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用钱之道
钱,为人之所欲。
用之得当,能做很多善事;
用之不当,则会造很多罪业。
心中不受金钱左右,也不贪心积聚,
以无为有,才能扩大自己的心灵,
提升自己的精神层面,过着随缘放旷的生活。
1996年
5月1日—5月15日
精华语录
信仰是我们的依恬,信仰是我们的根本,真实的信仰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的。
在无量微尘中,体验法界之大,以一颗佛心,享受无限光明与法喜。
宁可成为苦恼的善人,也不要成为风光的恶人。
化“缘”是无尽意,有缘才会结缘,但是要结善缘、好缘。
为做事必须忍耐,为了成功何妨委屈,故身为领导者必须学习低下、忍耐、吃亏。
能忍才能不受伤害,能忍才能兴隆,能忍才能波罗蜜(通过)。
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声接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弥陀佛来。
不怕你业障深重,但怕你不忏悔。洗浴,身即清净;忏悔,心即安乐。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为往昔之中,嫉妒障碍别人的业报所感。
一个人若无真心,做事易起烦恼,且浮而不实,是成不了事业的,一分“真心”,内含恭敬、平等、慈悲、智慧、谦虚等美德。
外在的环境没有绝对的顺遂,只要心平就会满意,能接受多少无理的要求,就会有多少佛法的方便。
五月 一日 星期三
上午九时,继续今天的徒众讲习会。谈论的话题如下——
文教是佛法的慧命。佛光山以文教起家,创办了许多佛学院、大学、出版社等,为续佛法慧命,投注许多人力和心力。为推动佛教国际化的工作,应该发展国际翻译中心,做长远的计划,统一出版的规格和纸样;设立外文图书馆和视听中心,便利美籍人士来使用;统一编制英文教材,有系统地教授英文佛学课程;收集美国佛教发展的资讯,知己知彼,“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佛光山的徒众要肯定文化传播的价值。文化千古事,其影响力超越时空,无远弗届。对文化的传播要有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担当弘法的重责大任。
许多徒众为了常住的发展,喜欢报告,以便能改善情况,但常被误解为“打小报告”。过去忠臣对皇上谏言,虽然忠言逆耳,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险,但是仍然直言不讳。希望佛光山好,要多提建议,贡献智慧。
谈到佛光会与佛光山的关系,有如人之手足,鸟之两翼,相辅相成。指示徒众以下注意事项——
1.多支持佛光会的活动。
2.客气、尊重地辅导各协、分会的活动。
3.重视会长和干部的重要性。
4.提供资源帮助佛光会务的推展。
5.和佛光会员的往来、应对要得体。
6.提供五部《佛教》丛书给各道场,给有潜力的檀讲师。
7.帮助佛光会发展分会。
8.授权给佛光会,令其自立自强。
9.不可赚佛光会的钱,只可以接受捐款。
我特地要求辅导法师不可以有官僚的作风。有一则故事:过去,有一位盛气凌人的将军。有一天,他气焰高涨,要去见太虚大师。一到寺院,就大声嚷嚷:“太虚呢?太虚是哪一位?”当他遇见一位个子矮小,有点胖的法师,就问:“请问太虚大师是哪一位?”法师答道:“嗯——我就是。”轻轻的一句,却震摄住那位将军。只要自己有德有能,何患别人不尊重自己?
为了国际佛光会的发展,有必要成立国际佛教青年团,和举办檀讲师的巡回演讲。我到各地讲演或成立佛光会,都能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年人到道场发心,如果能组织他们,结合他们的力量,必能带给佛光会一股蓬勃的朝气。檀讲师的巡回讲座,让檀讲师加入弘法的行列,发挥所长,必能让更多的人同沾法益。
接着,我们谈到看病的分寸和医疗保险。在美国和台湾等地,常住都为徒众投保医疗保险。出了家,“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付予龙天”。出家众,全心全意的为佛法奉献,常住有义务为住众提供医疗保险。但是有些徒众虽然保了险,却喜欢去看推拿师、接骨师,让常住额外付费,实在吃不消。出家众应当具备医务常识,自己做自己的医师,才能当大众的心理医师,为众生排难解纷。
一谈到金钱的问题,钱,是人之所欲的,用之得当,则能做很多善事,用之不当,则会造很多的罪业。我主张出家众不要拥有太多的金钱,才不会生起无明烦恼,也才能安心向道。心中不受金钱左右,也不贪心积聚,“以无为有”,才能扩大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层面,过着随缘放旷的生活。
我想到过去,心平、慧龙到台北学焰口,半个月后,他们就回来了,我以为他们偷懒,正想责怪时,他们说:“师父,每放一堂焰口,就可以收入五百元,放了两个月之后,就会不想回来了,真可怕,所以我们决定回来。”对于他们为道不为财的志气,深为感佩。希望年轻一代的徒众也能效法这两位师兄的榜样。
徒众问我寺院的活动很多,如何向信徒化缘?
人与人来往有许多不同的情况——
1.有金钱的来往
2.有事务的来往
3.有感情的来往
4.有道业的来往
5.有超越的来往
希望徒众都能提升自己,和信众做超越的来往,而不是金钱的往来。
也有徒众谈到人事的问题,我认为师兄弟之间要相互“添油香”。“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大家要有“同体与共生”的共识,彼此相互“尊重与包容”,必能“欢喜与融和”。
讲习会后看到报载《拍案集》,内容如下——
周世斌将军任“中央警官学校”校长时,有某君以电话访谈。
某君:“请找周将军。”
校长:“我是世斌呀。”
某君:“我不是找‘士兵’,我要找将军。”
校长:“……”
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验。有一次,我到别分院,看到一位新出家的徒众,因为记不得他的名字,就问旁边的人:
“他叫什么名字?”
他以闽南语答道:“依是法师(他是法师)。”
我说:“我知道他是法师,他叫什么名字?”
他一样以闽南语答道:“依是法师(他是法师)。”
我又说:“我知道他是法师,到底他叫什么名字?”
