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带来好政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家庭也是政治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

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政治家约翰·洛克在自己的著作《政府论》与《教育漫话》中讲述了两个这样的主题:权利属于公共的政治领域,而德行与教育则属于私人的家庭领域。在洛克看来,政治社会无法承担对个体的德性教育,因为政治社会与家庭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界限。这就意味着,德行教育有必要且必须要在家庭范畴中完成。这成为了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在家庭之中接受、完成德行教育,那些优秀的个体将具备走入、左右政治文明的关键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家庭对于政治安全而言如此重要的根本性原因:所有的个体教育都与家庭密切相关。可以说,在个体教育上,家庭永远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纪律与规矩已成为“铁砣砣”“硬杠杠”的当下,家庭是反腐倡廉“八小时之外”的后方阵地,而家人则是这后方阵地里的关键性力量。在他律留白处、法律边界外,家庭对于个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披览古史,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不少权臣显宦自律颇严,他们一生为官谨慎,不失廉政勤政之大节。可叹的是,他们或因政务繁忙顾不上或是因爱而宠,导致自身对家庭“后院”看管不严,再加上家风不严、不正,家人自律不足,结果导致“后院起火”。不仅自身的清名遭到玷污,甚至祸及家族。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霍光便是其中的一位。

霍光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自出仕汉武帝的光禄大夫始至死,为官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里,霍光自己行为谨慎,以端正的品行勤于国事,深孚众望。他先后辅佐了汉昭帝,废掉了昌邑王,又立汉宣帝。

在中国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权势显赫的大臣,但如霍光这般可左右废立的大臣却极其罕见。如此看来,霍光本人的确是拥有极高政治才能与治国之术的政治天才。遗憾的是,霍光去世后不到三年,汉宣帝便以谋逆大罪将其全族诛灭。而这一悲剧的发生原因,便在于霍家“后院起火”,对家庭管理不严的霍光对此难逃干系。

其实,霍光在世之时,对霍氏子弟的缺德、无才已有所察觉。一次,霍光的儿子霍禹与同为大臣的张汤孙子张千秋带兵同去打乌桓。战罢归来,面对霍光的垂询,张千秋可以“口对兵事,画地成囹,无所忘失”。可相比之下,他的儿子霍禹却一问三不知,且一副毫不知错的模样。当时,拥有远见的霍光便感慨道:“霍氏世衰;张氏兴矣。”

此外,霍光还非常清楚,自己的夫人曾经干过毒杀许皇后这种大逆不道的事。霍光立汉宣帝后,其权势在朝中已无人能敌,可为人不贤的霍光夫人对此依然不满足,感觉自己不够尊荣的她还想将女儿送入宫中当皇后。她指使女医在汉宣帝的结发爱妻许皇后药中下毒,并说:“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许后被毒杀后,霍光的女儿成君便被立为皇后。

终于得偿所愿的霍夫人在宫中随意出入,骄奢放纵,行为不检。在汉宣帝立了太子以后,她甚至还指使霍后毒杀太子,结果没有成功。这一系列的事件都可以看出霍夫人之为人,而霍后明显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她不仅奢侈铺张,也不能明辨是非对错。

“后院”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情,霍光本该“亡羊补牢”,对家人严加管束与惩治。然而,霍光却念及对方是自己的结发与骨肉,察而不纠,察而不惩,徇私情于国法。其夫人与子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其在世时为所欲为。这种嚣张行为一旦成为习惯,便极难纠正。在霍光去世后,霍光的家人继续为非作歹,极尽奢靡,甚至连其家奴为了一点儿小事,也敢到御史大夫家中胡闹,逼得御史大夫亲自出来给他们叩头道歉。

如此行为最终惹得朝野震怒,汉宣帝此时不再顾及自己是由霍光扶位之事实,将霍氏一族全族诛灭。

霍氏一族可谓咎由自取,可悲的是,霍光聪明一世,却在“后院”问题上如此糊涂,自己亲手导演了这幕惨剧。由此可见,在家庭管理上,霍光并不能算得上是个清醒的领导干部。

斗转星移,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霍光式的领导干部也并不少。近年来,不少被查处的贪官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本清廉为官,但因为管不了“后院”,而导致了“后院起火”。“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早些年间,山东省供销社原主任矫智仁受审时说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为许多落马贪官的经典感慨。

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郑筱萸案发,行贿者多与其妻刘耐雪进行交易;呼和浩特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妻子李建华承认,代替丈夫收受通盛物流公司200万元贿赂;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毕玉玺伙同妻子王学英受贿上千万元;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与妻子田雅芝“并肩作战”,前者大开权力黑市,后者负责保管、转移赃款……(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7月21日刊)。

这些领导干部的家属或是出演“经纪人”的角色,为丈夫的权力代言,明目张胆地与人谈判;或是充当了“权力批发商”,在倒腾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进行权力寻租。有些干部家庭则热衷于“表演”:领导干部本人装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但却通过“彼此关照”的遮人耳目之术,相互将老婆、孩子及各类亲属安插到有权势、能捞油水的地方,为“后院”创造“捞”的条件。

更“高明”者,“前院”和“后院”往往一个扮“黑脸”,一个演“红脸”,一唱一和演起了“二人转”:在“前院”,领导干部总是将“廉政”口号喊得震天响,对前来说情、送礼者,总是“黑”起脸来当众给予一顿“严厉”批评;而当这些说情、送礼者曲线绕到“后院”时,接待他们的却又是家属的“红脸”一张……于是,贿资贿物照收,所托之事照办,“你我心中有数”,表面上还给人一个“清正廉洁”之为官形象。

与家庭密切相关的各类腐败案例,无不警示我们,家庭是政治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权力的“后院”也应该是领导干部防腐拒变的“前沿”和“火线”。虽然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家庭属于最小单位,但它对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却最为明显。领导家属与领导干部处于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之中,可以说,他们是领导干部最亲近、最具影响力的人。在不法分子眼里,若领导干部本人廉洁公正、无从下手的话,那么,其“后院”便会成为这些人的首要进攻点。

再完善的制度也存在漏洞,在不法分子眼里,总能够找到绕开禁令、变通规矩的后门。事实也的确如此,诸多官员的落马无不验证了,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震慑下,腐蚀领导干部的糖衣炮弹“隐形变种”,转从家庭选择突破口,先攻陷家庭阵地、“奴役”家属家人。家庭成员从贤到贪的蜕变、“沦陷”,是引燃领导干部廉政防线从“一点突破”到“全线失守”的主要导火索。

一屋不扫,难以扫天下。览古鉴今,想要树立良好的家风,使家风促官风、改政风、清民风,领导干部就必须要把握好“家庭”的思想走向,确保“后院”不“失火”。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引导家属看清楚,家有领导不仅会“光宗耀祖”,同时潜藏危机:它不仅需要领导本人过好权力、金钱、美色三关,同时家属也要面对各式雷区、诱惑与陷阱的考验。也只有从家庭内部塑造起思想防线,使家人真正正确地意识与解决好权为“公器”、公权公用的问题,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守住家里的“半边”防线,才能使领导干部与家人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围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