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标准化题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多项选择题

单元一

1.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国外雇用阴某到中国境内实施杀人行为,我国对甲的行为没有管辖权

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越南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美国的甲一怒之下杀死了伊朗的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丙将英国航空器劫持到日本,我国对丙的行为没有管辖权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2.下列犯罪行为中,可以侵犯著作权罪一罪定罪处罚的有()。

A.甲未经录像制作者许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其制作的录像

B.乙出版某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并大量复制销售

C.丙出版发行非法出版物,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D.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的文字作品

3.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共同犯罪?()

A.两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

B.同时犯

C.间接正犯

D.实行过限

4.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不能犯未遂?()

A.由于光线暗,未能射中被害人

B.撬开保险柜,保险柜内空无财物

C.误把白糖当作砒霜杀人的

D.把男子作为强奸对象

5.下列哪些人员可以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A.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

D.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

6.下列情形不应当认定为立功的有()。

A.某甲通过体罚虐待同监室的王某,迫使王某说出曾经伙同他人实施抢劫,某甲遂向警察举报,经查证属实

B.某乙系某市禁毒支队的警察,在工作中通过特情得知张某将从昆明运输毒品至上海。某乙因受贿被立案调查,在此期间向办案民警讲述张某运输毒品一事,经查证属实

C.某丙的律师赵某在会见某丙的过程中,将其掌握的苏某强奸的线索告知某丙,某丙向警察举报苏某犯强奸罪,经查证属实

D.某丁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其弟弟为了帮助某丁减轻罪责,主动向公安人员举报蔡某曾挪用公款10万元,经查证属实

7.下列情形中,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有()。

A.个体医生甲将医用限制性用药“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冒充“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销售,销售金额达20万元,同时造成数人死亡

B.王某以残次、废旧汽车零部件非法拼装汽车,冒充正品,准备销售,即被查获,货值总额达50万元

C.某企业生产的电热毯,质量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先后造成3名消费者触电死亡、5人受重伤

D.某企业生产的药品销路不好,因长期积压导致药品变质不能用,但仍将其销售,销售额达15万元,但经鉴定,尚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8.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拘役3个月,在参军入伍时可以不报告自己上述被判刑的情况

B.乙16周岁3个月时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后刑满释放,17周岁6个月时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乙不构成累犯

C.丙是未成年人,没有政治权利,所以不能判处剥夺政治权利

D.丁15周岁时实施故意决水行为致使数十人死亡,由于丁没有达到决水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所以不构成犯罪

9.下列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多次敲诈勒索”是指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

B.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

C.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信工具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D.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

10.下列关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说法,错误的有()。

A.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自然人不可能单独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B.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是处罚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不处罚单位

C.由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所以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以外的企业生产枪支的,不构成犯罪

D.在境外销售为境内生产的枪支,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单元一答案与精解

1.BD

【精解】在A项中,甲和阴某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既然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那么我国对甲的行为就具有管辖权。应当排除A项。在B项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都没有发生在我国境内,不适用属地管辖;行为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属人管辖;被害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保护管辖;故意杀人不是国际条约中规定的适用普遍管辖的情形。所以,B项是正确的。在C项中,根据国际条约,劫持航空器的,属于普通管辖的情形,故我国有管辖权。故应当排除C项。在D项中,适用保护管辖的,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犯罪地法律也认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以,D项是正确的。

2.ABD

【精解】根据《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根据上述规定第(3)项,选A项。B项表述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侵犯著作权罪,又销售该侵权复制品的,以侵犯著作权罪论处。据此,选B项。不选C项,理由在于,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前提是侵犯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果该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则谈不上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如果该作品是非法出版物而复制发行,虽然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但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构成其他较重犯罪的除外),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可见,非法出版、复制、发行他人作品,侵犯著作权构成犯罪的,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而非法出版、复制、发行没有著作权的作品,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总之,C项表述构成非法经营罪。选D项,理由在于,根据《刑法》第217条第(1)项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应当视为“复制发行”。可见,D项表述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3.ABCD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成立共同犯罪,首先要求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而过失是不可能构成共同的犯罪故意的。对于同时犯而言,虽然犯罪的故意相同,但是行为人之间没有进行联络,不可能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对于实行过限而言,由于行为人犯罪的故意内容不同,所以也不可能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对于间接正犯而言,由于一方是另一方的犯罪工具,其行为本身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实质上是一个人的犯罪,所以也不可能构成共同犯罪。故备选项应当全选。

4.BCD

【精解】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又分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使用了按其客观性质不能实现犯罪意图、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工具的犯罪未遂形态。误把白糖当作砒霜杀人的,就是工具不能犯未遂,使用的工具使其不可能达到犯罪既遂。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认识错误而针对本不存在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保险柜中没有财物以及把男子作为强奸的对象,都是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即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犯罪是不可能既遂的。而由于光线暗,未能射中被害人,是属于能犯未遂的范畴。故选B、C、D项。

5.AB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所以应当选A、B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故应当选C、D项。

6.ABCD

【精解】立功首先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为使犯罪分子得到从轻处理,犯罪分子的亲友直接向有关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所以,应当选D项。立功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犯罪分子立功应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通过非法手段、非法途径获取的立功线索,以及他人违反法律规定向行为人提供立功线索的,都不能认定为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故应当选A项和C项。至于B项,某乙因原来具有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线索,具有职务性和公务性,不是其个人掌握的线索,不能认定其具有立功表现。故应当选择B项。

7.BD

【精解】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该节的其他犯罪是一般法和特殊法的关系,原则上适用特别法,但是还受到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的制约。A项中,甲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且该罪重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故排除A项。C项中,某企业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但是由于没有提及销售金额,所以应当认定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故排除C项。D项中,由于变质药品尚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可能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但是其销售金额达到15万元,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构成要件。故选D项。B项中,王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没有争议的。故选B项。

