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青涩褪去
东熠元年四十一载八月,二国再次开战。
由宗城之后,两国大军几乎是拼劲全力的各自拼杀着!
大国交战,注定满目凄凉。
啼饥号寒,百姓们凄风惨雨、民不聊生。
时光流逝,岁落半途,前路浩漫,这一途中,不知有着多少无奈和惋惜……黄桑几秋,又有着多少愁苦与哀伤?
流水落花春去也,于天上人间。
有的人在迷失、有的人在成长、有的人在岁月里、在字行言语间、变得更加的刻骨铭心。
物换星移间,喧嚣过七年。
从二国交战开始、到至今,已经过了七年。
东熠元年四一载至四十七载,二国交战七年,凌家将族凌星玥带领南营众将披荆斩棘,南越国终是白骨露野,损万将、折数城,落战败,朝东熠敬呈“求和文书”。
文书中敬呈,除了现如今贵国攻战的十八座城池,愿再次递让南越西界、北界各五座城池,并敬献黄金亿俩、珍宝无数求娶贵国十殿下,熙乐公主,保家国、保二国百姓安居乐业。
“求和文书”递上东熠京城正殿!
殿外的姚乐乐,闻得求和文书中求娶之词后,于殿外捂嘴痛哭。
她终究、还是逃不过和亲的命运吗?
二国大战,东熠不是没有损失,单单是那些战死的将士,于他们的家人来说,便已经是万分不舍的了。
所以南越主动求和,且不说那黄金亿辆珍宝无数,单是附送西、北五座城池,禹皇便没有任何拒绝求和的理由。
更朝换代,禹皇身为一国之君,为了东熠以后的百年基业,更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哪怕、他是一位父亲。
曾有梁上君子,檐下美人,在一处最高的宫墙,许下山河与共。
但那山河与共的誓言,正在被泪水浸洗。
七年,七年了,康邺提…你的心里若真的有我,为什么这么久不来向我父皇提亲……
也对,我本就不该奢求的,谁叫我是一国公主呢…一国公主…哈哈哈……
姚乐乐抱着双膝坐在阶梯上,倔强的望着璀璨的夜空,泪水…却还是将浅粉的宫衫浸湿。
七年,即将二十有一,早已褪去往日青涩,成为了一个真正公主,但哭起来……却还是像个孩子一样让人心疼。
养心殿。
批阅奏折的宝龙雕座处,禹皇撑着头略显疲惫、身前桌上,放着那“求和文书。”
良久,言公公上殿前禀告:“回皇上,小公主在宫楼上,坐了良久……”
禹皇微微抬眼,抬头示意言公公退下后,依旧闭目养神。
南越“求和文书”一举,东熠朝堂没有大臣敢去给禹皇附议,禹皇坐朝几十载,此等大事,向来会给百官大臣一个满意的决定。
第三天夜晚,姚乐乐听说禹皇再次失眠,便亲自做了点心,前去养心殿。
“父皇……”将一块点心递给禹皇。
禹皇看看她,接过点心,吃了起来。
父女二人坐在养榻上,倒也有几分温情。
姚乐乐:“好久没这样坐在父皇养榻上了……”
禹皇:“是啊…父皇老了,你也长大了……”
姚乐乐:“父皇,您不老,在乐乐这里,您永远同以前一样高大。”
禹皇看着她,沉默良久,终于、在他想开口时……
“父皇,儿臣愿意嫁。”自称儿臣,此刻的她,撇开了女儿的关系,如同各位哥哥一样,身居殿位。
禹皇的眼睛一丝恍惚:“乐乐…”
“父皇,乐乐真的愿意嫁…”她握住禹皇的手,眼眶渐渐发红:“我知道您疼爱乐乐,所以才会拖三日,也未曾给朝臣答复,可是父皇…我是一国公主,您是一国之君,有些事情,哪怕你想替乐乐做主,您也身不由己。
父皇,其实这些,我在很小的时候就都知道了,也早就最好了为国和亲的准备……父皇,我永远都不会怪您的。”眼泪打湿了脸庞。
姚乐乐一言,禹皇恍惚了看了她很久。
禹皇抬起双臂,抹去她的眼泪,姚乐乐也如同之前一般,靠在了他的臂弯里。
东熠国元年四十七载十二月,南越使臣在大军护送之下,顶着风雪进入南营大军驻扎的奎城举谈“和书”事宜。
南越谈判使臣一共来了六位,皆是南越朝中的肱骨大臣。
直至六位大臣进入会堂,他们的紧迫感也未释放分毫,在看到背对着站在会堂中央那一道银袍加身的银红铠甲之时,几人只觉得这会堂中央的空气隐隐令人窒息。
六人面面相觑,举步皆难。
那会堂之中的人也有很有耐心,知他们来到,也不催促。
直至到风雪蚀骨,那六位使臣才拖着步伐进堂。
她还是背对着他们,六人再次面面相觑,几番犹豫下,想到是自己家国主动求和的,便放下了身段来,俯身作揖:“我等见过南营主将!”
语毕后,抬起头来,那银袍戎装身影缓缓转身之际、连同那张绝色清冷的脸,也这样显露六位大臣面前。
七年,二十有一,玥儿也早已褪去了妙龄之气,此刻的她,是一位真正位世人所敬佩的“女”将军。
身材玲珑高挑,整个人出落的越发精致好看,不仅多了女子的柔媚感,那清冷的气质也更为惊世。
七年杀戮,那周身给人带去的大气压迫,也更为骇人。
她转身之际,那六位大臣便汗流不止。
“六位使臣风尘仆仆,本将有失远迎了。”
她的语气一同往日的平静,听不出情绪,但就算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也令他们发颤。
“将军…有礼了…”开口的,是南越国相,汪永康。
玥儿:“想必…这位便是汪国相吧?”
国相,便如同一朝丞相。
谈判使臣,派出一朝国相,倒也是可见其诚意,可……真的是诚意吗?
汪永康是他们六人之中最为沉着淡定的一个。
玥儿:“各位使臣请坐。”
六人:“谢将军赐坐。”
几人落座后,便有下人前来奉茶,也就在这之后,气氛陷入了沉默,只闻得风雪在外萧瑟。
终是求和者坐不住,汪永康看着漫不经心的她,带着五人站了起来。
玥儿:“敢问将军…不知“求和一事”贵国圣上、考虑的如何?”
闻言的玥儿抬起了目光,轻轻扫了枉永康一眼。
这一眼,让汪永康竟觉心虚,可明明、他也没有做什么心虚之言事。
玥儿:“不急,几位不如先喝杯热茶?”
几人面面相觑:“这……”“将军……”
玥儿见此,嘴角浮现一抹浅笑。
这笑容看得几位使臣紧张万分,最后只好举杯小品。
“如何?”玥儿问道。
几人愕然,玥儿再道:“本将指的是、这茶。”
几人闻言,慌忙再次举杯品尝。
良久,汪永康目色认真道:“闻着沁人心气,尝着…略显苦涩。”
玥儿浅笑加身,自己也端起了茶杯小尝:本将倒不觉得些许苦涩,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