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国争霸
青出于蓝胜于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在洛阳病逝。远在邺城的世子曹丕闻讯后悲痛欲绝。此时的曹丕因丧父之痛而几乎丧失理智,可他身边的大臣们却在冷静分析着时局。此刻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魏王一死,各路诸侯各怀鬼胎,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由新君出面稳定局势,否则夜长梦多恐生祸乱。
大臣们向曹丕晓以利害,曹丕这才从悲痛中醒过神来,将目光转向了已经空缺的王位上。按理说曹丕继承王位需要有汉献帝的诏书,因为汉代再如何衰败人家名义上还是皇帝,所以一些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但是此时诸侯混战,国内形势复杂异常,众大臣在开会讨论后群谏曹丕立刻继承王位以安民心,否则迟则生变。曹丕一看时机成熟便立刻召集百官,安排即位的相关事宜,就这样,曹丕接了父亲曹操的班。当上魏王的曹丕没有感到满足,他不想像父亲一样一生只当一个魏王,他想做的是皇帝。
曹丕的老爸曹操玩了多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却始终没有称帝。不是他不想称帝,而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称帝是件弊大于利的事情,这点曹操心如明镜。刘备和孙权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如果他不称帝,还可以借打击割据势力的名义讨伐他们,如果他称了帝,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汉贼,他将彻底失去民心,所以说这个买卖不划算。曹操也想了,年老多病的自己也活不了几天了,何必要留下千古骂名呢。就这样大权在握的曹操撒手西去了,把难题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
老爸怕背骂名,当儿子的曹丕不怕,傀儡皇帝戏再这样一直演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年轻气盛的他决定将皇帝从宝座上赶下去。下定决心的曹丕马上给汉献帝上了一道奏折,称曹魏代汉已是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赶紧禅位让贤吧,如果你还执迷不悟,后果不是你能承担得起的。汉献帝刘协当了半生傀儡皇帝,见如今连傀儡都当不成了,眼看着祖宗的基业将败在自己手里,他不禁泪如雨下,心里还想着作最后的抵抗。
就在曹丕上奏折的第二天早晨,一群大臣在曹洪和曹休的带领下杀气腾腾奔皇帝后宫而来,这一次曹丕是要霸王硬上弓了。刘协被一群人堵在后宫不敢出去,倒是皇后为刘协出了头。为什么身为女流之辈的皇后如此胆大,因为她是曹操的女儿,曹丕的妹妹。一日夫妻百日恩,见哥哥来抢丈夫的家业,皇后心里十分气愤。冲出后宫将众大臣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我父亲一辈子东征西战劳苦功高,都不敢有篡夺皇位的非分之想,如今老父尸骨未寒,哥哥就要做这等不仁不义之事,简直是大逆不道。”
▲曹丕
知识链接 山阳公悬壶济世
刘协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但退位后做山阳公却做得有声有色,和皇后过起了悬壶济世的生活。他挖的中草药从来不收费,扎针、拔罐、刮痧也不收钱,只对购来的药物才收点成本费,因此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称刘协为“大人”,称曹氏为“美人”。这两个称呼到现在还是焦作农村的俗语。
皇后骂归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刘协还是被众大臣揪出来逼到了墙角,众大臣再也不顾什么君臣礼仪,厉声质问刘协到底交不交出皇位。曹洪和曹休更是拔出刀剑欲抢夺皇帝的玉玺。管玉玺的大臣祖弼是个忠臣,他不仅不肯交出玉玺,还厉声指责众大臣助纣为孽阴谋篡位,恼羞成怒的曹洪一刀结果了他。
鲜血刺激了刘协的神经,他意识到自己如果在作无谓的抵抗不仅皇位保不住,自己的小命也危险了,人在层檐下,怎敢不低头,走投无路的刘协只好宣布愿意让位并在众大臣的威逼下写了禅位的诏书。
曹丕接到禅位诏书后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准备马上登基,这个时候有头脑冷静的大臣建议道:“虽然刘协让出了皇位,但您也不能太心急了,怎么也要客气一下,省的天下人说三道四。”曹丕想想也是,于是也写回书假意道:“本人无才无德,恐怕会辜负圣上的重托,皇帝还是您来坐吧。”曹丕的回书把刘协弄糊涂了,这时旁边的大臣点拨道:“人家这是客气您看不出来吗?他推辞您可以再下诏书让位呀。”就这样,曹丕与刘协之间互相谦让了三次,曹丕见客气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想尽快即位,可大臣又劝谏道:“想让天下人信服一些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咱们要举行一个禅让仪式。”曹丕听后一想也是,便准备选个良辰吉日进行公开禅让,这时又有人给曹丕出主意让刘协建一座受禅坛,身为鱼肉的刘协只好照办。
经过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程序,曹丕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汉朝也至此灭亡。篡夺皇位后,心狠手辣的曹丕又准备向弟弟曹植下毒手,从而上演了一幕骨肉相残的惨剧。
▲三曹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