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立人间佛教的生活侧记
人在世时,需要佛教,
乃至于走到生命的尽头,
佛教的生活性、人间性遍布于人的一生。
我认为,
佛教如果对这许多人生礼仪加以推动,
使之普及于社会,普遍各阶层,
对于净化人心、增长道德必定有很大的贡献。
而身为佛教徒,
若能以佛教礼仪作为一生重要行事的圭臬,
便是“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
最好的诠释了。
佛教发源于印度,光大于中国。佛教的祖师大德们,有的倡导净土,有的宣扬禅宗,有的订立僧团的组织,如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不只引导信众修行的方向,也确立佛教的制度。而对于佛教的因缘果报观念,“阿弥陀佛”、“四大皆空”,大家耳熟能详,就是不懂其义也会随口道来,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感谢历代的祖师大德,用种种的方法让佛教普及,所谓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可以完成,而是汇聚了几千年的时间、百万人的发心,才能有现在的成果。
我认为佛教除了佛陀开示的教理、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理以外,它对于人生的生活指导,尤其人世间的礼仪规范,佛教应该都要建立完整的系统。在西方,无论做国王、当总统,都需要宗教替他加冕;而且社会的风气,星期天就是要到教堂去做礼拜,你不上教堂做礼拜,社会就不能认定你是个好人,可以说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无法离开宗教信仰,他们自有宗教礼仪来规范人生。
我们中国,无论儒、释、道都不要紧,但是道必有道,你必须要有人生的礼仪规范教导信徒,让他遵循宗教的目标道路去发展自己的人生。比方说伊斯兰教徒,他想吃鸡、吃鸭,他不能随便宰杀,必须经过他的宗教师诵经,才可以处理烹食,这就是他们宗教的礼仪。
在台湾五十年前,我替不少人主持过佛化婚礼,引起社会许多人的纷议,这都是少见多怪的问题,因为宗教就是要主持人间的仪礼,这也是宗教的使命。所以我就想到佛教也应该有乔迁之礼、洒净典礼、开光典礼、丧葬仪式等,除了特殊的宗教礼仪外,佛教的礼仪应该要融入信徒的生活。如何融入?我将自己的理念、想法和我数十年来的因缘,在此一叙。
满月命名
生儿育女是每个家庭的事情,佛教徒所组成的佛化家庭应该举办儿童满月的命名典礼,而我们宗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小孩命名。只要一个儿童有了佛教为他取的名字,他会觉得跟佛教有因缘,是佛祖的小孩。
因此,过去我就非常用心为儿童命名,我认为儿童取名字一定要有吉祥的意涵,不能像从前为让孩子平安长大,而随意取“阿猫”、“阿狗”之类的乳名,要帮他取一个优雅的名字。命名也不能太抽象,让人听不懂这名字什么意义,还要解释半天,才能使别人了解;更不能有谐音,让人贻笑大方,举个例子,为孩子取名范统(饭桶)、陶仁彦(讨人厌),看起来字意优美,念起来却有不雅的意思。
此外,名字也可以具有象征意义。我曾为一个小女孩命名,当时适逢台湾第一届“中国小姐”选拔,获得后冠的“中国小姐”名为林静宜,我便替这个小女孩取名蔡静宜。也曾有佛光山的信众,在二〇〇〇年时,喜获麟儿,二〇〇〇年是大家熟悉的千禧年,也代表从二十世纪跨越到二十一世纪,具有跨时代的象征,因此,我为孩子命名为“世纪”,以此为代表。
名字的笔画不能太多,像是春秋时代的范蠡、清朝年羹尧、书画家郑燮(郑板桥)等,笔画繁琐,小孩子上学,他可能会因为名字难写,而感到不欢喜。简单易写的名字,笔画很少又好记,例如:国父孙中山、蒋中正先生等。而我俗家侄子李春富,在美国生了一个儿子,要求我替他取名字,我就替他取名“李木子”,木的笔画少,子也是男子的尊称,既好写也容易懂。