另一位徒众开口道:“师父,他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他是‘依是’法师。”我才恍然大悟。
五月 二日 星期四
在美居住一二十年的知识青年随我回台出家的有好几位,例如妙地、刘丽珍、李恒芬、胡佳君、张普慧、黄秋琳、陈月如等。
记得过去曾经读过梁实秋的文章,上面提到:一个青年在美国念了两年书之后,回新竹出家了,既然要选择出家,从台北到新竹只不过两小时的路程,何必花几年的时间跑到美国去?在我看来,觉得他们不走这段路,体会不到出家的可贵。虽然美国物质文明,但是人们往往生活在精神空虚当中,心灵上常常找不到安顿之所。因此,信仰是我们的依怙,信仰是我们的根本,真实的信仰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的。
下午五时三十分,与慈容、陈居、蔡晓凌等人商讨西来大学六月迁移至柔似蜜市新校址后的发展计划。我打算除现有的宗教学系及佛学系之外,将增设语文学系和管理学系,并提供三年级以上的课程,每年级在开课时以招收三十名学生为限,下面是各学系大致招生内容——
1.为达到佛学系高水准素质,招生来源将是东南亚佛学院中最优秀的精英。该学生于马来西亚东禅佛学院度过第一年,经过甄选再送往香港修读第二年课程,成绩优异者接着前往台湾完成第三年学业,最后,前三十名学生可到西来大学完成第四年的学位。因为学生已经过最扎实的基础教育,有宏阔的世界观及多种语言能力,尤其是从一百多名的学生中筛选出三十人,定可在西来大学达到高学术成就,进而发扬校誉。
2.宗教哲学系学生来源将直接从台湾佛学院选出成绩优异的三十名,由西来大学给予最后一年的教育。这些学生由于佛学基础稳固,接触其他宗教哲学,定能做出具体之比较。
3.西来大学管理学系将着重于以佛教管理法来传授教育。其他管理学系只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育,西来大学将更重视管理学系的实用性,比如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工作中的与人相处之道,学生毕业后还可加入佛教事业的管理工作,为新时代的佛教注入新血和动力。该项计划将于日本着手招生,因应在佛教事业上的庞大规模及对该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
4.除一般学年度学位,西来大学将提供短期职业训练课程,在职训练乃针对当地公司的需要而设计,为建立互动合作关系而提供学生最实际的短期训练。
晚七时三十分,看见白塔分会干部二十余人在海会堂开会,便主动上前与大家结缘。由于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从白塔寺到现在的老信徒,因此我特以四句话来作为勉励——
1.一师一道:在一个佛陀,一种信仰之下,弘法卫教,永不退转。
2.一心一德:为发扬道风,续佛慧命,一心恭敬,护持常住三宝。
3.一花一佛:在无量微尘中,体验法界之大,以一颗佛心,享受无限光明与法喜。
4.一念三千:以一念净心,化为千手千眼,闻声救苦,普泽甘霖。
晚上十时,独自于庭院跑香,天气特别清爽,走起来全身轻飘飘的,这是我走得最轻松、最愉快的一次经验。
前一阵子英国疯牛病,大家闻“肉”色变,越来越多人转向吃素。素食已经蔚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食谱和餐厅里的菜肴不加肉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名为“素食保健”的专栏来指导人们正确的饮食和生活。吃肉在以前是生活富足的一个标志,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但现在它像抽烟一样被许多人看作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顾客在光顾超级市场时,对肉类食品不感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医务人员的警告,为了预防肠癌和心肌梗塞要少吃肉;其次是动物爱好者呼吁抵制肉类食品,他们抗议用不人道的方法饲养动物;加上是因为小牛肉激素的丑闻和有关屠宰厂缺少卫生检查的报导使然;站在佛教徒的立场,则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不吃肉。
最近民意测验显示:有二分之一的德国居民在吃肉的时候担心自己的健康受损,这种担心不断增长,使素食主义者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如今德国坚持吃素的人数已有一百万,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五月 三日 星期五
近日阅报,看到一则惊心动魄的新闻,有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疯狂杀手,在澳洲的观光胜地塔斯马尼亚岛,以高火力的自动步枪疯狂大屠杀,造成三十三人死亡的惨案。本案是过去十年来全球最血腥的屠杀惨案之一。其他惨案包括——
一九八四年七月,美国加州圣希度,一名枪手向一家麦当劳餐厅开火,造成二十一人死亡、十九人受伤,枪手最后被警方枪毙。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名越南老兵屠杀二十九人,最后被警方枪毙。
一九八七年八月,英国亨格福,一名对武器着迷成痴的男子,以一把卡拉希尼可夫冲锋枪和另一把左轮手枪,在一个平静的乡间小镇疯狂扫射,造成十六名路人死亡,枪手最后自尽身亡。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美国阿肯色州鲁斯维尔,一名疯狂的男子开枪打死十四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和七名子女。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加拿大蒙特娄,一名着迷于战争电影的男子杀害十四名妇女,最后自尽殒命。
一九九一年十月,美国德州基林市,一名枪手向一家挤满客人的餐厅开火,造成二十二人死亡、二十余人轻重伤。
一九九三年八月,肯亚基里费一名小巴士司机开车冲向一场婚礼现场,造成十八人死亡、二十五人受伤。
一九九四年二月,约旦河西岸希布伦市,一名犹太人以机枪疯狂扫射一群在伊斯兰教清真寺内礼拜的巴勒斯坦人,造成二十九人死亡、八十多人轻重伤。
一九九六年三月,苏格兰丹布兰一名男子持枪扫射当地一所学校,造成十六名学童和教师死亡,枪手最后饮弹自尽。
一九九六年四月,印度尼西亚迪密卡,一名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中校军官在一座机场内持枪疯狂扫射,造成十九人死亡、十三人受伤。
另外,报载:南加州的华裔犯罪组织已由早年的街头暴力犯罪,逐渐转变为智慧型的白领犯罪活动;第十八届国际防止亚裔有组织犯罪年会,于四月二十九日在安那罕市揭幕,共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一千九百多位执法人员,出席为期五天的多项分组讨论。这项每年一度的大会,是由国际防止亚裔有组织犯罪探员协会所召开的,目的是让全世界侦办亚裔犯罪集团的探员们齐聚一堂,交换最新的犯罪情报,吸收最新的犯罪防制科技知识。今年大会的主题为“建立二十一世纪的交流沟通网路”。
看到报章杂志这些怵目惊心的消息,真是令人慨叹。为何有人会做出伤天害理,危害人命的疯狂行为?为何要浪费生命,从事非法的行为,而让警方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防范犯罪?真是罪过,难道他们不害怕要承受自己的业报吗?
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只见到世间上许多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一些做恶的坏人,却过着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便认为没有因果业力的存在。
佛教讲因果业报,有一首诗偈说: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就是说为善为恶的种子,无论历经多少年月,仍会埋在泥土里滋长,一旦因缘聚合、时机成熟,有了阳光、空气、水分,它便会立刻抽芽茁壮、开花结果,自受自报了。
世间善恶果报,皆是自作自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我们实在不能不自我警惕。如果把为恶的心思和精神都拿来做好事,不计较眼前的辛苦挫折,终有一天善果成熟,还能自摘自尝。
奉劝世人一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宁可成为苦恼的善人,也不要成为风光的恶人。
五月 四日 星期六
我今年七十岁了,究竟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呢?还是人生七十才开始?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令人关切的焦点。由于小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的功能亦渐渐弱化。居住在都市中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顾”,其次才是“经济帮助”。在这里,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老年人之“最”,借此引领我们进入老年人的心灵生活,进而了解他们的确实需要:
老年人最宝贵的——健康
老年人最希望的——家庭团聚
老年人最欢喜的——含饴弄孙
老年人最安全的——有退休金保障
老年人最顾忌的——谈死
老年人最恐惧的——死亡
老年人最难受的——老病
老年人最爱讲的话——回忆当年
老年人最喜欢的天气——冬暖夏凉
老年人最喜欢的文字——报纸
老年人最爱吃的食物——稀饭牛奶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各种老年人的生活,问问自己到底要做哪一种的老人?