8.AB

【精解】《刑法》第100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但是《刑法修正案(八)》为了体现对未成年人教育挽救的政策,作出特别规定,即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免除报告义务。故应当选择A项。出于同样的考虑,《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的条件作出了修正,即增加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的规定。换言之,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不构成累犯。故应当选择B项。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必须要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这是刑法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应当排除C项。虽然决水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但是丁的行为同时还构成故意杀人罪,可以按照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D项应当排除。

9.ABCD

【精解】多次敲诈勒索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敲诈勒索罪的入罪条件,司法解释明确了多次敲诈勒索的概念,即指“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情形。对此,可以结合“多次盗窃”进行记忆,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故应当选择A项。与对其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的社会危害性相比较,行为人对近亲属实施敲诈勒索,社会危害性要小得多,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区别对待,而且又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社会危害性进一步降低,所以原则上不应当作为犯罪处理,这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故应当选择B项。根据共同犯罪原理,行为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有共同犯罪的帮助行为,构成共同犯罪。故应当选择C项。被害人有过错,虽然不是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但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评价有重要影响,是酌定量刑情节,可以从轻处罚。故应当选择D项。

10.BCD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故应当选B项。虽然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定的,不是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不构成该罪,但是其他企业生产枪支的,可以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而不是不构成犯罪。故应当选C项。根据刑法的规定,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但是在境外销售为境内生产的枪支,则不可能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故应选D项。

单元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B.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一定是犯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不予以刑罚处罚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

2.关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了虚假的爆炸性、危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

B.本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C.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D.如果投放了真实的爆炸性、危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则按照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罚

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A.张三与李四相约到商场抢劫首饰,但李四到商场后没有实施抢劫,而是强奸了女店员

B.甲和乙碰巧同一时间到所在乡政府办公楼盗窃财物

C.刘某与蔡某商议“收拾”被害人张某,但刘某以杀人的故意、蔡某以伤害的故意对张某进行殴击

D.敬某步行中巧遇朋友路某在非法殴打李某,在路某的请求下,敬某上前帮助路某将李某打成重伤

4.下列关于胁从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胁从犯包括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丧失意志自由的情况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B.胁从犯包括在他人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C.胁从犯包括被他人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D.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包括()。

A.强奸罪

B.遗弃罪

C.重大盗窃罪

D.抢劫罪

6.下列关于自动投案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

B.交通肇事逃逸后不可能再构成自动投案

C.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D.公安人员发现被告人身上有可疑血迹,并发现持有带血的尖刀而将其扣留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某甲虽然携带管制刀具进行抢夺,但没有向被害人显示刀具,某甲构成抢夺罪

B.某乙在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进而强行夺取的,某乙构成抢夺罪

C.某丙趁被害人不备将被害人耳环夺走,并造成被害人耳垂撕裂,某丙构成抢劫罪

D.某丁驾驶摩托车将被害人强行逼倒后夺取财物,某丁构成抢劫罪

8.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A.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B.犯罪军人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D.犯罪军人不是累犯

9.下列关于拐卖儿童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以出卖为目的绑架儿童后予以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B.以出卖为目的捡拾儿童后予以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C.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D.以抚养为目的偷盗婴幼儿,之后予以出卖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A.甲欲杀害乙,自感人单力薄,遂极力请求朋友丙一道前去。丙则劝阻甲不要杀害乙,但未成,遂打电话报案。公安干警火速赶到,将正在赶赴乙家的甲抓获

B.周某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李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李某负轻伤

C.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检察院对马某立案侦查

D.刘某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他摸索到妇女床前将妇女惊醒,妇女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

单元二答案与精解

1.BD

【精解】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任何犯罪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因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即使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没有被法律规定为犯罪,就不是犯罪。故应当选择B项而排除A项。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是指不是犯罪,因而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选D项,排除C项。

2.AC

【精解】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故应排除B项。行为人如果投放了真实的危险物质,则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故应当排除D项。

3.ABC

【精解】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因此,下列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同时犯不是共同犯罪;(2)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3)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此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作“实行过限”的行为。A项属于实行过限,故应当选A项。B项属于没有意思联络的同时犯,故应当选B项。C项属于不存在共同犯罪的共同故意,故应当选C项。D项属于没有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故应当排除D项。

4.BD

【精解】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胁迫是指精神胁迫。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成立胁从犯必须要求行为人仍然存在意志自由,如果不存在任何意志自由,则行为人不构成犯罪。1979年刑法中的胁从犯包括被人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而1997年刑法则将被人诱骗的情形从胁从犯中删除。故选B、D项。

5.A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重大盗窃和遗弃不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以,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不包括盗窃罪和遗弃罪。故选A、D项。

6.ACD

【精解】虽然交通肇事后及时报案是交通参与者的法定义务,但是从政策的角度认定为自动投案,更有利于鼓励肇事者自首,更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破案,节约司法资源,所以认定为自动投案更符合立法本意。所以应选择A项。交通肇事逃逸后仍然可以基于主观意愿自动投案,只是在处罚时以较重法定刑为量刑基准。所以应排除B项。C项和D项是关于形迹可疑的理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C项的行为成立自动投案。但是D项的情形,其已经不仅仅是“形迹可疑”了,而是非常可疑,不能再认定为自动投案。故应当选择C和D项。

7.CD

【精解】根据刑法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一律构成抢劫罪,行为人是否使用凶器,对犯罪性质不会产生影响。故应当排除A项。某乙在抢夺过程中被被害人发现后依然使用强力将财物夺走的,此时行为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对财物的暴力转化为对被害人人身的暴力,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故应构成抢劫罪。故应当排除B项。C项和D项之所以也构成抢劫罪,也是基于行为人的行为既侵犯了人身权利也侵犯了财产权利,超出了抢夺罪的范围,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8.ABC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449条的规定,适用战时缓刑的条件是:(1)适用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所谓战时,依据《刑法》第451条的规定,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2)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立法精神应含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军人。(3)适用战时缓刑的基本根据,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4)《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这一内容同样适用于战时缓刑。所以,军人不是累犯不够全面,故应排除D项。

