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读《少年天子》原载《长篇小说》,1987年3月号。

凌力同志的历史小说《星星草》下册问世于1981年,经过四五年以后,现在又发表了《少年天子》。两相比较,凌力同志的作品更加成熟了,无论从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描写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是研究清史的,读这部小说,着重看它是不是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我觉得凌力同志这部作品,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达到了比较完美、和谐的统一,其可信度是很高的。她用艺术的笔法,使这段三百多年前的历史再现在读者的眼前。《少年天子》可以说是一部形象化了的真实历史。

创作历史小说,怎样对待历史,似乎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既是历史小说,以历史作题材,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不能歪曲、篡改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小说,是文艺作品而不是历史著作,文艺作品不仅允许,而且必须有虚构、想象、夸张。如果像要求历史著作那样言必有据,那就抹杀了文艺创作的特点,等于否定了历史小说的存在。

于是就发生了争论,历史小说究竟应该七分真三分假,还是三分真七分假?二十多年前吴晗和李希凡同志对历史剧进行过争论,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如何统一?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意见,常常相左。历史学家看重事实根据,而文学家多向往自由想象。

我的粗浅想法是:创作历史小说、历史剧当然应尊重历史,可否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创作者应熟悉当时的环境、气氛、历史发展的趋势,尊重历史的是非曲直,不能随意篡改。封建专制统治的环境,不能写成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战争乱离的年代不能写成繁荣盛世、歌舞升平。是非曲直不能颠倒,秦桧不能写成爱国主义者,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不能写成仁义之师。

第二,重要人物和重大史事,应尊重真实。写顺治朝,其头等大事就是和南明的斗争,并且顺治是胜利者。写董鄂妃、孝庄太后,写王公贵族、文官武将,尽可能按实际情形。不要闹关公战秦琼的笑话。自然。这里说的是重要人物、重大史事。小说毕竟不同于历史书,按照典型环境,按照情节的需要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可以有虚构,甚至较多的虚构,问题不在于虚构多少,而在于虚构是否符合当时的环境、气氛,虚构是否合情合理。

第三,各个历史时代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交往礼节、语言、服饰等等,这些细节也应力求符合当时的情况,不能让顺治宫内的宫女跳迪斯科,唱流行歌曲。不注意细节的真实,就不能再现那个特定的时代,就会破坏艺术效果。

以上三点,应予注意,否则就很难说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小说或历史剧。这样,就对作家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钻研历史、深入历史生活的深层,把握历史脉搏的跳动,尽可能了解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家越是钻研历史,懂得了历史的发展,就越是获得创作的自由,虚构和想象的自由。因为,这样的虚构、想象建立在对历史必然性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看起来是合乎情理的,不同于胡编乱造,随意狂想。应该说:尊重历史真实给作家留下的自由驰骋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不会扼杀作家的灵感,不会妨碍作家发挥才能。

我感到《少年天子》在这些方面做得很成功。凌力同志既是作家,又是历史学家,她在钻研历史方面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成年累月蹲在图书馆、档案馆里,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发掘这段流逝已久的历史。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怎样?我是外行,不去说它。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其真实可信度是很高的,严格地按照历史上实有的人和事来写作,几乎可以作为信史来阅读。

顺治这位少年天子,最大的业绩是统一中国,和南明长期作战。他是满族入关后的第一位君主,是个有作为的创业者,执政时间不很长,却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少年天子》围绕这个主题,刻画了各种人物,展开了曲折情节,其中包括顺治和董鄂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清朝入关以后,它的优势在军事方面,长于骑射、英勇善战,但它是一个后进的民族,入关后带来了一些落后野蛮的传统与政策,特别是某些民族压迫的措施,如圈地、逃人法、剃发令,使得满汉矛盾十分尖锐。满族当时只有几十万人口,要统治上亿的汉族,不能只靠武力,必须有一套正确的政策措施,必须改变满族原有的某些制度、传统和民族偏见,减轻民族压迫,适应入关以后新形势的要求,顺治即是顺应这一历史要求而出现的杰出人物。清朝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巩固、最繁荣的朝代,紧接顺治以后,出现了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康雍乾盛世,顺治起了奠基和开辟的作用。他所以能战胜南明,实现统一,是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策转变,抛弃了某些落后的传统,缓和了满汉的矛盾。军事斗争的胜败往往取决于政治上的竞争。顺治的成功是由于克服了内部的阻力,实现了政策转变,而又能维持内部团结,没有导致分裂。《少年天子》围绕这条主线,写圈地、写逃人、写科场案、写任用汉官,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都是真实的,作者抓住了历史发展的主流,成功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场面。

这部小说所写的许多人物、事件大多是真的。譬如写外国传教士汤若望就是根据汤若望的自述;又如董鄂妃原来是顺治的弟媳,襄亲王的福晋,后来襄亲王被打,妻子被夺而自杀,事情和小说中所写差不多。陈垣先生曾加以考证,情节很离奇,很有戏剧性,但并非虚构。从封建伦理观点看,顺治是失德。但当时满族刚刚入关,其婚姻观念和汉族不同,故有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此事是否可靠且不说它,但多尔衮确曾娶其侄豪格的福晋,这类事情在当时并不是很奇怪的。福临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确有其事,当然其中的细节、对话,应该允许创作者用想象、推理来填充。

小说中的其他大事,如科场案,杀陈名夏,顺治在南苑遇到和尚,他想出家,取法名“行痴”,郑成功围攻南京的失败以及宫廷内的事件,第一个皇后被废,第二个皇后被停中宫笺表,皇三子(即康熙)出痘,董鄂妃死后的隆重葬礼以及众多殉葬者,都实有其事。

我并不是要求历史小说都要写出这样众多的真人真事,那是不可能的。但《少年天子》至少是一种写法,接近于顺治的真实传记。所以能做到这样:第一,这段历史本身很有戏剧性;第二,保留下来的史料特别丰富;第三,作者具有很高的历史学的素养。小说中,除王同春、梦姑、费耀色表现下层民众的这条线是虚构的以外,我只发现一件大事是虚构的,那就是简亲王济度的政变。济度实有其人,但政变、行刺顺治是史籍无征的。这种虚构是允许的,由于顺治进行改革,他和王公贵族的关系十分紧张,濒临破裂的边缘。小说即是根据这一实在的矛盾虚构了济度政变,把故事推向高潮。

小说对顺治的塑造是很成功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他的才能、性格、作风和历史上的顺治惟妙惟肖。由于作者的艺术才华,使我头脑中原有的很模糊的顺治形象丰满生动起来。历史上的顺治帝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复合:既仁爱宽厚,又暴躁而喜怒无常,有时还显得残酷;既有雄心壮志,很有抱负和作为,又幼稚、脆弱,缺乏经验;既是世俗的,有七情六欲、享尽荣华富贵,又是出世的、超脱的,看破红尘,敝屣江山;既聪明好学,温文尔雅,又保留着原始的粗野、真挚诚朴。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在事业上,他是胜利者,完成了统一大业,在个人生活上却是不幸的,历尽崎岖,几乎是殉情而死。

总的来说,《少年天子》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小说,成功地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政坛风云、宫廷斗争和帝王生活,把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较完美地统一起来。


注释

[*]原载《长篇小说》,1987年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