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特点
一、以党建为引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国扶贫事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量。其中,基层党组织是党开展工作的基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与根本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也是提升党在扶贫过程中的影响力的过程,通过党组织班子优化工程和骨干集聚工程,党组织班子和广大党员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积极参与核心技术的培训以及特色产业的创建发展,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推动脱贫攻坚进程。基层党组织的质量,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基层党建的引领。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永州市基层党建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永州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党建与扶贫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党建+扶贫”“党建+产业扶贫”“党建+乡村治理”“党建+乡村旅游”“党建+合作社”“党建+产业发展”等多种模式的党建与扶贫联动机制(见图1-3),为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可借鉴的模式。
图1-3 永州市党建与扶贫的联动机制类型及特点
为强化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永州市委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将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作为“党建+产业技术扶贫”的“火种”(见图1-4),着力把优秀青年农民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造就一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引路人,为党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图1-4 “火种”构成
此外,永州市委充分调动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对脱贫攻坚给予强力支持。道县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成8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129家,规模总产值103亿元,是湖南省省级工业园。该工业园自建成以来,共批复26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现有正式党员115名。过去园区内企业和企业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沟通交流很少,几乎处于半封闭状态。为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道县县委在工业园区建立非公企业党建联盟,推动“两新”组织“抱团抓党建”,做到五指握拳发力,以此增强“两新”组织的内生动力。截至2018年8月,该工业园区已建非公企业独立党支部8个,联合党支部5个。新建立的4个党建联盟片区,覆盖园区56家生产企业。党建联盟大力推行“党员联训、活动联办、制度联建、阵地联创、服务联动、信息联通和党建工作联盟化”的“六联一化”工作模式,严格按照党的组织程序开展党建工作,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融入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激发了非公企业的党性意识,让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园区的三雨电业永州捷宝电讯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是党建联盟A区的牵头单位,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盘尚田经常组织辖内的其他企业党员深入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以来,已经为贫困村的45名贫困户解决困难60余件。
党建联盟除了为入驻的“两新”党组织提供优质的党建业务指导外,还充分利用企业雄厚的人力资源支援脱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贫困党员曹光秀是个半文盲,干不了技术活,党建联盟三雨电业支部安排党员一对一帮助她学技能,为其身患残疾的丈夫解决蔬菜销售难题,帮助她的两个孩子免费在园区学校读书,全家还住进了园区廉租房。2017年,仅三雨电业党支部就带领47名困难户摆脱困境,实现了精准脱贫。在党建联盟的帮助下,园区内的湘浩茶油公司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同时,该企业还为有意愿的建档贫困户提供专业技术辅导,并为其安排就业岗位。
在永州市党建工作中,与道县党建联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永州锦络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与市供销社共同结对帮扶零陵区和谐村成功引进生态肉牛养殖,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各方互利共赢战略目标。湖南科力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积极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企业针对贫困户放宽条件,优先录用其到科力尔公司工作,先后向贫困村捐款6万元,在2017年祁阳县特大洪灾中捐赠20万元。董事长聂葆生、总经理聂鹏举共同出资200万元成立葆春慈善基金会,用于奖励优秀师生,资助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和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等。江华九恒集团党支部定点帮扶桥市乡将军冲村,为13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提供5万元助学金,并捐资5万元用于修建村道门楼、改善村容村貌,计划在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先期引进一条可吸纳20名贫困劳动力的手工加工生产线,帮助20户贫困家庭每月增收1500~2000元,满足留守贫困劳动力生活、生产、增收“三不误”的需求。
二、以培训为抓手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69年,以初中学历为主。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迫切需要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要加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永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区域特点,在脱贫致富中以技术培训为抓手,引导党员和青年农民掌握和运用适宜本地产业发展的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党建的基础工程,对农村党员及青年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意识;另一方面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以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实现提升受训者人力资本的目标。永州市创造性地采用“课堂+基地”的培训形式,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实践为主,突出现场互动式教学,从全市的脱贫攻坚示范点、种养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精选53个作为现场教学点,统一授牌管理,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基地公司”,实现了“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的“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目标(见图1-5)。
图1-5 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路径
培训突出党建引领,注重增强学员素质。教学内容包括党建课、公共政策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操作课4大类,其中,专业技能课以种植业、养殖业、电商为主导,涉及20多个专业。所开设的“基层党建实务”“农村政策解读”“廉政教育”等课程,帮助学员了解基层党建业务和“三农”政策,接受廉政教育,将学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技术里手”“党建高手”,成为夯实基层党建的主力军。
培训突出精准化,注重实效。创新“课堂教现场学”培训方式,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建设“跨院校跨行业”师资队伍,完善“重引导重跟踪”培训机制;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开展精准化的培训服务。注重信息手段的应用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员在“菜单式”的教学中掌握脱贫致富的真本领。