9.ABCD

【精解】拐卖儿童罪是目的犯,要求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必须是以出卖为目的,但是对于行为人采取何种手段控制被害人则没有要求,无论是绑架、捡拾、盗窃、欺骗、威逼等,对于犯罪的成立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应当首先选择A、B项。通常情况下,对于父母迫于生活困难,或者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私自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送给他人抚养,即使收取少量“营养费”“感谢费”,也属于民间送养行为,从刑法谦抑性考虑,不按照犯罪处理。但是如果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生育作为非法获利手段,生育后即出卖子女的,则明显为社会伦理所不容,必须按照拐卖儿童罪处罚。所以,应选择C项。至于D项,行为人虽然一开始没有以出卖为目的,但是后来出现了犯意转化,产生了出卖目的,又将被害人卖出,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所以应当选择D项。

10.BD

【精解】A项中,甲由于没有着手实施犯罪,所以是犯罪预备。B项中,周某已经实施杀人行为,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是犯罪未遂。C项中,黄某的行为已经得逞,是犯罪既遂。D项中,刘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是犯罪未遂。

单元三

1.下列哪些共同犯罪人可以认定为自首?()

A.胁从犯供述自己被胁迫情况下实施的犯罪,但未供述所知道的胁迫自己犯罪的胁迫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B.次要的实行犯供述自己实施的犯罪,以及与自己共同实施犯罪的主犯和胁从犯的犯罪行为

C.帮助犯供述自己实施的犯罪帮助行为,以及自己所帮助的实行犯的犯罪行为

D.教唆犯供述自己的教唆行为,以及所了解的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后实施的犯罪行为

2.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甲指使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绑架某私营企业主10岁的儿子,以勒索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

B.事先无通谋的两抢劫犯在抢劫过程中因单个人力量薄弱而互相配合抢劫

C.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了枪,据查,甲、乙并无通谋

D.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彩电,都想将各自的上述物品运往境内。二人共同雇请一艘走私船将这些物品运往境内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某甲系艾滋病人,其用针筒抽取自己的血液后到公共场所扎过往行人张某,某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某乙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谎称正在飞行的某航班上有爆炸物,造成飞机迫降,某乙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C.某丙在互联网上编造并传播帖子称收到内幕消息股市将暴跌,导致股票市场混乱,某丙构成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D.某丁参加了恐怖组织后,因为被他人欺骗买了假的炸药,某丁背着假的炸药到火车站,点燃炸药包并高呼口号,导致车站秩序严重混乱,对某丁要按照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数罪并罚

4.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

A.简单共犯

B.复杂共犯

C.一般共犯

D.犯罪集团

5.假释的适用对象是()。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6.沈某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倒在地,王某失去知觉。沈某的朋友冷某正好经过此地,冷某得知真相后应沈某的要求帮助脱去王某的外衣,使沈某顺利地将王某的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某与沈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沈某构成抢劫罪,冷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沈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冷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7.下列关于贷款诈骗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主观上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B.单位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C.犯罪对象包括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

D.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是贷款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之一

8.脱逃罪的主体有()。

A.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

B.被逮捕的被告人

C.被关押的罪犯

D.被劳动教养的人

9.下列哪些罪犯可以依法进行社区矫正?()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

10.下列情形符合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行为方式的有()。

A.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B.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C.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D.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单元三答案与精解

1.BCD

【精解】根据共同犯罪的特征和自首的本质,共同犯罪人在自首时应供述的罪行,包括自己实施的犯罪,以及自己确实了解的、与自己的罪行密切相关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的罪行。从犯分为次要的实行犯和帮助犯。次要的实行犯应供述的罪行,包括犯罪分子自己实施的犯罪,以及与自己共同实施犯罪的主犯和胁从犯的犯罪行为。帮助犯应供述的罪行,包括自己实施的犯罪帮助行为,以及自己所帮助的实行犯的行为。胁从犯应供述的罪行,包括自己在被胁迫情况下实施的犯罪,以及所知道的胁迫自己犯罪的胁迫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教唆犯应供述的罪行,包括自己的教唆行为,以及所了解的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之后实施的犯罪行为。故选B、C、D项。

2.ACD

【精解】A项中,由于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所以甲与刘某不构成共同犯罪,甲按照间接正犯处理。B项中,在犯罪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犯罪的故意,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成立共同犯罪。C项中,由于甲、乙没有通谋,虽然犯罪内容相同,但是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不成立共同犯罪,属于同时犯,应当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D项中,甲的犯罪是走私毒品,乙的犯罪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两者犯罪的内容不同,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所以,应当选A、C、D项。

3.ACD

【精解】A项中某甲的行为只是侵犯了特定的被害人张某的人身权利,构成故意伤害罪,而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项中某丙编造的信息虽然是虚假信息,但是不属于恐怖信息,所以不构成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D项中某丁客观上点燃的虽然是虚假的爆炸物,但是不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因为某丁系被他人欺骗,其主观上有爆炸的故意,客观上有爆炸的行为,应当按照爆炸罪未遂定罪处罚。同时根据刑法规定,参加恐怖组织后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应当将参加恐怖组织罪和其他犯罪一起实施数罪并罚。故本题应当选择A、C、D项。

4.AB

【精解】共同犯罪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是否有分工,可以分为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根据是否有预谋,可以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根据是否有组织性,可以分为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殊的共同犯罪。根据一个人是否能够完成犯罪,可以分为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故选A、B项。

5.BCD

【精解】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原判是死刑缓期执行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假释,所以应当选择B、C、D项。由于拘役是短期自由刑,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不存在重新适应社会的问题,所以刑事法律没有将其规定为假释的适用对象。

6.ACD

【精解】共同犯罪既有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也有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在犯罪的过程中,共同犯罪人也可以形成共同犯罪的故意。本题中,在沈某实施抢劫犯罪的过程中,沈某与冷某形成了共同抢劫的故意,冷某利用了沈某先前的暴力行为,故沈某与冷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沈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冷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故选A、C、D项。

7.ACD

【精解】根据《刑法》第193条、第200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故排除B项。关于贷款诈骗罪,除了要重点掌握犯罪主体外,犯罪的主观方面,特别是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也是该罪区别于骗取贷款罪的关键所在。该罪与普通诈骗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按照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

