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刘备在猇亭之战中被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陆逊打败,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由于懊恼和悔恨,所以来到白帝城后不久刘备就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刘备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赶快命人将丞相诸葛亮请来嘱托后事。公元223年2月,丞相诸葛亮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刘备所在的白帝城永安宫,此时刘备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他在强打精神等待诸葛亮的到来。
▲白帝庙
刘备见到诸葛亮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哭过之后将江山和太子刘禅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命尚书令李严做诸葛亮的副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刘备对诸葛亮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的才干胜过曹丕十倍,将来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那就把他废了自己做皇帝。”
刘备这话有很大猫腻,中国古代从没有皇帝跟臣子说过这样的话,刘备这么一说实际上就把臣下篡权之心给堵死了。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后痛哭流涕,发誓要竭尽全力辅佐太子,忠贞不二,至死不渝。
向诸葛亮嘱托后事的同时刘备还给自己的儿子们下诏:“人活五十岁而不死就不能称之为夭折。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了,今生没什么可遗憾的,只是牵挂你们兄弟,你们要不断努力,只有贤明和德行才会让人信服。为父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仿。你们要跟丞相一起处理政务,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丞相。”
同年四月,戎马一生的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逝,谥号昭烈皇帝。
刘备死后,诸葛亮护送灵柩回到成都,五月,十七岁的太子刘禅继位,世称后主,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从这时起,诸葛亮按照刘备的临终嘱托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辅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吴国结盟。由于刘备死后,蜀国力量虚弱,内部不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吴国的同盟关系,才能共同对抗曹魏。为此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企图与东吴重归于好。此时孙权还臣服于曹魏,因此对蜀国结盟的要求犹豫不决,孙权对邓芝说:“我早就想与蜀国和好,但蜀国国小势薄,一旦被魏国打败,我也自身难保了。”邓芝说道:“吴蜀两国占据四州之地,蜀国地势险要,吴国有长江天险,两国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与魏鼎足而立。如果您归附曹魏,曹丕一定会要求您去朝拜,还会要求太子去做人质,如果您不服从,就会以讨伐叛逆为借口,向您发动进攻,蜀也会顺流东下,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可就不归您了。”邓芝一番论断直接触及了孙权的软肋,于是孙权和曹魏断绝了关系,与蜀汉和好。
▲托孤堂
与吴国重新结盟后,蜀汉边境安定,诸葛亮开始将精力集中到对蜀国的内部整顿上。诸葛亮在蜀国厉行法治,突出表现就是他赏罚分明,依法办事,不徇私情。李严与诸葛亮同时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但由于李严运输粮草耽误时日,贻误战机,被诸葛亮削职为民。诸葛亮在惩治违法乱纪者的同时,还对有才能的人予以重用,蒋琬本是荆州一个写文书的小吏,由于随刘备入蜀后为政清廉,办事有章法,受到诸葛亮的重视,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由蒋琬做自己的继承人。
诸葛亮为治理好蜀国,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终日操劳,不得休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一次,诸葛亮在案前登记在册的账本,主簿杨颙担心诸葛亮的身体,于是闯入相府对诸葛亮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上下职责也不能混淆,否则就会乱套。所以古人说,坐而论道的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自去做事的是士大夫。如今您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不是太劳累了吗?”杨颙一番坦诚的劝告使诸葛亮很受启发,他对杨颙的关心表示感谢,并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
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蜀国社会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具备了与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能力。而就在此时,南中的孟获等人率当地少数民族发动了叛乱。诸葛亮明白想北伐中原必须先巩固后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兵南下平叛。
知识点思考 诸葛亮出山之初就得到刘备的信任了吗?
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后,其与刘备的关系并非如小说写的那样如胶似漆,诸葛亮在蜀的地位也不是第一人。如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而带庞统和法正西取巴蜀。当刘备为关羽报仇,准备出兵征讨东吴时,诸葛亮虽主张孙刘联合但也无力劝阻,且又留守成都。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备死前影响力并不大。刘备与诸葛亮唇齿相依的关系,只是小说留给世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