老人的生命——危脆不安
老人的日子——坐在街头看鸽子觅食
老人的饮食——等待救济金
老人的病苦——独自进医院
老人的夜晚——睡不安眠
老人的怨叹——儿女不孝顺
老人的苦恼——煮饭给儿女吃
老人的辛劳——带两代
老人的不幸——卧床不起
老人的哀痛——白发送黑发
老人的悲哀——想到死后没人为他送葬
老人的忧虑——不知道棺木在哪里
另外,又有一种愚痴的老人:
愚痴的老人——有钱不用
愚痴的老人——有事放不下
愚痴的老人——不懂得交棒,更不愿交棒
愚痴的老人——挑肥拣瘦,食不甘味
愚痴的老人——唠叨不休
当然,最幸福的是洒脱的老人:
洒脱的老人——不一定要有老伴,有书为伴
洒脱的老人——不一定要儿女照顾,自己去普爱天下的儿女
洒脱的老人——不压迫子女,不执著子女;子女有所问,乐于开导指引,但子女怎样做,不过问。
洒脱的老人——一杯茶,一份报纸
洒脱的老人——每个星期都有三五老友聚会谈天
洒脱的老人——酸甜苦辣,皆能品尝
洒脱的老人——南米北饭,皆能当饱
洒脱的老人——莳花除草,逍遥自在
洒脱的老人——死后的地早就买好了
洒脱的老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
洒脱的老人——心中有佛
其实,老年人知识丰富,见多识广,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考虑问题的角度较为全面,回首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历程,老年人的成就可见一斑。
如李时珍从六十岁开始,到七十四岁完成不朽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伽利略七十二岁时提出数学的无穷集合概念,七十四岁时完成“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为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托尔斯泰七十一岁时完成长达二十万字的著名小说《复活》;马寅初写《新人口论》时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老人;费里希七十一岁时发现蜜蜂的舞蹈语言,获得生物学、医学诺贝尔奖;泰国一位僧王六十五岁开始学习英文单字,九十岁竟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老年人最有智慧”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我笑着对身旁年长的弟子慈庄、慈惠、慈容等人说:“邓小平九十二岁依然老当益壮,李登辉七十三岁竞选台湾第一位民选领导人,看来我们还很年轻,不到八十岁还不能轻易说退休呢!”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五月 五日 星期日
今天收到黄美之女士送给我的著作《伤痕》。她以此书向世人昭告她和她姐姐受到政治迫害的真相。
黄美之女士,即鼎鼎大名的孙立人将军的私人秘书,因孙案的影响而牵连受害,关在牢里十年。一九五一年起孙将军因为“中央通讯社”的资深记者,同时也是美国《时代周刊》的特派员李朋涉及通匪事件而被软禁。这段期间,我曾探望他两次,他也曾到佛光山小住一次。虽然大家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不过,我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故尽点心力,给他一点安慰。
黄美之和姐姐黄钰都是南京金陵女大毕业的高材生,青春、活泼、纯洁。案发时,她是中尉,姐姐是少校,正是编织人生美梦的当时,却不明所以地锒铛入狱。在监牢中无事可做,白天做着白日梦,晚上更是梦中有梦,借此打发无聊烦恼的岁月。
黄钰是女生大队儿童福利组少校组长,也是军中托儿所的创办人,那些到各处替军眷办托儿所,谋求儿童福利的女青年,都是黄钰颇费心血教出来的学员。然而,一旦她身处险境,那些人不但不念她的功劳,反而利用匪谍的名义来打击她,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世事险恶,人情浇薄,由此可见。
她们在保安司令部被问话。平日法官问过话,都会要她们把口供看过再签字,但是最后一次,法官只给她们看最后一张纸上写的两行字。问:“你上面所说全属实吗?”答:“是的。”法官就指着旁边的地方,要她在那里签字。后来到了保密局,发现被以过失泄露军机为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随后,被送至桃园县长家的后院居住,那里被称为“天牢”,既阴暗又潮湿,因为坐天牢的人是不能被公开的,孙立人麾下的新一军的几位校级军官都被关在此地。
最可怜的是她们的母亲,到了晚年,还要替儿女送牢饭,这种难堪,非常人所能忍受。她们的母亲,不但默默地承受丧夫之痛,还不断地给予儿女精神与物质的支持,真是令人敬佩。
在狱中,其母和未来的姐夫徐嗣勋大夫不断地为她们奔走。每年都有希望获释,但结果都是一样,没有下文。但是,因为她们的心中都怀抱着“希望”,才能提起求生的斗志,度过牢中的生活。
到了一九六〇年初,经赵恒惕、曾宝荪、黄少谷的作保,在保书上签了字,这对姊妹花才能出狱,结束了十年又两星期的牢狱生涯。
当年六七月时,天气很热,有一天突然下大雨,雨点很大,声音很响,真像老天爷在泼珠子似的,再细看,那雨点竟是白色的冰雹,一下子大地全白了,大家都很惊讶。真像《窦娥冤》中的六月雪,似乎在为这对姐妹花的冤狱抱不平,也似乎在庆幸这场冤狱能划上休止符。
利剑斩断了牢门的枷锁,却割不断十年深沉的冤屈。
我从未见过这对姊妹花,直到数年前有一次接待黄女士,当时许多人在场,谈起往事不堪回首,实在不便追问。
目前,黄美之女士担任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最近获得怀俄明州优科乐士(Ucross)基金会的邀请,将在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七日期间,进驻该基金会专设的写作坊,专心写作。
所谓优科乐士基金会,是一个专为全球语文及视听觉艺术家所设立的著名公益团体,以提供文字及艺术工作者一个自然宁静的创作环境。该基金会每次仅接受八人申请,所以由申请到获得邀请并非易事。
跌倒后再爬起来,所要走的路比别人艰辛困苦。但是她不断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在这个世纪中,受过伤的中国人很多很多,她希望这个国家能真正走上民主法治的康庄大道,以免别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我为她的菩萨精神所感动,同时也祝福她有个美好如意的晚年。
五月 六日 星期一
中午,与大陆特异功能师陈竹、相声家姜昆会面,用餐时,陈先生跟我谈了许多为人治病及特异功能表演的心路历程,我闻后,对他说:“你用的是‘功’,要有‘道’才行啊。”
佛教非常重视“道”,开始学佛称为“入道”,发心修行谓“修道”,觉悟真理是“悟道”,修行上证果叫“证道”。在佛教生活的体验中,发心就有“道心”,正念就有“道念”,庄严威仪是“道人”,住持正法是“道场”,学佛路上有“道友”,升等评鉴依“道业”,与人相交首看是否有“道气”,任何事情无不重视“道”,可见“道”对佛教徒的重要性。
一般社会上,以“道”见称的词句也很多,例如:秉公执法是“公道”,扶危济困是“仁道”,遵章守纪是“正道”,人品高尚是“厚道”,见义勇为是“人道”,尊敬长辈是“孝道”,兄弟友善是“悌道”,贤妻良母是“妇道”,对人热肠是“古道”,诲人解惑是“师道”,评论民风是“世道”,忠诚老实是“地道”,分清是非是“说道”,前景美好之路是“康庄大道”。
如今,常感慨守“道”的人越来越少,说“理”的人却越来越多。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与“道”相距越来越远,而且更背“道”而驰,真是不禁让人慨叹!记得宋朝惠南大师说:“道,如山越升而越高,如地越行而越远。学者卑浅,尽其力而止耳。惟有志于道者,乃能穷其高远,其他孰与焉?”