8.ABC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脱司法机关羁押和监管的行为。劳动教养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处罚,被劳动教养的人不能成为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故选A、B、C项。

9.ACD

【精解】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犯罪分子,应依法进行社区矫正,故应当选择A、C、D项。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看守所实际执行刑罚,不可能进行社区矫正。故应当排除B项。

10.ABCD

【精解】《刑法》第133条之一第1款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危险驾驶罪:(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据此,备选项应全选。

单元四

1.对于假释的犯罪分子,可以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A.犯严重的故意犯罪

B.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

C.过失犯罪

D.违反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没有构成犯罪

2.贾某教唆17岁的吴某抢夺他人手提包,吴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贾某构成抢夺罪

B.吴某构成抢劫罪

C.对贾某应当从重处罚

D.贾某与吴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3.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A.排斥习惯法

B.禁止有罪类推

C.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4.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A.故意杀人罪

B.诬告陷害罪

C.绑架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5.下列关于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因贪污被逮捕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三起贪污事实,甲的行为构成自首

B.乙伤害被害人肖某后,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并如实供认犯罪事实,构成自首

C.丙自动投案时虽然没有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但在司法机关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交代的,构成自首

D.丁抢劫四次,自动投案后供述了三次抢劫共计抢劫5000元的事实,但是隐瞒了另外一起抢劫致人死亡的犯罪事实,不构成自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走私石油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抗拒缉私,按照走私普通货物罪与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抗拒检查,按照走私毒品罪与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使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李某要求其归还时,丙谎称摩托车被盗。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

D.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按照盗窃罪一罪定罪处罚

7.关于贪污罪的正确说法是()。

A.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B.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也可以构成贪污罪

C.对于犯贪污罪的被告人若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D.贪污数额小,但情节严重的,同样构成贪污罪

8.下列犯罪中,法律明文规定“明知”是构成要件的有()。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窝藏罪

D.传播淫秽物品罪

9.赌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A.赌注数额巨大

B.聚众赌博

C.开设赌场

D.以赌博为业

10.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A.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B.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C.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利用自己的职务,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单元四答案与精解

1.AB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86条的规定,撤销假释的条件是:(1)犯新罪;(2)发现漏罪;(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没有构成犯罪。其中的犯新罪,没有任何的限制,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这与死缓制度中的情形不同。故备选项应全选。

2.ABC

【精解】贾某和吴某有实施抢夺行为的共同故意,在抢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吴某在实施抢夺行为后为抗拒抓捕又当场实施暴力行为,应当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由于吴某实施暴力行为抗拒抓捕已经超出了贾某与吴某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围,属于实行过限,贾某不承担抢劫罪的刑事责任。由于贾某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故应选A、B、C项。

3.ABCD

【精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罪刑法定原则自然要求处罚时只能依据法律进行处罚。而习惯法是社会生活习惯,不是法律所规定,不能成为处罚的依据。类推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根据最相似的法律加以适用,同样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与刑都必须实定化,要明确,所以不定期刑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矛盾的。刑法溯及既往说明在行为人行为之时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一旦溯及既往也是和罪刑法定原则违背的。故备选项应全选。

4.AC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诬告陷害罪不是暴力犯罪,所以不能行使特殊防卫权。故选A、C项。

5.BCD

【精解】A项表述中,甲的行为不构成自首。首先,甲并非自动投案,不构成一般自首;其次,甲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的犯罪事实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事实属于同种罪行,不构成特别自首,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不同种罪行的,才构成特别自首。总之,甲的行为不构成自首,A项表述的情形可以认定为坦白。自动投案关键在于犯罪嫌疑人有投案的意愿和行为,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说明其有明确的投案意愿,同样构成自首。故应当选择B项。自首并没有要求在自动投案时就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只要在司法机关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交代的,同样起到了节约司法成本的作用,可以构成自首。故应当选择C项。丁犯有抢劫罪同种数罪,但是没有供述最为严重的抢劫行为,属于没有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不构成自首。故应当选择D项。

6.ACD

【精解】根据《刑法》第157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故应当选择A项。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抗拒检查的,按照走私毒品罪加重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故排除B项。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故应当选择D项。在C项中,丙谎称摩托车被盗是其侵占行为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所以按照侵占罪定罪处罚即可,不另外成立诈骗罪。故应当选C项。

7.ABCD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多次贪污未处理的,可以累计计算。根据《刑法》第382条第2款的规定,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构成贪污罪。《刑法修正案(九)》对于贪污罪作出重大修改,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规定终身监禁制度,这是死缓执行制度的新的创新;二是将贪污罪入罪标准由原来的5000元改为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不再是唯一的构成犯罪的标准。故应当选择A、B、C、D项。

8.BC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刑法在规定这两个罪时非常明确地要求对犯罪的人或者赃物要“明知”。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以及传播淫秽物品罪则没有相应的要求。故选B、C项。

9.BD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赌博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赌注数额巨大,但是偶尔参与的,不能认定为赌博罪。开设赌场构成开设赌场罪。《刑法修正案(六)》对赌博罪作了修改,请在复习中加以注意。故选B、D项。

10.ABCD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索贿的人即使不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构成犯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当然更构成犯罪。在直接受贿中,只要谋取了利益即可,至于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但是受贿罪中还存在间接受贿的情形,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对于间接受贿的,则要求为他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故备选项应全选。

单元五

1.下列情形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有()。

A.张某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

B.李某借用杨某的信用卡买房

C.詹某在使用信用卡时明知钱已不多仍透支使用

D.孙某拾得刘某的信用卡并以刘某的名义使用

2.下列选项中,构成强奸罪中“奸淫幼女”行为的是()。

A.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行为的

B.乙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行为的

C.丙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被害人,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行为的

D.丁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满14周岁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3.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

4.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服刑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B.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犯嫖宿幼女罪应判8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5年。在服刑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C.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刑罚执行7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的第2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在服刑7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2年,犯故意伤害罪,应判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在服刑7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5.下列情形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是()。