过去曾有信徒喜获三胞胎,要我命名,因为三个都是女儿,我就为她们命名为妙一、妙二、妙三,好记又有顺序,不容易搞错。另外,俗家的外甥女徐梅林生了个女孩儿,在过年时节打电话向我拜年,要求我为小孩命名,中国人过年总是讨个吉利,希望全家人吉祥如意,因此,我便替小孩取名“如意”,家族亲人也感到欢喜。所以,有意义、吉祥、易记、易写、易懂的,就是好名字。
我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曾经想了一百一十个名字,在这里提供参考:
法满、法贤、净慧、净光、净德、净因、净美、善月、善明、善德、善容、善智、善慧、德淳、德明、德贞、德裕、德光、德硕、德仁、德胜、德超、德均、德隆、智澄、智圆、智朗、智山、智月、智弘、智光、智深、智宏、智诚、智泉、智林、智航、智立、智华、智满、智颖、智广、普明、普信、普月、普容、普安、普智、达性、达观、法真、法和、香华、思诚、思平、思淳、思圣、思绍、思敏、思贤、思仁、思德、思谦、思道、圆智、圆照、圆应、圆德、圆明、弘忠、弘善、弘宗、修圆、正勤、志和、志彻、志忠、志一、志诚、志全、志朗、志道、志清、志弘、宏智、宏开、宏净、宏真、宏意、慈莲、慈鬘、慈音、慈如、明心、明慧、明真、明华、迦陵、静仪、宝莲、宝华、宝云、宝瑜、嘉华、嘉文、静慧、光明、云音、龙德、香莲。
一九九二年的时候,宜兰信徒蔡固义、林素英夫妇升格当了祖父母,要我为其孙子取名字。回想四十年前,蔡固义还是个小学生,长大后结婚生子,他的五个儿女:光宇、光华、光尧、静宜、静慈,一个个都是我命名的。其子蔡光宇后来生了一位千金,蔡固义夫妇仍不忘上山要我替孙女取个名字,我将女娃命名为蔡霭伦。我想,一家两代都由一个人替他们取名字,只有出家人才能做到。
入学典礼
儿童满月礼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入学典礼。我虽然出生于贫穷的家庭,但是还记得,有机会第一次去私塾里面念书时,父母非常地隆重,让我换上新衣、戴着新帽,在家里依序礼拜佛祖、观音菩萨、至圣先师孔子,有个象征性的仪式,再由母亲送往私塾的书房入学。
在儿童的记忆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觉得我入学读书,学习明理做人,在心理上就有成长的认知。因此对于儿童的入学典礼,建议父母应该重视关心,让儿童了解入学所代表的重要性。
成年礼
儿童成长入学,慢慢地逐渐成年。因此,我在主持国际佛光会的阶段中,以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女为对象,不断地举办成年礼,希望借由庄严隆重的祝祷仪式,让青年懂得肩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
成年礼是一种生命的礼仪,表示青年转变为成人时,得到社会认定的一种仪式。成年的定义,并不是年龄的累积,而是表示自己能负责、肯担当、知奉献、除恶习、去放逸,并随时懂得将欢喜散布给人,才是一种真正的成年。
因此,在成年礼中,我也叮咛祝福青年朋友:我们过去都是两代父母、亲人给予很多的缘分让我成长,现在我成年了,应该回馈家人和社会更多的因缘,让我的家庭和谐,社会进步。
而青年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要有期许,怎样的期许今列举四点:
一、自我肯定。
二、承担责任。
三、心智成长。
四、感恩回馈。
青年成长后,可以学习做自己的主人,肯定自我生命价值,开发无限的潜能。既然成年了,就该培养承担责任的勇气,才能真正成长,更有力量。而成年礼就是要昭告大家,告诉自己,我已经成长了,不是过去的懵懂幼儿,心智逐渐长大,懂得承担负责。
人生在世,依靠着众多因缘的成就,才有如今成长的我们。往昔岁月中,可以说是不断地接受他人的给予,今日长成,更应懂得感恩回馈家人,帮助朋友,造福社会,懂得感恩的人才有幸福的人生。
佛化婚礼
成年礼后,到了适婚年龄的青年,有的开始计划筹备结婚。男女两人如何认识?如何恋爱?这个可以不用探究,但是男女青年准备结婚、组织家庭则不可以随便,这样的人生大事,应该庄严隆重。因此,规划佛化婚礼,无论是对人的一生礼仪或是信仰的传承,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大陆,太虚大师推动过佛化婚礼,上海陈海量居士也编了一本《建设佛化家庭》的书籍,里面倡导佛化婚礼的仪礼,我觉得很有意义。佛陀创立的教团,有出家的僧众、在家的信众。在家信众有家庭、有夫妻关系,在家的弟子,男婚女嫁,佛所许可,而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姻必须要经过公认的仪式才算合法。