我希望弟子们永怀“道心”,秉持“中道”的精神作风,实践“八正道”,大家同以“菩萨道”的慈心悲愿,将佛法弘传全球。
离美将即,召集西来寺和佛光会住众,与慈容等为大家的工作作了一点调整和指示。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将于八月在巴黎召开,我希望慧传能早日前往,做好筹备工作。西来寺方面,徒众要求常住委派一位当家,经过推荐,满亚是适当人选,此外,我期盼满亚能于西来寺推动文教工作,造就弘法人才,同时也请依超和宗元同去协助法务和成立写作坊及翻译中心。
下午,前往蒙地精舍,探望史国良,他为我一一展示近日的十幅画作,其中一幅《老母亲的心愿》最令人动容。画中的老母亲白发苍苍,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小心翼翼地点亮了佛前的油灯,口中念念有词,默默地祈祷,为远方的儿子祝福。
五月 七日 星期二
徒众对我的健康都非常关心,只要有关糖尿病的医学常识,就会主动收集,最近他们从报上剪下一则吴豪生医师的文章给我参考,感念他们的用心,也为备忘,特摘录如下——
糖尿病常常会并发许多其他病症,如:肾病变、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对人体有相当大的伤害。
糖尿病可算是遗传性疾病,但单纯因遗传而发病的例子不多,大部分都是因后天因素而发病为多。所谓后天因素如年龄、肥胖、暴饮暴食、压力过重等。目前并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若能依病情程度配合饮食及规律的生活,并定期接受检查,就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只要控制得当,可以过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糖尿病的预防与病情控制、改善,最好的方法是从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下手。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这五大营养素,仍是需要均衡摄取。
但是糖类(包括淀粉质物质)的摄取量则必须注意,最好由医师或营养师依个人情况给予建议,一般来说,甜食及糖类因对血糖升降有直接影响,通常需要减少。
而改变饮食习惯,正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少油、少盐,多食用天然食品及蔬菜,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各种蔬菜及纤维质较多的食物,较有利于患者,但如地瓜、马铃薯或甜度高的食物像蜂蜜、香蕉等,都应节制。
此外,水果也是很好的天然食品,但因水果中含有多量的果糖、淀粉和糖类等,所以较甜的水果,分量摄取少一点;不甜的水果,如番茄、番石榴就可以多吃。同时,将新鲜水果打成果汁,会破坏维生素C,放置越久损失越多,所以最好还是吃新鲜水果。
糖尿病患者,对日常生活的饮食控制都需要相当注意,但一旦身体状况较佳之后,便不再注意,也不保持运动,将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持之以恒的日常饮食控制、运动、按时服药,是糖尿病者必须要遵守的。
下午搭机回台湾。
五月 八日 星期三
在飞机上,翻阅了好几种杂志,有几篇报导值得了解,如:
在国际场合有时不宜用手势代替语言,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意义,像——
OK手势
法国:你是一无是处的人。
日本:请找给我铜板。
巴西及地中海国家:一种猥亵的手势。
拇指与食指交叠
大多数国家:钱。
法国:某件事很完美。
地中海国家:一个粗鄙手势。
竖大拇指
澳洲:把你的也立起来。
德国:第一名。
日本:第五名。
沙乌地阿拉伯:我要赢了。
马来西亚:习惯用拇指指物而不用食指。
张开手掌
希腊:打从远古时代就是一种侮辱手势。
西非:你有五个父亲,等于骂人是狗养的。
拇指朝下
大多数国家:某事不对或不好。
根据一项国际反贪污联盟国际透明度组织的报告,该组织以全世界五十四个国家为对象,针对企业界人士所作的国际性调查——
国际企业人士认为奈及利亚、巴基斯坦、肯亚是全世界贪污风气最盛的国家;纽西兰、丹麦、瑞典、芬兰、加拿大的官员,是最不贪污的。
亚洲地区,巴基斯坦、孟加拉被列为贪污风气最盛的国家,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及马来西亚。
新加坡、日本及香港,则是亚洲地区,最不贪污的国家和地区。
在南美洲,智利的贪污风气名列全球第二十一名,是该地区最无贪污之风的国家,其次是玻利维亚、墨西哥、厄瓜多尔、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是南美贪污最盛的国家。
南非官员贪污之风名列全球第二十三名,是该地区最少贪污的国家,其他依序,则为埃及、乌干达、喀麦隆、肯亚、奈及利亚等。
晚八时二十分,抵桃园中正机场。
五月 九日 星期四
上午九时,参加台北道场例行的工作会报,分别请慈庄、慈惠、慈容向大家报告,分享这一个月来从香港、曼谷、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这一路上的弘法情况,以及美国副总统高尔先生访问西来寺的经过。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徒众对在海外弘法的概念,知其不足,而懂得要自我充实。
下午,南下台中,晚上在东海道场和中部地区的苗栗讲堂、头份禅净中心、丰原禅净中心、佛教光明学苑、彰化讲堂、员林讲堂等徒众进行“师徒时间”——
讲话,要多讲“中性”的话,不要讲“好”,也不要讲“不好”;赞美的话多说,批评的话少说。
有所见就有所感,故有人有事的地方就有意见,有“意见”并不是不好,而是要懂得去“采纳”、“过滤”。
化“缘”是无尽意,有缘才会结缘,但是要结善缘、好缘。
本身没有佛法,自然说不出有佛法的话,慈悲、热情肯为人服务,比讲经说法更容易度人。
如何有佛法?慈悲、关心、祥和、真心、待人亲切、清洁整齐等都是佛法。
要常检点自己的心,如果不了解自己,如何去了解信徒的需要?
