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性组成部分。
可以说,社会道德乃至整个国家兴衰,都是以家庭为基础与起源的。社会道德的形成与体现,最初便是依靠每一个家庭通过家风建设来实现的,每一个独立的小家庭的家教,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产生正面或者反面的作用。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树立并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才能让整个社会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体系与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历史上,儒家思想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文化,传统家风正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之下得以形成的,这使得儒家的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家风的基本内容与价值取向。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也成为社会对个人行事与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成为衡量家风好坏的重要尺度。在这种尺度之下,修身养性、廉洁自律、端正家风、重视家教,被认为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当前,党倡导家风建设,不仅反映了国家传承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决心,也体现出了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古人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唯有正身者,方能管好家,治理好社会,为民众谋福祉,为天下保平安。素有“天下第一名相”之称的古代思想家管仲曾在春秋时期协助齐桓公振兴齐国。他在《权修》篇中,便点明了修身、齐家、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身不治,奚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在管仲看来,国、家与个人修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紧密相关、融为一体。
这种重视家风建设、国家建设与个人修养的思想传承至今,依然有其重要意义。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风正不正,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持续发展,而党政干部的家风情况,则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观感。身为党政干部,必须要重视起家风建设。
“尔好谊,则民向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一方面,领导干部的家风好与坏,不仅是检验自身作风问题是否过硬的“试金石”,同时更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党员干部典型,用一腔热血与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爱民为民”的无私情怀,让老百姓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良好家风熏陶和感染他人,才能够带动社风民风向好的方向发展。党政干部只有重视起家庭内部建设,做到自身作风优良,家风建设过硬,才能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做好表率,实现风行草从,引领社会崇德向善。
这就意味着,加强家风建设,各级党政干部首要任务是应自觉地在家风建设中当好带头人,成为道德建设领域的先行者,在自我修养与家风塑造中,坚持高标准、狠下硬功夫。党政干部只有真正地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清醒、操守清廉、办事公正、作风简朴,才能真正地带出好家风,从而影响政风、民风,进而引领整个社会风气朝着积极、清正、向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