培训突出技能,注重实用。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在参与培训中心的农业理论学习的同时,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实践基地的现场教学,以巩固理论知识、加深技术学习、提升农业技术实践能力。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是培训中心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员可被吸纳为公司正式员工。
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模式,因强化培训的政策导向和实用功能,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的喜爱。截至2018年7月,培训中心已培训学员16600名,他们大多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引航者。
三、以技术为关键
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的表现逐渐从农业生产技术、设施改进演变为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进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技术进步、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技术进步等。依据对象的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机械性技术进步和生物性技术进步。其中,机械性技术进步又称替代劳动型技术,是指对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设施等固定生产资料的开发改良,其显著效果是缩短单位生产物的劳动时间,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生物性技术进步又称替代土地型技术,是指对种子改良,化肥、农药等流动性生产资料的开发,以及对栽培方式和饲养方法的改善,其明显效果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生产水平。
永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其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具有优势。永州市历来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烤烟、水果、油茶、木材、中药材、蔬菜等生产基地。永州市委结合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开展以种植、养殖、电商、加工为主的技术培训(见图1-6)。其中,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油茶、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技术包括淡水养殖、泥鳅和大鲵等特色养殖,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水果罐头、烤烟等,电商技术包括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技术、农产品传统电商平台建设与运用技术等。永州市为贫困群众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提高“造血”机能,强调发挥人的内生动力,以技术帮扶促精准脱贫。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咨询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图1-6 永州市技术培训内容
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堂课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培训的技术性、实用性和持续性,从而大大加快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步伐。例如,永州道县午田村青年农民朱习洪,于2015年返乡创立道县鑫淼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海虾淡养基地,使之成为培训中心的教学实践基地,为中心的学员提供免费学习挖塘、淡化、养虾等技术的机会,基地每半个月接收一批学员培训。目前,有7人在朱习洪带动下从事海虾淡化养殖。通过淡化技术养殖的海虾由于品质和口感上乘,价格和利润较普通淡水虾更高,市场售价50~60元/斤。
培训中心的教学实践基地——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食用菌生产新技术,在杏鲍菇优质高产配方、精准性工厂化瓶栽工艺流程、杂菌污染绿色防控技术及环保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公司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英国标准协会、国际食品标准、犹太认证、伊斯兰认证、中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原料基地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2017年完成果蔬食品生产10.5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0.21亿元,出口创汇6822万美元。拥有强大生产技术能力的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团队优先为前来“取经”的学员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让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不仅掌握了现代加工技能,还接受了现代农业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熏陶。
四、以产业为基础
农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薄弱的产业基础是导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乏力、社会财富积累缓慢、贫困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产业是财富创造的主要环节,产业的发达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农业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主导产业是否与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市场条件相匹配。实行产业扶贫既能够增加贫困地区的社会财富,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同时又可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效避免返贫现象发生。永州市委结合贫困村的区位特点和文化特色,发掘和精选地区特色产业,实现优势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运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项目联动、产业联育”方式,探索产业发展新道路,为贫困户带来长期受益空间。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永州市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田园综合体,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三产融合,实现各利益主体共享农业发展成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民增收(见图1-7)。
图1-7 永州市产业类型
永州市将产业作为扶贫的前提条件,具体的思路和原则是:第一,突出特色选产业。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向特色要竞争力,向特色要生产力。第二,突出市场选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第三,突出绿色产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好用活贫困地区生态绿色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突出融合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发挥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突出的优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拥有自有果园10万余亩,并有两个果苗基地,拥有中国南方最大的柑橘种苗基地,每年生产果蔬食品10万吨左右,生产高峰季节需员工4000多人。按照“规模开发、标准生产、大户带动、统收产品”的思路,公司从柑橘、食用菌等果蔬种植产业入手,帮助联系村的果蔬种植大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村民种植水果、蔬菜,大力推行“一村一品”,鼓励有能力的农户承包果蔬基地。同时,建立年生产1万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每年收购木屑、玉米芯等农林产品废弃物2万吨,增加农民收入600万元以上。该公司集产品研发、果蔬基地、食品加工、包装制造、物流配送和国际、国内市场营销为一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产品出口至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8000万元。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的案例说明,只要选对了产业,就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民脱贫增收能力,实现“建一个龙头,兴一项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目标。产业发展对扶贫的促进作用机制如图1-8所示。