任何团体要健全必须靠青年,故培养青年是每一个团体的希望。
一个人若能在尊重与包容下,不比较、不计较、不傲慢,自能快乐。
为要做事必须忍耐,为了成功何妨委屈,故身为领导者必须要学习低下、忍耐、吃亏。
能忍才能不受伤害,能忍才能兴隆,能忍才能波罗蜜(通过)。
对属下要包容其缺失、不足,多关心、爱护,不要太认真,多一份体贴,自会少一分对立。
被人嫌没有用的原因,不外是不会做人,或做事掌握不到重点。
每一件事要付诸行动时,要先想到做它的最初“动机”,才可以减少错误。
修行要“人性化”,不要标新立异或故做神秘;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非不食人间烟火。
常有人问我,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弟子,我如何领导?徒弟在我心目中,我总是抱着“三分师徒,七分道友”的心态跟大家相处。
我待人用的是一颗心,所以人人与我接触都会喜欢我。
年轻人对“老人”总是不太喜欢亲近,怕唠叨、怕代沟,但在我印象中,不曾感觉有人嫌我老或不喜欢我。
我的个性,不分年老、年轻、是男、是女,我都能跟他们相处。不仅可以打破年龄界限,且我云游到世界各地都很自在、安住,具有“地球人”的性格。
我不容易记得人家的错误,就算对方真的很坏,只要有一点好处,其他的坏,我也都忘记了。
过去有不少人欺侮我、伤害我,但现在有求于我时,我也会去帮助他,因我没有仇恨的心。
人与人相处,贵在一颗心,我感到大家都不怕我,是我最快乐的事。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早期跟随我的弟子,都没有嫉妒心、比较心,有肚量肯提拔后学。现在徒众尽管有千人之多,但对常住、对身为师父的我,都不曾有异议,这种印心的感觉,让我发愿来生还要当和尚。
五月 十日 星期五
今日前往埔里灵岩山寺,参加三坛大戒法会中的二坛请戒及忏摩仪式。
每次到灵岩山寺,妙老总是会到我的住处看单,今天我抢先一步,到他的寮房拜访,并和他约法三章,今后彼此要“不来不去”,省掉这些客套。
妙莲长老提倡的是净土法门,在其寺院四周,都可以看到他对信众开示的法语,如——
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声接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弥陀佛来。
修净土法门的原则,就是要持戒、要念佛,持戒才能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才能守戒清净,一只脚走不了路,一只翅膀飞不起来,都是有连带关系,相互助长。
想健康,心性要安静;心性不安静就是一个病根。心有病,身就不会健康;身有病,心也不会安宁。身心互相协助也互相残害,但你要协助,万不可残害,要自求多福。
三宝不能没有信众,没有信众,佛法就没人护持;信众也不能没有三宝,没有三宝就没有师父,没有僧众,那法身慧命如何长养?所以在家、出家是互相依存、互为需要的。犹如儿女需依父母教养,父母更需要儿女孝敬。
有人才,国家一定强;有僧才,佛教必定兴隆。人才要训练,僧才要修持,如何训练修持?为师者要慈悲培养,徒弟者则要依教奉行。
想要面相好,不必花钱整容,只要修忍辱波罗蜜,见人就微笑,微笑的供养就会得到对方好相视我。看人家作好事能欢喜赞叹,相马上就会好看;妒忌人家好事,心生嗔恨,相马上即成恶鬼。供养佛菩萨的像,这也是修相好端正的最好因。也不能有坏性子,坏性子害人,怎么会相好?宽宏大量,相才会好。
印光祖师自称“常惭愧僧”,就是要常常生惭愧;我们一念忘了惭愧、懈怠,种种不良习气就来,真可怕,要常怀惭愧。
人要能在团体中受训练,否则孤陋寡闻无智,容易懈怠不会进步。就算是有善根的人,环境太自由了也易堕落,下根的人能守规则,住在好道场,都会改变下劣习气转成中、上根。所以想修道绝对要安住道场、亲近良师、依伴好友才有成就,慎勿依自烦恼而动,要自降心魔,自求安乐,自成人,自成佛。
修行用功要能动能静,若只爱静怕动,则如何能在动中作大佛事,普度众生?若只好动畏静,则如何能入寂静三昧、求定慧解脱本?静的时候不嫌寂寞,正好自修加功德;动的时候不嫌烦躁,正好利他求福慧。
依佛法修,举步动念都含藏无量的好处,所谓好处就是能令你消业障、得福慧、度生顺利,最后与一切众生同等离苦得乐,究竟圆满佛果。这种好处哪里找?只有在佛门才有。
想要千人头上走,先在万人脚下行。想在世间做个完美的人,先要经一番相当的学习磨炼。木头想做成器具,也要经千刀万斧地凿刨;若想刻成佛像更要施精细之工,不经刻磨永远是个木头。木头做成器具只能供人使用,雕出佛像来就受千万人礼拜。所受的苦不同,得到的代价自然也不一样,你要勇敢接受磨炼,这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菩萨苦,方能成佛道。
我们做事情总想要得大利益,那心就要发得充足,要精进无畏,不要太爱惜这身体,此臭皮囊生来就懒惰,怕勤好放逸,无始以来身口所造的恶业太多了;要好好礼佛求忏悔,使身心清净,还要多修苦行、行菩萨道,令它转成有大用,能圆满福慧,加被众生。
别人有好的事情,我就心生欢喜赞叹,希望他好事能成就,别人不好的事情,总要代他念佛回向,希望他坏事做不成,这是保育你的善良心,长养阴德,否则万事不关心,变成阴沉。
不怕你业障深重,但怕你不忏悔。洗浴,身即清净;忏悔,心即安乐。千年暗室,一灯照明。所以古云:天大的罪业,禁不起一个“悔”字,但自今后,必须要改进行为,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吃亏、让步,眼前看是输了,但是最后的胜利、最后的安乐还是你。这种大利益你不要?要恭送别人?请学一分“傻”,培三分“德”。那你就是胜利家、大赢家了。
别人对你不高兴,要检讨、力戒,切勿怨人;别人对你恭敬,要真诚反省何德何能,切勿自傲骄慢,我们虽无福慧利益人,但不能不努力增进德业以利将来。
我们有这个身体来用功,都是父母所赐,不能忘本,不能没良心,父母健在者,要回向他们增福寿;父母过去者,要回向他们生西方。这是学佛者最重要的孝道,世间孝道哪里有如此的伟大真实?
五月 十一日 星期六
昨天才约法三章,彼此“不来不去”的妙老,一大早就来看单,并边走边说:“我是不来而来。”真是一位性情中人。
上午,参加三坛大戒法会中的二坛正授。
妙老在提倡念佛之余,对信众的请法,每一个问题都以翻阅方式,张贴在走廊上,很富创意,也方便来往游客信徒们翻阅,看答案。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给信众参考——
如何使婆媳之间和睦相处?
媳妇要想:丈夫是婆婆辛苦培养大的,现在将儿子交给我,我应该感谢她才对,要将婆婆当成亲生母亲来孝敬。做婆婆的也要想:人家也是辛苦把女儿栽培成人,嫁到我家来,帮我照应儿子,我也要感谢媳妇才是,要爱媳妇像爱女儿一样,大家互相感恩。
如何使相貌端正庄严?
想使相貌好,要修忍辱波罗蜜(不妒不嗔),见人要微笑,看人做善事能欢喜赞叹,乃至供养佛菩萨像及鲜花,也都是修相好端正的因,但不能有急性子,相随心转,要宽宏大量相才会好。
如何才能得富贵?
想要富贵要随力布施,今生“富”是前世修来的,想保持富有,就要继续布施。想“贵”就要保持品格尊敬他人,你想贵却把别人看得那样贱,一个人心里没有贵的种子,怎能贵得起来?你尊敬人,人不就尊贵你了吗?
你知道大福报不一定要花钱吗?
只要用你的善口、说一句好话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发个随喜心、赞叹心、令对方成就,都是修大福报,乃至劝导别人发心种福田,自己也同样得福报。
要怎样才会有人缘?
出钱出力、济世利民、供养三宝能广结善缘。能修忍辱波罗蜜——处处吃亏,同人家和合,得到人家赞叹钦佩,是结人缘最好的方法。
对人说话就发抖怎么办?
没有福德智慧,业障又重的人,到台上一站两脚就发抖,话都讲不出来,那就要多念观音菩萨,业障消,福慧增,就能解脱“大众威德畏”,说话就自如了。因为观音菩萨号“施无畏者”。
为什么事事都不如意?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为往昔之中,嫉妒障碍别人的业报所感。要多生惭愧,多多念佛、拜佛以消业障,进一步要广修福报成就人。这样就能处处自在、处处快乐,那不就事事如意,件件称心了吗?
