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风物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李白 & 但丁

立名砝码

李白 Li Bai

国籍:唐朝

生卒年:701—762年

历史头衔:浪漫诗仙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5岁时开始读书,15岁已有诗赋多首。24岁他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李白30岁时宰相张说去世,他曾多次上书自白求官被拒。李白曾在隐居与济世间徘徊,43岁时终得玄宗赏识入翰林院供职。天宝4年李白与杜甫3次约见,交情加深。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永王败北后他被牵连入狱,后被判罪流放夜郎,大赦后重获自由。他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赋诗抒怀,生活窘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62岁的李白赋《临终歌》后与世长辞。就诗词的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但丁 Dante

国籍:意大利

生卒年:1265—1321年

历史头衔:先驱诗人

但丁是13世纪末的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但丁少年时代就勤学好思,他自学了拉丁诗人的作品,18岁学会了作诗,对爱情的执着使他创作了第一部作品《新生》。他潜心研究哲学、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出任行政官职。由于反对教皇扩张势力,他遭到放逐。放逐生涯使他放眼意大利和基督教世界,意识到唤醒人心、道德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创作了《神曲》。1314年但丁写信给意大利主教们敦促他们选意大利人为教皇,把教廷迁回罗马。《神曲》刚一脱稿,但丁受委托去威尼斯谈判,不幸染上疟疾,不久逝世。长诗《神曲》使他立名后世,成为西方最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之一。

命运对话

虽然但丁和李白生活的年代相隔数百年,但他们都是具有天赋的浪漫诗人,又都在一定程度上目睹和参与了国家政事,对文学的追求和文化的感悟使得他们的作品分别代表着东西方创作的独特风格,都为后人留下了独树一帜的文学宝藏,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相似的起伏流放的人生遭遇也都分别映射了所处时代的浓厚色彩。

李白:浪漫诗仙 唐韵居士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也算贵族后裔。但不同于但丁的是,他年轻时大唐处于鼎盛时期,他27岁仍安居于安陆寿山,与前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云游江夏,结交诗友,还曾有隐居之意。直到中年,李白获得玄宗赏识,得以供奉翰林院,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将其文字流传后世。同样作为浪漫诗人,李白也有济世的壮志,安史之乱后永王数次下达聘书,他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永王兵败后,李白最终还是被流放夜郎(贵州)。李白经过长期流离重获自由后继续创作抒怀,《早发白帝城》和《临终歌》等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境。李白虽然仕途不济,但他的诗歌豪放明丽使他无愧于“诗仙”的雅号而屹立于华夏文学之林。

但丁:先驱诗人 神曲骑士

但丁出身于城市小贵族,祖上曾封骑士。13世纪的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党争激烈,但丁的家族所属的圭尔弗党虽然获得最后胜利,但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家庭经济也不宽裕。但丁青年时期就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为家乡佛罗伦萨贡献力量。他是人民首领特别会议和市议会百人会议的成员,任过特使和行政官。他在职期间,顶住了教廷的压力,挫败了教皇使节的阴谋,也激怒过教皇,被判处永久流放。他放逐期间创作的《神曲》以强烈的使命感,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人类如何从迷惘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诗人以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先驱。

情节聚焦

李白

李白在青年时就有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抱负,却不愿走一条中规中矩的科举之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壮游结交名士一举成名。公元742年,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本来就对诗歌艺术情有独钟的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顿时十分仰慕,传旨召李白进宫。李白知道后心情大好,高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李白朝见那天,唐玄宗兴致也是极高,亲自下辇步行迎接这位才华如仙的诗人。这样的礼遇顿时让随行的侍从和官员吃惊不小。在金銮殿,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辨若悬河。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得此!”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玄宗与杨贵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贵妃。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作为御用诗人,李白的卓尔不群和高力士为其脱靴,贵妃磨墨的稀世宠信,使得同僚们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受到阻挠而作罢。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职去京。政治失意的李白只好离开了风光无限的帝都。

但丁

诗人但丁在1274年的一个宴会上第一次遇见美丽的贝亚特丽齐,便对她一见钟情,这时的贝亚特丽齐满头金发,穿着一件十分高雅的朱红色衣服,她举止高雅、落落大方,使得诗人感到荷马的一句话她确实受之无愧:“伊似非人之女,而系神之女”。因此但丁一见到她便感到在那一瞬间,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生命的精灵开始激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并且他立即醒悟到“爱神就统治了我的灵魂”。九年以后的一个上午,阳光洒在阿尔诺河上,波光粼粼,把春光明媚的佛罗伦萨和廊桥河畔的行人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但丁和美丽迷人的窈窕淑女贝亚特丽齐在一座桥上再次相遇,但丁凝视着贝亚特丽齐,她手捧鲜花在侍女的陪伴下向廊桥走来,眼中的光芒和脸上的红润使得但丁深感幸福就近在身边,他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地回到自己的房间,进入甜蜜的梦乡,仿佛觉得自己的心被爱神掏出给了贝亚特丽齐。第三次见面是朋友拉但丁去参加一个婚礼,自己的心上人贝亚特丽齐近在咫尺,他完全慑服于爱神的威力,不由神魂颠倒,六神无主,感到生命中除了视觉的精灵以外其他几乎一无所有。这时他发觉有许多女人已看出他那反常的变化,她们先觉得诧异,后来就说了开来,一起嘲笑起了但丁,但丁只好失魂落魄地和友人离开了那里。1290年,年仅25岁的贝亚特丽齐染病去世,但丁得知后非常哀伤。1292年左右,但丁将多年爱慕、赞美及最后悼念贝亚特丽齐的31首抒情诗加以整理,并附以记事和注释,用散文连缀成篇,取名《新生》。但丁自己在1295年迫于父命与杰玛多那底结婚并生了三个孩子,但他从未在作品中提及妻子。他对贝亚特丽齐矢志不渝的爱情使他一生的重要诗篇几乎都是以她作为灵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