A.甲冒充某女的情夫,乘夜入室与该女发生性关系

B.乙将某女骗至人迹罕至之处对该女实施倍感难堪的羞辱

C.丙组织多人将某男子捆绑后实施鸡奸

D.丁在大庭广众之下向某女身上不断地倾倒脏水

6.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有()。

A.以营利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以销售为目的,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C.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D.以销售为目的,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

7.下列犯罪中,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A.虐待罪

B.内幕交易罪

C.刑讯逼供罪

D.泄露国家秘密罪

8.应当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抢劫罪的有()。

A.携带管制刀具抢劫的

B.在办公室抢劫的

C.在公共汽车上抢劫的

D.冒充人民警察抢劫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将苏某杀害后,又以苏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绑架罪

B.酒吧老板乙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信某索要数千元。信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冒充联防队员抓住嫖娼的黄某,以将黄某送去劳动教养进行威胁,令黄某交出5000元罚款。丁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10.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有()。

A.甲冒用某单位的名义,通过私刻单位公章的方式,与他人签订合同

B.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其好友王某为其出具一份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C.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预付款10万元逃匿

D.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单元五答案与精解

1.AD

【精解】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包括:(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据此,A项表述的情形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方式,选A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规定,《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1)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2)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3)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4)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据此,D项表述的“拾得并使用”属于冒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选D项。不选B项:李某是合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不是冒用,不构成犯罪。不选C项:詹某的行为不属于恶意透支(1万元)。

2.ABCD

【精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2013年10月)第19条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被害人,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据此,选A、B、C项。上述司法解释第20条规定,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均以强奸罪论处。据此,选D项。

3.AC

【精解】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禁止令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内容,是对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修改,往往成为考试的重点。

4.BCD

【精解】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放火、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里的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指因为一罪而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形,而不包括数罪并罚的情形。故甲不得假释,而乙可以假释。在C项和D项中,丙和丁都属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犯新罪,不符合累犯的条件,所以丙和丁都可以假释。故应选B、C、D项。

5.BC

【精解】强制猥亵、侮辱罪是指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强奸罪、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界限。区分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关键在于:强奸罪以性交为目的;强制猥亵、侮辱罪则不以性交为目的,而是以寻求性刺激为目的。区分强制猥亵、侮辱罪与侮辱罪的关键在于: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猥亵具有统一性,且侮辱行为具有寻求性刺激的目的;侮辱罪中的侮辱行为则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一般不具有寻求性刺激的目的。备选项中,A项构成强奸罪,D项构成侮辱罪,B、C项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

6.AC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以营利为目的,客观行为表现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故排除B、D项。

7.ABC

【精解】特殊主体是指具有我国刑法分则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的犯罪主体。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内幕交易罪的主体必须是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刑讯逼供罪的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而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一般情况下要求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是刑法又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的也按照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所以,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故选A、B、C项。

8.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加重构成为:(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刑法规定的入户抢劫是指进入以居住为目的封闭的场所进行的抢劫,而办公室不是用来居住的,故进入办公室抢劫的不是入户抢劫。携带管制刀具进行抢劫的,不是抢劫罪的加重构成之一。故选C、D项。

9.CD

【精解】在A项中,甲明知苏某已经死亡,主观上不可能存在绑架的故意,故甲不构成绑架罪。在B项中,乙是使用暴力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抢劫罪而不是敲诈勒索罪。在C、D项中,丙和丁的行为都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获得财物,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故应当选C、D项。

10.ABC

【精解】《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几种合同诈骗行为方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故选A、B、C项。

单元六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失击中中国境外的外国公民,致其重伤

2.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A.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

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

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

D.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

3.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

A.继续犯

B.结果加重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4.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A.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的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5.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拟制的

B.在不作为犯罪中,可以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的不作为犯罪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6.关于食品安全渎职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虽然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是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构成本罪

B.本罪的客观方面既可以是滥用职权,也可以是玩忽职守

C.本罪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行为人收受贿赂后,又实施食品安全渎职行为的,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7.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为()。

A.对象条件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

C.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D.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8.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继承权

C.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9.下列行为中即使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也构成盗窃罪的有()。

A.多次盗窃的

B.入户盗窃的

C.携带凶器盗窃的

D.扒窃的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贪污贿赂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

B.国有公司的承包人可以是贪污罪的主体

C.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只有超过3个月未还的,才构成挪用公款罪

D.索贿是受贿罪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对索贿的应从重处罚

单元六答案与精解

1.AB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视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并适用属地管辖原则。A项中,危害结果发生在中国境内;B项中,危害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D项中,危害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同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航空器或者船舶中犯罪的,视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C项也应当适用属地原则。故备选项应全选。

2.ABD

【精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适应“一国两制”的要求,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同时,《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但是自治州没有权力对刑法作出补充规定。所以应当排除C项。故选A、B、D项。

3.ABD

【精解】继续犯、结果加重犯、想象竞合犯属于实质的一罪,而不是处断的一罪,故应当选择A、B、D项。

4.BC

【精解】B项的行为属于索贿,对于索贿的,不管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也不管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都一律按照受贿罪处理。故应当选择B项。C项的行为方式属于斡旋受贿,按照刑法的规定,应当按照受贿罪定罪处罚。故应当选择C项。需要注意的是A项和D项。《刑法修正案(七)》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贿赂犯罪,对贿赂犯罪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即将“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斡旋受贿的行为也按照犯罪处理。由于该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有较大区别,司法解释将该行为的罪名确定为独立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故A项中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至于D项,虽然《刑法修正案(七)》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也纳入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内,但是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即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D项中因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故应当排除D项。

5.BC

【精解】在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拟制的。故应当排除A项。不作为犯罪是从行为角度对犯罪的划分,而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是从犯罪故意的角度对犯罪的划分,一个是从客观角度,一个是从主观角度,两者之间不矛盾,故不作为犯罪在主观上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故应当选择B项。遗弃罪是典型的不作为犯罪,而且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故应当选择C项。侵占罪中的拒不退还是行为人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的客观表现,所以只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客观上没有实施拒不退还的行为,也成立侵占罪。所以,不能认定侵占罪是不作为犯罪。故应当排除D项。