消除烦恼有什么好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学忍辱,心量要大。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替对方设想,顺从人意,赞叹人家好的,不好的不要说也不存于心。这样不但没烦恼,别人看到你还欢喜呢。这是消除烦恼的好良方。
如何化敌为友呢?
你的冤家就是没智慧才恼害你,只要以虔诚心、慈悲心与他和合,有什么人不能感化呢?化度冤家就如化度亲人一样,表示你凡夫心已去除,完全是佛心了。佛无敌人,佛魔一如。
人在世间上应该争什么?
要安住世间、与世无争,一切是人家的好、人家的对,唯我惭愧。但在佛法上就要争,对成佛要当仁不让、见义勇为,要力争上游。
你会看不起人、会恨人吗?
把你那看不起人的心,转来看不起自己无福无慧;把你那嗔恨人的心,转来嗔恨自己太没有道德。这样就有智慧了,能做一切利人的事情,那谁不把你当佛一样来恭敬?
为什么利益人还要感谢人呢?
因为利益人就是利益自己,所以不但不要人家答谢,还要感谢他。如果没有这位可怜人受你利益,你就没有对象可修福、修慧,要想快乐,则要多做苦难中难做之事。
为什么众生难度仍要度?
度众确实不容易,每个众生都有无量无边的业障,有时给他吃得好,睡得好,还不一定满意;菜烧得那么好,不但不理会你辛苦,还要嫌这不好,那不好。佛法说,一切众生都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为了大家不要再受苦,还是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以结好果,还是要不舍每一位众生,因为每一位都是过去、未来互为利益的人。
怎样为自己争口气呢?
你行为好,人家自然敬重你,行为不好,人家就不把你看在眼里,好坏全在于你自己,人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上进,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福慧双修,受他人尊敬。
你想开智慧吗?
放下人我是非,听从善人教导、耐心学习奉行,则你不单有智慧,还有大福报呢!不能从善如流的人,则你的智慧福报都必有限。
你知道世界上最补的补品王是什么?
念佛就是最高的补品,因为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万德,念阿弥陀佛——有罪障消罪障,无罪障增福慧,有生死了生死,无生死得解脱,念阿弥陀佛,使你成佛道,这才是最高的补品王。
修行的功德也有倒闭的时候吗?
我们修行的功德,只要一动嗔恨心——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那你的功德就倒闭了。所以要修忍辱波罗蜜,千万不可动嗔心啊。
什么是真正的不二价?
“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报,造恶必定受痛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五月 十二日 星期日
昨晚,由灵岩山寺回佛光山。
一大早,得知荣获今年“慈晖奖”的十大爱心妈妈在马枝安领队带领下来访。中午十一时,在如来殿会议室和这十位爱心妈妈及其家眷见面。
打从心里表示对大家的尊敬和支持,更欢迎爱心妈妈到佛光山来。在世间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看好不看坏,身为残障儿的母亲,代表了一份包容与慈悲,不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我出生时,有几年的时间,脸一边是白的,一边是红的,乡民都说我是妖怪,母亲仍然很悉心的照顾着我,有时还用绳子把我扣在家里,怕我外出被人家欺侮。今日我略有力量贡献给社会,完全是我母亲的赐与。
佛教是很推崇孝亲的宗教,佛陀的母亲在生下佛陀七日就往生了。佛陀成道后,随即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也曾到地狱去救母亲。一部《父母恩重难报经》更是强调孝道的重要,僧众虽然出家却更懂得要孝顺父母。
残障儿的痛苦比一般人为多,碰到不如意就以哭、闹来发泄,借此引起他人重视。残障儿的父母并不因此而舍弃孩子,反而更加倍珍惜这残缺的生命,进而能够开发深度的生命潜能,就如海伦·凯勒、爱迪生……所以有时残缺是很美好的,可将其转为长处。
一位信徒,生了一个不会走路的残障儿,刚开始无法接受,也怕人家知道,觉得没面子。但自从接触佛法后,观念大为改变,对这个残障儿,已不再认为是包袱或是来讨债的,她对我说:“这个残障儿是来教育我的,我今天在世上名位财势都有了,所以观音菩萨在考验我,为人母亲能付出多少爱心?我信仰观世音菩萨,更应该实践观音的慈悲,将爱付出。是他在教育我,所以我更懂得珍惜。
在我的家庭中,其他健康的孩子都只知道自己的玩乐,反而忽视了我这个母亲的感受,每当我情绪低落时,残障的孩子,都会用真纯无邪的神情说:‘妈妈今天没有笑,不漂亮。’真正懂得我的感受,安慰我的却是这一位残障儿。让我无怨无悔的对这一个孩子,付出全部的爱。”
台湾社会的种种乱象,如果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有爱心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残障子女的菩萨心肠,社会必定能成为净土。
晚七时三十分,于东禅楼和职事们的“师徒时间”里,对徒众的问题,提出我的看法。
懂得做事的人,会越做越法喜,越有成就感。一个人若无真心,做事易起烦恼,且浮而不实,是成不了事业的,一份“真心”,内含恭敬、平等、慈悲、智慧、谦虚等美德。
我不懂得看帐,但却懂得看因果,因我深信合乎因果比合法更重要。
一个人的威仪、精神、宗风,从“合掌”中可以看得出来,合掌又代表了真善美。“合掌”才能与佛心相应,才能有正心,才会有伦理,才能做到尊重与包容。
佛光山的弟子,今后更应确实做到接物处世中,时时不忘合掌。
五月 十三日 星期一
应教育院院长慈惠之邀,上午九时,参加丛林学院的院务会议,和教育院的职事交换一些意见,如——
1.如何招生?
2.如何办好研究部?
3.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4.我对教育的看法?
5.我对学院的建议?
我对身负教育工作的徒众,勉其——
对师资要全盘了解,教职要互相支援,故和众很重要,当然还要注重现代管理。
对学生的问题,要评估整个因缘条件,不可做片面的决定,尤其在辅导时,更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兴趣、需要,给予协助。
从事研究工作者,要有基本著作或一系列的文章发表,这些比文凭更为重要。
教学方法要依学生的根器,不时调整更新,不可一成不变,要多用心观摩他人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不如法举止,要耐烦谆谆善诱,多鼓励多给予信心,伤害对方,只有使他变本加厉,要多付出爱心,不要和学生对立。
老师的话,学生都很介意,故不要轻易一句话就否决,要在没有伤到对方的尊严下教育,才能受用。
学生会提意见,比较好办事,至少知道问题所在,没有声音,则无从下手,故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表示意见,并要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及表达能力。
真正高明的老师和学生是不讲“道理”的,能依其意愿,满足他们的所求,并能大事化小事,用打骂方式是在没有能力下,才使出的下策。
每一班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是很正常的,因人的资质、能力、根器不同,学习能力自然有差距。
“好”学生在荣耀、鼓励中长大,“坏”的学生在鼓励、赞美、辅导中可以成就。也就是说对成绩差者,要多一分鼓励,成绩优秀者,多给予赞美。
没有事务的经验做不好事情,也读不好书。会做事的人,才会懂得如何读书。工作中不要嫌苦、不要嫌累、不要嫌忙,否则如何做事?