大概一九五〇年代起,我在台湾为很多的青年男女主持过佛化婚礼,如著名水墨画画家李奇茂教授和张光正小姐的婚礼。一九六〇年,两人的佛化婚礼在宜兰雷音寺(今兰阳别院)举行,是台湾首次的佛化婚礼;另外,“新闻局长”龚弘的公子龚天杰和菲律宾华侨吴小姐的佛化婚礼,郎才女貌,同样喧腾一时。
一九八一年,“立法院”唯一单身“立委”李天仁先生,于桃园县林口竹林山寺(今新北市林口竹林山观音寺)举行佛化婚礼,我与“立法院长”倪文亚先生共同为他主持,蔚为一时佳话,“法务部长”李元簇先生还誉此为“模范婚礼”。
此外,一九九二年,为了倡导婚嫁节约,革新社会风气,我与高雄县县长余陈月瑛女士一同主持五十一对新人的佛化婚礼,在佛陀的见证及众人的祝福下缔结连理,这也是首见的集体佛化婚礼,意义非凡。
甚至于后来,有“赵茶房”之称的赵宁博士和香港刘茵茵小姐,在一九九三年于圆山大饭店结婚,冠盖云集,大家都称赞佛化婚礼庄严隆重。因为结婚是神圣的事情,男女双方既然成为菩提眷属,就应该担负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在婚礼中,我告诉赵宁,应该做到六条丈夫之道:
一、做一个英雄护美的丈夫。
二、做一个君子诚信的丈夫。
三、做一个男子尽责的丈夫。
四、做一个劳工服务的丈夫。
五、做一个居士有德的丈夫。
六、做一个禅者幽默的丈夫。
而身为太太的,也有六条为妻之道:
一、做一个勤于家务的妻子。
二、做一个善于教化的妻子。
三、做一个习于慈爱的妻子。
四、做一个肯于赞美的妻子。
五、做一个长于职业的妻子。
六、做一个热心公益的妻子。
而长年护持佛光山的功德主吴修齐居士,他的公子吴建德与华视主播孙自强小姐,于一九九三年共结连理,邀请我证婚。在两位新人步上红毯的时候,我告诉吴建德先生,希望他能够做一位:
一、勇敢护妻的丈夫。
二、负责家计的主人。
三、诚信服务的君子。
四、工作热忱的勇士。
五、欢喜乐观的家人。
六、幽默风趣的伴侣。
同时,我也期盼即将为人妻的孙自强小姐能够做一位:
一、勤于家务的贤妻。
二、长于赞美的友人。
三、敦亲睦邻的邻居。
四、慈悲应世的信徒。
五、爱语笑声的家人。
六、热心公益的善人。
每次在佛化婚礼的时候,我都鼓励新婚夫妻应该要做到几件事,例如,对新郎讲:“身边少带钱,晚饭要回家,应酬成双对,幽默加慰言。”如此必定能做一个好男人;也告诉新娘:“家庭是乐园,饮食有妙味,勤俭为五妇,赞美无秘密。”这样必能成为一位持家有方的好太太。
二〇一〇年,名闻上海的“海派清口”周立波先生举行结婚典礼,找我证婚,我欣然同意。听说参加婚礼的人,礼金每人至少十万元,一共集合了千人的礼金捐做公益事业,要创造社会盛事,虽然在网络上议论纷纭,但是我为了弘法利生,对那许多言论也无心加以追究。
对新婚的新郎新娘,我总鼓励他们婚姻要能白头偕老,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因为过去是单身,婚姻是两个人的组合,成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所以爱情一定要建立在互信互谅上面,婚姻才能长久。
在佛教经典里面,有一部《善生经》,强调家庭伦理的关系,教人如何做一位在家居士;另有一部《玉耶经》,讲究妻子之道,所谓女人有五种受人敬爱的妻子德行:“母妇、臣妇、妹妇、婢妇、夫妇。”要能敬爱丈夫,夫妇间相敬如宾,孝养父母翁姑,和睦亲族,勤治家事,不谈他人是非,不道人之长短。依此而行,必能成为受众人称赞的贤妻。
总之,婚姻是一份承诺、一份责任,夫妻二人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提携。
所以,我曾经作过一首《佛化婚礼祝歌》,以此勉励新婚夫妻:
今日何日兮?美景良辰;
今日何日兮?吉庆佳期。
有情人成眷属,佛化的婚姻幸福无比。
他像须达美公子,仁德持家把业立;
她像玉耶贤少女,孝亲爱夫合家喜。
是前生的因缘,是修来的福气。
我们为他俩祝祷,
永远承受佛光的护庇,百年偕老福寿齐!