6.ABC

【精解】根据立法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渎职罪的犯罪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该解释同样适用于食品安全渎职罪,故应当选择A项。食品安全渎职罪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一并加以规定,这就导致其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故应当选择B、C项。对于D项,司法实践基本上废除了牵连犯等处罚原则,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如果刑法或者司法解释没有对处罚原则作出规定的,通常情况下是按照数罪并罚来处理的。故应当排除D项。

7.ABCD

【精解】《刑法修正案(八)》对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作出了修改,即细化了所谓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含义,使得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更为明确。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备选项都是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故应当选择A、B、C、D项。

8.A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为:(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中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而不是所有的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继承权是私权利,而不是公权利,所以不是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故选A、D项。

9.ABCD

【精解】《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作了重大修改,除了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构成盗窃罪外,对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考虑都将其作为盗窃罪的独立的构成要件,不需要达到数额较大即可构成犯罪。故应当选择A、B、C、D项。

10.AC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有两类,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国有公司的承包人就是贪污罪的第二类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未超过3个月同样构成挪用公款罪。索贿是受贿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社会危害性更大,所以对于索贿的,应当从重处罚;而且对于索贿的,不要求为他人谋利。故选A、C项。

单元七

1.下列情形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的是()。

A.甲在路上拾到一张信用卡而到商场使用

B.乙从同学王某处骗取信用卡并到KTV消费

C.丙盗窃同事赵某信用卡并到餐厅刷卡使用

D.丁通过对时某电脑安装木马病毒而获取时某信用卡信息资料,然后利用该信用卡信息资料在网上购买商品

2.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及其计算,正确的说法是()。

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

B.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

C.判处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3年以下,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

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1年以上5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

3.关于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冒充干洗店的老板,骗取被害人的保姆说是被害人的衣服要干洗,将一件名贵西服拿走。甲构成诈骗罪

B.乙冒充交通警察对开车违章的司机罚款3000元。乙构成诈骗罪

C.丙受托为江某的藏品进行鉴定,丙明知该藏品价值100万元,但故意贬其价值后以1万元收买。丙构成诈骗罪

D.丁冒充保洁人员,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将笔记本电脑拿走。丁构成诈骗罪

4.下列情形中,应当认定为自首的有()。

A.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B.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但罪名与判决确定的罪名相同的罪行

C.甲犯罪后经亲友规劝,在亲友的陪同下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但之后又翻供,并坚持到一审判决

D.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后,为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辩护

5.关于减刑和假释的程序性条件,正确的说法有()。

A.犯罪人所在的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书

B.只能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裁定

C.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D.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或者假释

6.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

7.下列关于坦白的说法,正确的有()。

A.坦白是法定从宽处罚情节

B.坦白是酌定从宽处罚情节

C.坦白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坦白,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D.坦白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坦白,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免除处罚

8.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有()。

A.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B.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C.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近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D.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近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9.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是()。

A.遗弃罪

B.虐待罪

C.重婚罪

D.侵占罪

10.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正确说法是()。

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构成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

C.因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D.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不应加重处罚

单元七答案与精解

1.ABD

【精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1)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2)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3)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4)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根据该规定,应当选择A、B、D项。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信用卡而使用的,应当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不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故应排除C项。

2.AB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1)对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起算;(2)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主刑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3)对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3年以上10年以下,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从减刑以后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5)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1年以上5年以下,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故选A、B项。

3.AC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是诈骗罪。A项和C项中,甲和丙分别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并基于此而获得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B项中,乙虽然也虚构事实,但是乙冒充的是人民警察,符合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D项中,丁虽然也虚构事实,但是被害人并没有自愿交付财物,不是诈骗罪,而是盗窃罪。故应当选A、C项。

4.ABD

【精解】自首的投案的对象没有严格的限制,既可以向公安机关投案,也可以向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投案,甚至还可以向特定的个人投案。故选A项。对于特别自首而言,如实供述的罪行的罪名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与前罪相同的罪名也可以是不同的罪名。故选B项。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但之后又翻供,如果在一审宣判前又如实供述的,认定为自首。故排除C项。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有辩护的权利,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行使了辩护的权利而不认定为自首。故选D项。

5.A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我国《刑法》第82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79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过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故选A、C、D项。

6.AB

【精解】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故排除D项。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应当排除C项。

7.AC

【精解】《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坦白的处罚原则,故坦白现已成为法定量刑情节,而不再是酌定量刑情节。故应当选择A项,排除B项。《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来看,坦白只是“可以”情节,同时不包括免除处罚的情形。故应当选择C项,排除D项。

8.BCD

【精解】根据《刑法》第213条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B、C、D项虽然是侵犯商标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故选B、C、D项。

9.B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侵占罪。故选B、D项。

10.ABC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构成犯罪没有数量上的要求,而且毒品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计算,不以纯度折算。故选A、B项。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应当从重处罚。故排除D项。根据我国《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故选C项。

单元八

1.武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尸灭迹而将潘某扔进大海里。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被淹死的。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武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武某在本案中存在对象认识错误

C.武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D.武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2.判断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

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

3.下列选项中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是()。

A.甲利用网络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B.乙帮助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赵某进行服务器托管的

C.丙帮助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的钱某毁灭证据,致使证据灭失的

D.丁利用网络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下列犯罪属于结果犯的有()。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劫持航空器罪

D.分裂国家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

B.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都由政府收容教养

C.聋人、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等其精神恢复正常时再追究刑事责任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有()。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人在身体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D.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强制下的行为

7.关于受贿罪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教育局局长甲收受学生家长10万元现金,允诺保证学生上重点高中,后因为有上级机关督察而没有办成。由于甲并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在退休前利用职务便利为蔡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蔡某要给10万元作为酬谢,乙担心被人检举,便约定退休后收受财物。乙仍然构成受贿罪