学生不安心,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学生与学生间的问题,彼此可以交谈;学生与老师间的问题,不外是老师不公平,不平自然就鸣。要公平,就要让学生服气。对学生的天分要善加利用,因才施教,以爱心、真心、善心对待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发挥力、辨别力。
在教学、辅导上,要自我要求比学生对我们的要求还要严格,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晚七时,在学生周会上,勉学院学生:
每一个人要懂得自己,更要知道自己的前途,不看一时要看未来,不看自己要看大众,不看一地要看世界。
对世界潮流讯息要知道吸收,才不会与社会脱节,尽管各人思想不同,但常住的宗风理念,则要去体会。
学生受教育,在教学上要求老师是权利,但不要太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中,要发心照顾天下的芸芸众生,不要去计较是否有人关心,能如此即是表示有力量者。
外在的环境没有绝对的顺遂,只要心平就会满意,能接受多少无理的要求,就会有多少佛法的方便。而“忍耐”是解决问题的妙方。
弘法在于是否有愿心,不在于国内或海外,一切皆要随顺因缘。出家人的生活,原本就要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五月 十四日 星期二
后天,五月十六日就是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纪念日,长达一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也将在后天正式展开。三十年来佛光山到底做了些什么?如何认识佛光山?在“《中国时报》”、《联合报》等报章上,有篇报导可以说明——
什么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这是多么亲切而又现代的新理念。
人间佛教:紧紧抓住了现代人的文明渴望——既要幸福美满富贵,又要精神的开展与升华。
人间佛教:即挖掘了人们的青春活力,又释放了内心的智慧与慈悲。
无论你是政农工商,还是影视传播;是学术文化,还是自由事业;是男女老少,乃至动物、植物,顿时之间,纷纷在这人间的舞台涌现……
究竟,什么是人间佛教呢?大师说:
人间佛教,既不是新发明出来的,也不是新创造出来的。远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三十五岁成佛之后,他沿着恒河流域走遍十六个王国,每日说法不倦,所教化的对象包括:国王大臣、贩夫走卒、学者专家,乃至妓女盗贼。
佛陀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弘法、度化众生、成道、涅槃,都在人间,这说明了:佛陀,他是人间的佛陀,而佛陀的教法,就是“人间佛教”。
佛光山所提倡的人间佛教,乃遵循佛陀的本怀,以合理的经济生活,重视家庭和谐,开创幸福人生的理念,把佛法落实在人间,融入于生活,进一步开发内心能源的佛法教化。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经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主张,近代又有太虚大师提出“人成即佛成”的方向,佛光山星云大师则以具体的行动落实了上述的理念。那就是:不需离开世间另外去找寻修行的方法,在现实的人间,在当下的生活中,除了讲经弘法是修行,举凡:服务大众、福国利民、五戒十善、正见正信以及布施结缘、慈悲喜舍、四弘誓愿、三皈五戒都是修行。
更近一点的说明:行住坐卧、瞬目扬眉、起心动念,无一不是修行。
星云大师为佛光山订定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更是进一步的从自身的修行,扩大到菩萨道的利益他人。所以——
人间的佛陀,不会舍弃任何一位众生;
人间的佛教,不会否定任何一种善法。
人间佛教所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现实生活的美满。
人间好的生活,就从道德思想的净化、心灵的升华开始,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灵净化了,乱相的世界,就能转化成和平的世界。
回顾三十年前,佛光山星云大师早已前瞻到世界的潮流,首先提出“人间佛教”的宗风,当时不仅不为人认同,甚至受到各种排斥、讥讽。到了三十年后的今天,台湾佛教界纷纷加紧步伐,也提倡“人间佛教”,甚至从亚洲到欧、美、澳、非各洲,凡有佛教的地方,都慢慢觉醒,一致响应“人间佛教”。无形中,“人间佛教”就成了“现代”、“文明”、“进步”、“实用”的代名词。
“平等”是民主自由国家努力以赴的目标,但是很少人知道,释迦牟尼佛远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发出“众生佛性平等”的宣言,而佛光山可说是最能实践“平等”教义的僧团。
由于自古以来的寺院僧团多半僻居山林,以致不能充分发挥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有鉴于此,星云大师率领弟子走入社会,办理多种佛教事业,度人无数,就例如:佛光山首创云水医院,出家人亲自率领医师、护士将医药送到穷乡僻壤,并且为老病患者清理环境;提倡将道场寺院建于十字街头,便利大众,更于各个乡镇设立布教所,方便信众前往听经礼佛。一九七五年开始,佛教传统的大座讲经活动步入殿堂,座无虚席,星云大师目睹后到的听众无法入座,索性邀请他们一齐坐在台上,此举让信众们感到无比温馨。
多年来,星云大师一直提倡“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已,每当法会人多时,大师总是率先将自己的寮房让出来给信众休憩,功德主会期间,高呈毅先生就曾经在他的房间安榻数日,自此感念不已。最了不起的是,他突破窠臼,以制度来保障缁素二众平等的权益。凡是入室的在家弟子,男众称为“净士”,女众称为“师姑”,大师不但手拟规章,让他们与出家弟子拥有一样的权益,更明仃“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必定要有在家徒众参与其中,共同开会拟定各种决策。
大师退位以后更将全副精神放在信众身上,一九九二年起,他在全球遍设佛光会,并且极力推行“檀讲师”制度,成立各种讲习会,让信众能从弟子晋升到讲师,从而拥有更多的空间提升自我,奉献佛教服务大众。
佛光山寺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对于佛教国际化的追求,不遗余力,除了成立国际佛光会外,还有国际佛教促进会,该会的工作包括国际间各教会、教派、教团的联系,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加上编译书刊、承办国际会议,以及一年五百余位国外重要贵宾的接待。
在海外创建道场,备极艰辛,佛光山寺目前在海外十九个国家共设有六十三座道场,其中,在美国洛杉矶的西来寺,还被誉为“西半球第一大佛寺”、“西方的紫禁城”,澳洲的南天寺,则是“南半球的第一大佛寺”,南华寺为“非洲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寺并且和亚洲二所具有代表性的佛寺缔盟为“兄弟寺”,其一是韩国的通度寺,另一所是泰国的法身寺。佛光山创办的普门中学,也和美国、韩国结盟,另外在香港、马来西亚、南非设立佛学院,在美国、中国大陆创设大学。
佛光山还举办过世界佛教史上首次的“显密融合学术会议”,有来自世界十九个国家地区宗派领袖与高僧参加,另外承办过二次“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等国际性重要会议。
世界佛学会考,是佛光山寺推动国际弘法活动的重要里程碑,六年来,全世界总报考人数从当年的一万余人跃升至去年的一百万人,预估今年的世界佛学会考,至少有二百万人参加。这项数字,足以列入世界金氏纪录。
为了推动佛教国际化,星云大师风尘仆仆,不但成了空中飞人,奔驰于世界各国,还饱受舟车劳顿,泰北、印度、南非等偏远地区,以及先进的国家,都有他的踪迹。
三十年来,大师在海外弘法超过一千场,并有一百万人以上海内外信徒皈依在他的座下,今年在马来西亚的一场演讲,听众就高达八万人,而香港红磡体育场每年六万人次的演讲会,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弘法活动。
除了佛教的国际化,大师特别重视各种宗教的交流,佛光山去年就曾经和天主教合办过世界性的“佛教与天主教对谈”,罗马教廷还派出枢机主教安泽霖与会。
推动佛教的国际化,让世界政坛以及文坛巨擘赞誉有加,例如美国的副总统高尔、苏联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等都曾经到过佛光山寺或美国西来寺拜访。
为了让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大师举重若轻,以“忙”为乐,身忙心不忙的步步生莲花,一双僧鞋踏遍了全球各角落。
星云大师自佛光山住持退位以后,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加倍的忙碌起来。因为前面的二十年,佛光山已经率先改变佛教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功能,走向城市,深入社会,关怀群众,超越国界,弘化全球。