今日何日兮?美景良辰;
今日何日兮?吉庆佳期。
有情人成眷属,佛化的婚姻幸福无比。
望他常念善生经,为国为民谋福利;
望她日诵玉耶经,夫唱妇随永不离。
四时月圆普照,三春花卉常丽。
我们为他俩祝祷,
永远承受佛光的护庇,百年偕老福寿齐!
祝寿礼
青年结婚以后,逐渐进入而立之年、不惑之期,甚至于过了知命之年,迈入耳顺之届,六十岁大概可以举行祝寿礼了。对于祝寿,生日同时是母难日,现今的人,自己过寿却忘记浩荡的母恩,实为不当。我建议,如果举行祝寿礼,应该挂起母亲的肖像,讲述母亲的德谊,表彰慈母恩德,会更有意义。
假如说,没有到六十岁、七十岁,平常的小生日,可以自己到佛前去为父母祝福祈愿,表达心意,这应该是最好的纪念。像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信徒如果每个月举行一次报恩会,聚集大家,说明这个月的寿星都过母难日,来为母亲祝福,也是一种过生日的方式。
从出生满月命名以后一直到过寿,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好,人生七十刚开始也好,人的生死本无常,不在活得天长地久,而在活得有意义。佛光山最早的功德主,台南统一企业的吴修齐先生,八十岁在佛光山做寿的时候,他告诉我,希望九十岁能再来佛光山做寿,我曾为他作了一首打油诗《寿吴修齐先生八十华诞》,说明人生的寿命跟意义。
太虚大师在中日战争期间,奉国民政府的指示,到印度去宣扬中国抗战的意义,在印度适逢他五十岁的生日,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院长谭云山先生为他举行祝寿典礼,太虚大师写了一首生日感言,我非常欣赏,现在把他的诗摘录如下:
我生不辰罹百忧,哀愤所激多愆尤。
舍家已久亲族绝,所难忘者恩未酬。
每逢母难思我母,我母之母德罕俦!
出家入僧缘更广,师友徒属麻竹稠。
经历教难图救济,欲整僧制途何修?
况今国土遭残破,戮辱民胞血泪流!
举世魔焰互煎迫,纷纷灾祸增烦愁。
曾宣佛法走全国,亦曾行化环地球。
国难世难纷交错,率诸佛子佛国游。
佛子心力俱勇锐,能轻富贵如云浮。
恂恂儒雅谭居士,中印文化融和谋。
遇我生日祝我寿,我寿如海腾一沤。
愿令一沤撄众苦,宗亲国族咸遂求。
世人亦皆止争杀,慈眼相向凶器丢。
沤灭海净普安乐,佛光常照寰宇周!