C.基层法院法官丙受被告人孙某家属之托,请中级人民法院承办法官李某对孙某减轻处罚,并无减轻情节的孙某因此被减轻处罚。事后,丙收受孙某家属10万元现金。丙不具有制约李某的职权与地位,不成立受贿罪

D.检察院工作人员丁收受10万元贿赂后徇私舞弊,对应当追诉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应当按照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从一重罪论处

8.下列关于处置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贩卖毒品海洛因100克,对海洛因应当予以没收

B.乙诈骗银行贷款10万元,对诈骗所得的10万元应当返还银行

C.丙盗窃商店金首饰一个后丢失,应当对丙责令退赔

D.丁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侵入证券公司网络并修改信息从而增加自己账户的资金,对于丁的笔记本电脑应当予以没收

9.下列关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与滥用职权罪是法条竞合关系

B.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客观行为方式表现为不作为

C.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他人制售伪劣商品提供帮助的,应当按照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从重处罚

10.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均为直接故意

B.对乙为直接故意

C.均为间接故意

D.对丙为间接故意

单元八答案与精解

1.BCD

【精解】本题中,武某对造成潘某死亡的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但是对对象不存在认识错误。根据刑法理论,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不影响刑事责任,对武某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故应当选B、C、D项。

2.BD

【精解】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采用医学与法学的双重标准。对于医学标准而言,要求行为人必须患有精神病,同时在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而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认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控制能力,则是法学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医学标准还是法学标准,都是以行为时作为判断的基点。故选B、D项。

3.AD

【精解】《刑法》第286条之一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1)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2)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3)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4)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据此,选A、D项。B项表述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C项表述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4.AB

【精解】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就叫作结果犯。故意杀人罪既遂要求死亡的结果发生,盗窃罪既遂要求获得财物。所以,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是结果犯。而劫持航空器罪与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故选A、B项。

5.B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所以,原则上是交给家长或者监护人管教,由政府收容教养是例外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其中的聋哑人是指既聋又哑的人,聋人或者哑人不符合条件。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故选B、C、D项。

6.ABC

【精解】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必须表现行为人的心理态度。有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不是在自己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就只能属于无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以及人在身体受到强制下的行为都不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是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强制下的行为,由于人仍然具有一定的意志自由,反映了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故选A、B、C项。

7.BD

【精解】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允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而不要求实际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甲的行为也构成受贿罪。故应当排除A项。根据《刑法》第388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论处。丙的行为完全符合斡旋受贿的相关规定,丙构成受贿罪。故应当排除C项。B项中,乙在退休后收受贿赂,不影响权钱交易的本质,只是获取财物的时间发生了变化而已,故乙完全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故应当选B项。根据《刑法》第399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应当选D项。

8.ABCD

【精解】《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海洛因属于违禁品,应当予以没收。故选A项。10万元是受骗银行的合法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选B项。由于丙盗窃的首饰已经丢失,只能是责令退赔,而不能予以追缴。因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追缴犯罪所得的前提是犯罪物品仍然存在。故应当选C项。丁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犯罪工具,应当予以没收。故应当选D项。

9.ABC

【精解】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是特殊的滥用职权行为,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与滥用职权罪是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故应当选择A项。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客观方面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属于应为而不为,是典型的不作为犯罪。故应当选择B项。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不可能是过失。故应当选择C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他人制售伪劣商品提供帮助已经超出了“放纵”的范畴,应当按照制售伪劣商品相关犯罪的共犯定罪处罚。故应当排除D项。

10.BD

【精解】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丈夫对妻子的死亡是积极追求的,所以对于妻子的死亡是直接故意。丈夫在追求妻子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同时,又放任了其孩子死亡的结果发生,所以对于其孩子死亡的结果发生是间接故意。故选B、D项。

单元九

1.张某与同学周某深夜喝酒。周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张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周某要张某送其回家,张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词拒绝。周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构成盗窃罪

B.张某构成侵占罪

C.张某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张某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2.关于危害行为的正确表述是()。

A.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

B.危害行为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

C.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

D.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属于危害行为,只是因为行为人不具有罪过而不构成犯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具有()情节的,从重处罚。

A.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

B.犯诬告陷害罪的

C.犯刑讯逼供罪的

D.犯贪污罪的

4.下列属于犯罪集团成立条件的有()。

A.犯罪人数三人以上

B.所建立的犯罪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C.犯罪具有行业性或地域性

D.成立组织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

5.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

A.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

B.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

C.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D.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

6.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放射性的废物

B.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

C.有毒物质

D.其他有害物质

7.对犯罪分子适用酌定减轻处罚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A.犯罪分子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

B.案件具有特殊情况

C.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犯罪分子无悔罪表现

8.在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B.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C.根据法院的判令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的人

D.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9.下列犯罪中,属于占有型的侵犯财产罪的有()。

A.聚众哄抢罪

B.破坏生产经营罪

C.抢夺罪

D.挪用资金罪

10.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A.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

B.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

C.属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

D.既侵犯了国家保密制度,又危害到国家安全

单元九答案与精解

1.AD

【精解】首先,周某的钱包掉到地上,并没有丧失对该钱包的占有,故张某将钱包占为己有,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其次,由于张某和周某是同学关系,张某没有护送周某回家的义务,所以张某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应当选A、D项。

2.ABC

【精解】刑法理论中的危害行为与一般的行为不同,它是指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必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危害性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2)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并不能表现行为人的心理态度,不是刑法理论中的危害行为。犯罪是行为,一切犯罪都必须以危害行为为基础,没有危害行为而只有思想的,是不可能构成犯罪的。故应当选A、B、C项。

3.AB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犯刑讯逼供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要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刑讯逼供罪本身不需要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贪污罪的,没有规定要从重处罚。所以,应当选A、B项。

4.AB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构成犯罪集团的条件有:(1)主体上,必须是三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必须以共同犯罪为目的;(3)客观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犯罪组织。故选A、B、D项。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将犯罪集团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加以区别。

5.ABCD

【精解】根据《刑法》第309条的规定,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法定行为方式有:(1)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2)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3)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4)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本罪是结果犯,行为人实施前述行为,还必须“严重”扰乱法庭秩序。

