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经典畅销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张磊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也许连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本人都无法料到,其写下的《证券分析》能够如此重要。这部诞生于1934年的巨著,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书中闪耀的投资思想更被视为价值投资的路线图,我时常翻看,总是常读常新。世事变迁,无数投资人使出浑身招数,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追星逐月,然而大道至简,唯有《证券分析》历久弥新,在价值投资的旅途中,给予人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启示。

在我看来,《证券分析》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把投资变成一件可描述、可传授的事情。投资是靠理性与思考,通过严谨的分析、精确的洞察、巧妙的拆解、完整的应对,而不是靠瞬间的直觉、玄妙的悟性,更不是靠乱拳打死老师傅。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开诚布公地讲述他们投资实践中的方法、心得以及所坚持的思考原则,就好比传授的是剑意,而不是招数,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读《证券分析》,绝不只是读当时的年代、当时的资本市场、当时的投资选择,而是不断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要区分“投资与投机”,为什么要寻找“安全边际”,为什么要正确划分“新的证券分类”以及“筛选标准”,为什么要关注“新时代理论”以及“产生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这种思维上的理性及其阐发的行动原则,构成了投资的起点和基础。

格雷厄姆与多德将投资定义为“通过透彻的分析,保障本金安全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率”,而价值投资更需要“既能从质的方面,又能从量的方面找到根据”。今天的投资者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寻找“低价资产”,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证券质量和安全等绝对观念,他们在做投资决策时更加看重企业的未来前景、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等等。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投资的内涵、理论和实践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可以说,今天我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会更加丰富——价值投资不仅关注已知的企业静态价值,也在不断挖掘潜在的企业动态价值。这种变化一方面来源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关注企业本身、关注未来收益、关注风险控制的投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投资技术和手段也更加敏捷、高效,金融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早已不同往日。另一方面来源于商业场景的复杂,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新一代消费者的更迭、资本与产业的互动以及市场预期的分散。这些特征都在重塑市场环境,我们似乎遇到了又一个无序的时代。但幸运的是,《证券分析》正是“试图赋予尚处于荒野时代的金融市场以秩序”,今天的回顾无疑会让我们重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纷繁复杂面前找到新的康庄大道。

自从事投资以来,我始终在想,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市场在变、风险在变、企业的“护城河”与内在价值也在变,在这种变化中,价值投资的实质仍然是寻找到最有效率并持续创造收益的伟大企业。我们认为“真正的护城河,应该是没有护城河,而是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拥抱创新与变化是最重要的投资原则。通过研究驱动,我们应该在真正理解行业的前提下,寻找最佳商业模式和最佳创业者的完美契合。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发现价值,还有创造价值。我们要拥抱科技创新、拥抱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通过科技赋能、管理赋能、资源赋能、资本赋能等方式,帮助传统企业充分运用科技成果,实现创新发展。

我们仍需看到,尽管价值投资的“招式”在不断丰富、演进和变化,其“内功心法”却始终不变。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名誉理事长、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先生对价值投资实践者应坚守的品质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好奇心驱动的求知欲(Intellectual Curiosity)、极致聪慧(Raw Intelligence)、自信心(Self-Confidence)、谦逊(Humility)、敬业(Work Ethics)、判断力(Judgment)和热忱(Passion)。这些独特品质构成了杰出投资者的“内力修为”,也成为我们在中国创办价值投资研究院的不变初衷——发现、培养、传承价值投资精神,在实践中求索笃行。

今天,当投资者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和复杂算法对企业价值进行推演和预测时,投资再也无法回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用一支铅笔做分析工具的洪荒年代。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向80多年前执笔勾勒数字、图表的传奇场景致敬,那种对价值投资的笃信源于谦逊自律、求知探索的独特品质。无论我们今天怎样做投资,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研究态度,以及敢于挑战、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都将成为我们对价值投资的新理解和新诠释。高瓴资本一直将自己定义成“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这也是我重读《证券分析》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