我非常尊敬太虚大师,我的愿力虽不敢比拟太虚大师,但也向他学习,继他而行,把这首诗摘录在这里,同样表达了我的生日感言及对太虚大师的崇敬之意。
菩提眷属祝福礼
现在有一些年长的夫妻,为了增进感情,我也提倡他们参加增益的祝福礼——菩提眷属祝福礼。他们这一代的夫妻,因为当时的结婚仪式比较简单,没有结婚礼服、新婚礼物,步入中年以后,大家彼此都有相当的经济条件,这时候再做一次增益的婚礼祝福,儿女共同参加,促进情谊,在推动人间佛教的发展中,我觉得也深具意义。
我主持过几次团体菩提眷属祝福礼,从佛光山本山、印尼、新加坡到澳大利亚南天寺、美国西来寺等都有过。像二〇〇一年,在马来西亚绿野仙踪展览中心,共有近四百对菩提眷属参加,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而此活动也被纳入《马来西亚纪录大全》中。
另外,二〇〇二年,由于佛指舍利来台的因缘,特地于佛光山举行菩提眷属祝福礼,共有五百对菩提眷属、观礼家属二千多人与会,其中,时任“立委”的吴敦义先生与夫人蔡令怡,更是带着儿子、媳妇一同参加。
二〇一〇年,我应河北保定佛教协会会长真广法师、观音寺住持真源法师之邀,为四十三对菩提眷属主礼,典礼简单,庄严隆重,是大陆首次的菩提眷属祝福礼。
二〇一一年,我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主持菩提眷属祝福礼,共有一百三十八对夫妻参加。我鼓励夫妻之间应该常常赞美对方,对另一半说“我爱你”,并且每天为对方做一件好事,感情会更升华,家庭会更和乐。当日,除亲属子女外,也有近四千人观礼。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落成系列活动当中,二〇一一年的最后一天,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依约抱病出席“菩提眷属祝福礼暨百年好合佛化婚礼”,为两百对新人及八百对菩提眷属主持仪式。我认为,夫妻结婚后,就不要用眼睛来看,要用心、用爱来看。虽然世界不断地变化,但是既然相爱而结婚,那“爱”的心不可以变化!而将佛法融入生活中成为菩提眷属,更可以提升婚姻的品位。
丧葬礼仪
过去的人,总把佛教与丧葬礼仪画上等号,但佛教礼仪更广泛地包含人生的生老病死,佛教对于丧葬礼仪的看法,首先应该强调建立正知正见,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对于丧葬礼仪,临终关怀也是其一。临终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并不是消极地等待死亡,透过对死亡的认识,让人从死的恐惧中解脱,坦然面对这期生命即将行至尾声,引导人们没有遗憾地离开世间;不只有往生的尊严,更有即将“移民”的期待。
对于临终的助念,佛光山的别分院道场也成立助念团,常常举办助念讲习会。助念是为了帮助往生者放下万缘,了无牵挂,安心往生。而我认为丧葬典礼也不一定只有诵经,佛光会可以组织六到八人或团体,前往灵前祭吊,为往生者唱佛教歌曲、诵祈愿文,这也是缅怀往生者的一种方式。
我在佛光山万寿园设置了六间安宁病房,不同于现代人居住于高楼大厦间,对于病者安养、亲友探病进出往来不便;同时安排眷属居住在患者隔壁,家人可以随时照顾,让临终的人能在生命尽头安宁往生,安然舍世。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丧葬礼仪的进步。
我在这里节录几个名人对仪礼的创意,供给有缘人参考:
一、程建人先生做“外交部次长”的时候,他的高堂程母经太夫人逝世,他邀我在灵前做一场讲演——“人生的意义”,作为送终告别的纪念。
二、吴伯雄先生的尊翁吴鸿麟老先生过世的时候,一般的人对于前往吊祭者都赠送一点纪念品,而吴伯雄先生则赠送每个人一个月的《人间福报》。
三、我有一位信徒李德明先生,记得有一次他家人去世,他没有找出家众诵经拜忏,只邀约一些朋友唱诵佛歌赞偈,视为举行隆重的丧葬仪礼。
四、邱创焕先生在一九七八年做“内政部长”的时候,他的尊翁过世,如果他要铺张祭拜,那时蒋经国先生一定非常不以为然,因为“内政部长”要素行良好,以身作则,过于铺张浪费,恐会落人口实;如果太过简单,亲友又不能谅解,会认为你已经做到“内政部长”,对父亲逝世却简单安排,会被认为不孝。邱创焕先生非常有智慧,邀约我率领一百名出家众诵经。在数十年前,集合百名出家人极为不易,因此大家赞叹不已,认为他能做到这种地步,算是祖上的荣耀。