6.ABCD

【精解】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污染环境罪。故应当选择A、B、C、D项。

7.ABC

【精解】我国《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故选A、B、C项。

8.ABC

【精解】根据《刑法》第75条的规定,应当选择A、B项。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判令犯罪分子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的人。这是对缓刑制度新的完善,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犯罪分子进行管束,比如,对于幼女有性侵犯倾向的犯罪分子,可以判令其不得接触幼女,从而预防其犯罪。故应当选择C项。至于D项,属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承担的义务,故应当排除D项。

9.AC

【精解】所谓占有型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目的是破坏而不是占有。故排除B项。挪用资金罪的犯罪目的是暂时挪用,而不是占为己有。故排除D项。

10.ACD

【精解】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既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也符合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构成要件,即一个行为触犯两个不同的罪名,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重罪,所以应当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故选A、C、D项。

单元十

1.下列关于传播性病罪的说法,错误的有()。

A.某甲明知自己患有梅毒而多次卖淫的,构成传播性病罪

B.某乙明知自己患有淋病而强奸他人的,构成传播性病罪

C.某丙为了报复将与自己分手的情人张某,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而与张某发生性关系,并导致张某被感染艾滋病的,构成传播性病罪

D.某丁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而多次容留他人卖淫的,构成传播性病罪

2.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是()。

A.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

C.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及其亲属实施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刘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男童,得手后因未找到买主,就产生了自己抚养的想法。在抚养过程中,因男童日夜啼哭,刘某便将男童送回家中。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拐卖儿童罪

B.构成绑架罪

C.属于拐卖儿童罪未遂

D.属于拐卖儿童罪中止

4.下列选项中,符合犯罪故意认识因素中“明知”认定的是()。

A.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掩饰、隐瞒的是犯罪所得

B.成立徇私枉法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司法工作人员

C.成立故意杀人罪,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属于杀人行为

D.成立非法狩猎罪,要求行为人明知在禁猎期内禁止捕猎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失犯罪原则上以造成后果为前提,否则不构成犯罪

B.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说,是一种不作为犯罪

C.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

D.发表言论绝对不可能构成犯罪

6.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甲系某企业总经理,该企业经研究决定,为了减少企业支出,增加企业利润,由甲组织企业电工偷电,共计偷电10万度。该企业不构成盗窃罪,甲构成盗窃罪

B.某县交通局共逃避缴纳税款50万元,占应当缴纳税款的30%。由于县交通局是国家机关,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所以交通局不构成犯罪

C.乙系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决定走私石油,由乙具体负责。乙和该公司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且乙和该公司是共同犯罪

D.丙系某工厂厂长,该厂非法倒卖香烟。丙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工厂倒卖香烟的犯罪事实,丙构成自首,该工厂也是自首

7.属于危险犯的有()。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爆炸罪

C.分裂国家罪

D.放火罪

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形是()。

A.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

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

C.故意伤害致人精神失常的

D.使用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9.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

A.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

10.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

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

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

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

单元十答案与精解

1.BCD

【精解】《刑法》第360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故应当排除A项。B项中,某乙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故应当选择B项。C项中,某丙有明确的伤害张某的故意,又存在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结果,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更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应当选择C项。D项中,某丁自己患病,不会因为容留他人卖淫而产生传播性病的危险,故应当选择D项。

2.ABD

【精解】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有:(1)起因条件: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时间条件: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3)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主观条件:防卫必须是基于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限度条件: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C项认为“对不法侵害人的亲属也可以进行防卫”的说法不符合正当防卫成立的对象条件,是错误的,不选C项,选A、B、D项。

3.BCD

【精解】刘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儿童,其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而不是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将拐卖行为实施完毕就构成既遂,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遂、中止的情形。故应当选B、C、D项。

4.ACD

【精解】在犯罪故意中,明知的范围仅限于对诸客观事实的认识,具体而言,“明知”(认识)的范围包括:(1)对行为、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客观事实的明确认识以及对行为对象(犯罪对象)的认识,就是对犯罪构成事实所属情况的认识。(2)对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此外,某些犯罪的故意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特定的行为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备选项中,A项表述的“犯罪所得”属于客观事实中的犯罪对象;C项表述的“杀人行为”是客观事实中的行为;D项表述的“禁猎期”是客观事实中的犯罪时间。可见,选A、C、D项。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只有在其属于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素时,才属于故意犯罪认识的范围,如果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犯罪构成没有影响,则不属于故意犯罪的认识范围。至于B项表述的“司法工作人员”,并非属于客观事实,而是犯罪主体,不属于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故不选B项。

5.BCD

【精解】在我国刑法中,过失犯罪的成立以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必要条件。B项中,医生违反了禁止杀人的刑法规范,不是不作为犯罪,而是作为犯罪。由于该护士没有罪过,只是被医生利用的工具,所以对于医生按照间接正犯处理。C项中,甲的行为引起了乙的死亡,所以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发表言论本身也是行为,是可以成立犯罪的,例如煽动分裂国家罪。

6.AD

【精解】在A项中,单位犯罪以有法律明确规定为前提条件。刑法没有将单位规定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故单位不可能构成盗窃罪。单位虽然不构成盗窃罪,但是甲组织他人窃电,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故甲构成盗窃罪。故应当选A项。在B项中,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国家机关也是机关的一种,故交通局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应排除B项。在C项中,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主体,两个处罚对象,对乙进行处罚,是因为乙是公司的总经理,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不是因为乙和公司是共同犯罪关系。应当排除C项。在D项中,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单位主要负责人自首的,应当视为单位自首。故应当选D项。

7.ABD

【精解】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但不要求犯罪行为实际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是危险犯。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要求有使得交通工具有倾覆的危险。爆炸罪、放火罪也都是危险犯。而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故选A、B、D项。

8.A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即只有在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情形下,才可能判处死刑。故选A、D项。

9.BCD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故选B、C、D项。

10.BD

【精解】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之间要有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的故意。只有在指使和参与策划的情况下,使用人才可能与挪用人具有挪用公款的共同故意。故选B、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