图1-8 产业发展对扶贫的促进作用机制
五、以脱贫为核心
永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2014年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个省级贫困县、774个贫困村、约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年来,永州市委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贫困人口从69万余人减少到21万余人。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永州市委发现,在已脱贫的人群中仍然存在脱贫基础不牢固的现象,未脱贫人口则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因此,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仍是核心工作。
永州市各县(区)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创新探索出了独特的脱贫模式。例如,江华瑶族自治县探索了“产业+金融+兜底”模式,对1.72万个无劳动能力、银行无授信的兜底贫困人口,由政府和经济组织共同担保争取小额信贷1.52亿元,以资产收益的方式,通过与温氏公司合作发展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养殖产业项目,实现兜底贫困人口“零负担、纯收益”的战略目标。“江华经验”在全国推广:江永县采取“政府+企业+银行+贫困户”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将企业与贫困户“捆绑”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使“贫困户”变“股民”,从中受益;宁远县实施引导贫困群众在城区、园区、景区建设中创业就业,形成“产业+金融”固定分红、龙头企业订单等产业扶贫模式;东安县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的帮扶联结模式。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统一组织、培训技能、优先上岗、长期聘用”的原则,带动了当地的新农村发展,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帮扶返乡农民工再创业,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00个,直接带动超过12000个农户脱贫致富。其产业扶贫模式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见图1-9):
图1-9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产业扶贫模式
(1)合同种植扶贫模式。果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果蔬罐头和食用菌鲜品,公司以资金、产品、技术为依托,农户以土地、劳动力为要素,形成了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按公司提供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开展生产,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以保护价收购果蔬产品。为了解决柑橘基地资金问题,按照公司、合作社、银行、大户“四方联保”的农业订单链式贷款操作模式,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8万亩优质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
(2)企业务工扶贫模式。对联系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统筹解决,优先招收农村贫困农户,免费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在加工厂为贫困户优先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和上岗人员签订较长的用工合同,保证他们技能提高、岗位稳定和收入增加。近年来,仅公司罐头加工车间从联系村招聘的工人就达1500余人。
(3)提供信息服务扶贫模式。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的果蔬罐头、食用菌产品畅销国内外,在满足国内外农产品特别是柑橘产品的供求和质量要求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而农户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对农产品购销和质量要求不明,信息不灵,极大地制约了农业效益的发挥。近年来,公司为贫困农户提供销售信息127条(次),农民增加收入360万元。
(4)公益事业扶贫模式。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近3年公司累计无偿投资1972万元,修建砂石路136公里、水渠28.6公里,开挖整修山塘156口,修建便桥6座,开挖水井38口,大大改善了产业扶贫村的基础设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永州市道县营江街道上汶村村民蒋楼喜在培训中心学习皇菊种植技术,后开办了公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一是农户做帮工,包括加工和包装,公司优先考虑贫困户,女性工资80元/天,青壮劳动力200元/天;二是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提供皇菊种植技术,已吸纳9户贫困村民,皇菊种植面积达86亩,年销售额近500万元。
六、以乡村振兴为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本质是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进步、农村全面发展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其中,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能够带动地区实现“造血”脱贫,实现治“贫根”的根本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关键因素,如果缺少产业作支撑,或者产业凋敝,乡村振兴将成为空中楼阁;人才振兴是最为核心的因素,如果没有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将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组织振兴是保障,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堡垒,发挥“红色引擎”的引领作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步履稳健。永州市实施的“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源于脱贫攻坚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现代农村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见图1-10)。
图1-10 永州“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永州市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大力推进“一县一特”,每个县(区)培育形成一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的目标。大力培育特色品牌,围绕柑橘、油茶、茶叶等优势产业,整合资源,奋力突围,用3~5年时间,做大做强做特永州品牌。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要实现上述强农目标,必须以建强“三农”队伍为支撑。兴村先兴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永州市的“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紧扣人才战略,坚持兴农为农、兴农强农、教农育农,用新思想转变农民思维,用新目标激发农民干劲,用新技能增强农民本领,用新机制服务农民成才,加快“一高两型”现代农村人才培养。实践证明,“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既能推动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激发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又能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小结
湖南省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模式是将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开展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大规模专题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产业技术扶贫新模式,具有明显的“火种效应”。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培训,既能实现快速脱贫,又能有效防止返贫,是从源头上拔掉“贫根”、根治“贫病”的有益探索,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培育农村后备人才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章主要介绍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模式的形成过程、内涵,及其特点——以党建为引领、培训为抓手、技术为关键、产业为基础、脱贫为核心、乡村振兴为目标。这种模式成为我国“真扶贫、扶真贫、不返贫”的永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