此外,有一些现代的开明人士家族,在喜丧婚庆时都买一些好书分赠友人,我的《佛光菜根谭》、《佛光祈愿文》、《佛教的生活观》、《佛教的生命观》、《佛教的生死观》,就常常作为礼品送人,没有过往丧葬礼仪的铺张浪费,以好书分赠亲友,这也不失为一种改良式的丧葬祭奠。
日常送礼
人生的礼仪以外,我想对于送礼,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例如:朋友的婚丧喜庆、新居落成、开光典礼、乔迁之喜、金榜题名、升官祝贺、升迁出国等,送礼给对方则代表一份祝福的心意。
送礼不是比赛,送礼要送得得体。对于送礼,我举一些不当的例子:有些糖尿病的病人住院,你想要送他一盒巧克力糖,不送会比较好,送了反而会让病患心生不快,因为显然你不了解他的病情;有的人年登高寿,你送他一套童玩,这也是不当,因为你没有顾及到他的年龄爱好;有的人升官,你送他一个时钟,他会忌讳你替他送终。因此,对于有些人迷信顾忌,送礼的人不能触犯他的禁忌,会让人不悦。
过去有人住院就送鲜花,现在医院也宣导不可以送鲜花,因为有些病人会对鲜花过敏。而中国过年送红包,现在连“总统府”到了过年的时候,都要制作一元福袋分送民间,相信必定所费不赀,但是对民间却不一定有特殊的意义。
送礼也不能送得过于泛滥。像中秋节送月饼,就有一个“月饼旅行记”,一盒月饼送来送去,在外面绕了十多个人后,又送回来给自己,甚至于都长“眉毛”了,这就是送礼送得过多,不当的送礼。
尤其现代,利用权力,假借名目送礼,如在饼干盒里放入钞票,如此陷人不义,让人收受或退还都很为难。现在的社会,已不像清末民初时代,一个里长、村长一年到头都散发请柬,太太过寿、儿女抓周、家里增建房屋、自己为官纪念,一年不下八次、十次的请柬,摆明就是打秋风、敲竹杠,幸好现今已经没有这种不好的习惯。
我们的社会现在进入已开化时代,应该对于送礼要有一些节制和升华,如家庭生儿育女,赠上一张贺卡;或者朋友重要的生日纪念、家族的庆典,接受小诗、歌咏,礼轻却情义重。因此,送礼最好的是一种祝福,一句安慰的话、鼓励的语言,像现在的一封信、几句祝贺词,所费不多,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各种交流往来、表达敬意,都能达到效果。
我过去在西方国家旅行,他们民间和政府官员可以来往,但是送礼如果高达一百美元就是违法,所以在西方国家,写点祝贺卡片就非常地流行。
但是,像现在贺卡做得太过精巧,有时都要上百元才能买上一张,一个朋友、两个朋友倒也罢了,假如有几十、上百个朋友需要互通鱼雁,祝福平安,不免造成经济负担;至于像一些金榜题名、升官高就、出国留学等等,与人宴会,破费不赀,不如一张百元礼券,也是表达厚意。
最后我要一提的就是我们所有佛光人,或者佛门弟子,要重视佛教的节庆礼仪,像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同时也是佛教徒熟知的佛宝节,庆祝教主释迦牟尼佛降临人间,大家互寄佛诞的祝福卡,或者是送对方一块佛诞饼,一来表达自己对佛陀的敬意,二来表达对朋友的关怀。而每到佛陀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法宝节,佛门都是煮腊八粥分赠左邻右舍、社区朋友,供养大众,让大家共享佛陀成道的喜悦。
另外,从目连救母所延伸的供僧盂兰盆会,是农历七月十五僧宝节,企业团体或许捐献少许的油香钱作为僧团的道粮,对于许多禅堂、佛堂、关房、佛学院等都能聊表一种帮助,并增进往生亲人的冥福。此三种佛教节日的庆祝仪礼,代表佛教徒对三宝的一种恭敬信奉。
人在世时,需要佛教,乃至于走到生命的尽头,都需要佛教。佛教的生活性、人间性遍布于人的一生。我认为,佛教如果对这许多人生礼仪加以推动,使之普及于社会,普遍各阶层,对于净化人心、增长道德必定有很大的贡献。而身为佛教徒,若能以佛教礼仪作为一生重要行事的圭臬,便是“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最好的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