一九九〇年,“中华佛光协会”首先在台湾筹组,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假台北“国父纪念馆”召开成立大会。到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成立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来自五大洲三十个国家、五十一个地区的代表四千余人参加。大会由星云大师主持,美国布希总统、李登辉先生等均派代表传达祝贺。会上大师发表了“欢喜与融和”的主题演说,指出佛陀的“以宇宙为心”是佛光会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因此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阶级。
国际佛光会根据宇宙心的基础,发扬如来的精神,是以世界观弘扬佛法,以人间性落实生活,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觉智辫别邪正。大会并议定每年五月十六日为“国际佛光日”。
国际佛光会鼓励研究佛学,护持文教事业,举办社会服务,发展佛教教育,推动国际弘法。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在台湾举行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有来自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地区代表两万多人出席。大师提出“同体与共生”的理念,将慈悲、平等、融和、包容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一九九四年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盛况如前。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五日在澳洲雪梨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佛光会会员代表大会中,“尊重与包容”的大会主题延续一年,为任重道远的佛光人规划出尊重生命,重视人间,放眼未来,前瞻真理的方向。
今年将在巴黎举行的大会,大师有鉴于全球社会动荡不安,乱象横生,为佛光会树立“慈育更新”的共识,认为只有慈悲的力量才能对目前乱象充斤的世界重新孕育更新。
五月 十五日 星期三
继续昨日报上的报导如下——
佛光山的佛化事业,除了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外,更以佛教成为海峡两岸的交流的最好沟通桥梁。
一九八八年,星云大师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所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为海峡两岸佛教会巧妙定名,使两岸具代表性的佛教团体终于创纪录地坐在同一个会议厅里。此举让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八十几个佛教团体代表一致称道为:比奥运模式更具意义的“星云模式”,如此的诚意和具体效果,使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具函邀请大师造访中国大陆,从此跨出两岸交流的一大步。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大师率“国际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踏上神州,吹起了一阵“星云旋风”,也为两岸关系投下问路石。
此团成员包括学术顾问傅伟勋、唐德刚及作家、记者等七十多人。行程东自上海,西到敦煌,北至北京,南抵成都。期间大师应邀为北大、清华、人民大学讲演,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佛学院、现代文学馆、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座谈。一路上不断布施结缘,赠出数百套《佛光大辞典》《佛光大藏经》及个人著作;捐赠聋哑学校交通车与医院救护车、提供奖学金等。一趟大陆之行,不仅提升中国佛教的士气,促进佛教文化、学术研究的交流,更超越海峡两岸的政治现实,使得北京知识界回响频频,间接促使三十名博、硕士皈依佛教。名作家白桦更以《芬芳的馈赠》为文,感念大师这一大陆行,给中国大陆的正面影响。
此后,佛光山与大陆在学术方面交流,继续有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于一九九〇年八月主办“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团”,为首次主动探访之举;派依淳、依呈法师于一九九〇年十月八日参加敦煌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一九九三年四月三日,邀敦煌科学研究员宁强至佛光山讲演;一九九三年五月二日,招待上海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参观文化事业;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国人民、北大、南开、吉林等大学二十多名教授学者至佛光山与大师座谈;此后陆续有大陆学者来佛光山访问。
在文化方面,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敦煌古展”在佛光山开幕,造成台海轰动,不仅有李登辉先生、郝柏村先生、高雄市长吴敦义等多人参观,各地中小学教师也来研习,“中视”“绕着地球跑”节目特别录影报导,总计有十多万人参观,确实达到大师所言:增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带动佛教发展,提供彼此观摩进步的机会。尔后,大陆名画家范曾、李可染夫人、北京博物馆前副馆长于坚、大陆作家访问团舒乙、邓友梅等、新华社副总编朱承修等八位记者……都相继至佛光山交换心得。北京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还特地上佛光山拍摄,并深受“万人上灯法会”的场面所感动。这些学者们纷纷表示,对佛光山融和现代与传统的宗风,感受良深。
除了学术、文化、艺术,佛光山还与大陆学者合作出版《佛教百问系列丛书》《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一百余册,并将获得金鼎奖的《佛光大辞典》七巨册以不收版权费的方式,交由中国佛教协会在大陆发行。佛光山出版的《普门》杂志、《觉世》月刊,在大陆均拥有相当的读者。佛光文学奖、《传灯》征文比赛,皆有不少大陆人士参加并获奖。
在武汉,佛光山还有一所大学。一九九一年,大陆的华东、华中大水灾,去年的唐山地震,佛光山、佛光会皆发起全世界信徒会员捐款赈济……点点滴滴,不胜枚举。佛光山的法水甘露,已使大陆人民对佛法越来越有信心了。
归纳出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的具体贡献有十二项:
1.世界佛教人口增加。
2.青年学佛风气日盛。
3.在家弟子弘扬佛法。
4.传播媒体重视佛教。
5.佛教文物广泛流通。
6.佛教梵呗受到重视。
7.佛光会蓬勃发展。
8.教育学界肯定佛教。
9.政党人物实践佛教。
10.演艺人员皈依佛教。
11.世界佛学会考成绩辉煌。
12.弘法布教跨国越洲。
从古至今,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我们很少见到一个宗教团体在短短三十年间,能够有这样一个全方位的成长,对于国家社会人类,又是这样无远弗届全方位的关怀。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你立下如星云大师一般恒久不变的大愿、大力、大慈悲,就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有太多事情要成就,因为有太多人类众生要关心,“心甘情愿”的,从最初的“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进而“皆大欢喜”地开发出千手千眼的境界。
佛光山能够成为今天这样一个有传承、有制度,具有多样教化功能,又有独特风格的道场,岂是偶然?亲耳听到今年七十岁的星云大师豪气干云地说:“我每天忙于弘法度众,课徒著作,深感时间不够用,所以最近倡导‘人生三百岁’。”
“我十二岁出家,今年已七十岁,这期间不曾放过假,也不知放假是何滋味。二十岁任白塔小学校长起,再过十年,就八十岁,这期间我就工作了六十年。这六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抵得过五个人,这样算起来,我的寿命就有三百岁了。”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已出家,要将身心都奉献给芸芸众生及常住,应尽心尽力去工作,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真是愧煞娑婆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