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著作的按需印刷
·王琬莹·
一、按需印刷是什么
按需印刷是指按照用户的要求,以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予以提供为目的,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按需印刷又称 “即时印刷”和“闪电印刷”,是数字技术在印刷环节的极好实践,可实现 “按当天的订数印刷,第二天发货”。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能满足个性印刷、减少浪费及印刷品一步到位的要求,实现零库存、即时出书和可选择的个性印书。
在本文中,按需印刷具体来说是指1册起印,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简称 “我社”)现有的几百册起印的小量印刷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按需印刷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直接服务于个体读者和图书馆,不经过中间商。具体来说,就是以我社的天猫官方旗舰店为平台。
二、按需印刷的必要性
(1)按需印刷可以降低印制成本和库存成本,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报废损失。
据统计,出版一本普通的学术著作,直接成本中,占比例最高的部分,除稿酬外,就是印装和材料成本。传统印刷对印装有最低起印数的要求,因此,如果实现按需印刷,首印数所需要的印装成本,就不必按照要求支出,而是按实际需要支出即可。材料成本也不必提前按最低起印数来支出。这些节约下来的成本,在接到按需印刷任务时仍需支出,但由于按需印刷产品的产量由销量来决定,也就完全避免了额外的支出和浪费,节约了部分印装和材料成本。
学术著作在我社图书产品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在学术出版中心更是如此。这些学术著作学术价值很高,但有些著作的市场非常有限,甚至3年销量不足3 000册。如果实现按需印刷,今后此类图书库存将大大减少,大幅缩减库存成本。
有些学术著作的销量达不到首印数,但是出于最低起印数和单册成本的考虑,只能按照最低起印数来首印,占用库存资源后最终还要报废,损失很大。按需印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这些损失。
(2)按需印刷可以增加动销品种,增加销售额和利润,增加有价值、有水平的选题。
有些学术著作出版若干年后,已经没有库存,它们仍有少量市场需求,但这些需求可能不足最低起印数,因此,是否加印往往令部门难以决定。如果不加印,容易使作者和读者对出版社形成负面印象,也容易失去这本书的版权。如果实现按需印刷,这个问题就得以解决。我们可以整理全部动销图书,列出此类学术著作,只要仍在版权期内,就可以操作。
策划编辑申报选题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有些选题学术价值很高、学术水平很好,但预估市场不大。有时就由于对市场的担心,放弃了一些好选题。如果实现按需印刷,对市场和库存的顾虑就可以少一些,只要选题预算中的一次性成本 (包括稿酬、编校费、设计费等)能够与资助、销售等取得相应的平衡,那些优秀的学术选题就提高了可行性。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有效增加我们的动销品种。长尾理论指出,以互联网为 “货架”,货架极大延伸,可以展示的商品极大增多,原先数量占到80%、利润只占20%的 “尾部”商品,随着货架的极大延伸,其品种数可以变得十分庞大,随之而来的利润也变得更加不容忽视。而按需印刷的图书产品正是以互联网为 “货架”,为宣传销售平台。
(3)按需印刷可以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提升学术品牌。
上文提及,有些学术著作出版若干年后,已经没有库存,而其市场需求又不足最低起印数,就导致这些品种断货,不利于维护我社的学术品牌。如果实现学术著作的按需印刷,就能够保证其在版权期内不断货,使学术著作一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也能够提升我社的学术品牌,在读者群体和作者群体中都创造出更好的口碑。
三、按需印刷的可行性
(1)按需印刷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
具体来说,以我们操作过的一种Q图书为例,制作一册按需印刷的图书,要经过如下步骤:接到订单后,编辑从数字中心处获取内文文件,从美编处获取封面文件,同时请美编将原封面文件进行调整,使之适于按需印刷要求,并将全部文件交给出版科;出版科负责人员联系能承接相应业务的印刷厂,并将文件转交给印刷厂;印刷厂制作,完成后将成书送交库房;库房办理入库;订购者向销售付款;库房向订购者发货;印刷厂以入库单为凭据,向财务申请结账。
从这种Q图书按需印刷的成书来看,其工艺足以达到令订购者满意的水平。其中,内文用纸与首印时使用的70克胶版纸相同,印刷效果也相同。封面用纸与首印时使用的230克铜版纸相同,但在工艺上无法实现首印时的UV,因此,在印刷封面前,已经将原先的UV工艺改为四色印刷工艺,总的来说,效果差别不大 (并且,UV工艺已经不再使用,今后此类情况会越来越少)。装订效果与首印的大批量装订相同。但是,凡四色印刷以外的工艺,如压凹、烫金等,都是按需印刷无法完成的。
其订购周期也完全可以被订购者接受。Q图书每册有24﹒75个印张,在我社学术著作中属于中等偏大的篇幅,装帧和印制属于我社常见的学术著作形式 (即成品尺寸为155×235,更常见的为160×230,内文为单色印刷,封面为四色印刷,平装,无线胶订)。其生产周期为3天 (这是50册以下、平装的周期,精装需要8天),加上上游的接单、下游的邮寄时间,一般平装书的订购周期不会超过10天,完全可以被订购者接受。
(2)按需印刷的直接成本完全可以被出版社接受,定价也完全可以被订购者接受。
仍以Q图书为例,2009年首次出版印刷3 000册时,直接成约本为16﹒8元每册。2016年按需印刷50册时,直接成本为36元每册 (仅包括材料、印装)。该书定价为45元。
对比来说,按需印刷的直接成本完全可以被出版社接受。需要说明的是,按需印刷图书的每册成本中,并未计入首次出版时花费的稿酬、编校费、设计费(已断货的书只要在版权期内,按需印刷成本可以不考虑稿酬、编校费、设计费、排版费等)。因此,按需印刷的Q图书可以将售价定为54元,是原定价的120%。订购学术著作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刚需用户,这个定价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当然,按需印刷精装图书的成本会相对更高,售价也应相应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新书首印在技术上也完全可以进行按需印刷,但是计入稿酬、编校费、设计费、排版费等直接成本后,单册成本会相当高,具体将根据印数来确定。
如果在我社试行按需印刷业务,在实际产生订单前,需要投入的成本只限于人力成本,不存在物力成本。因此,按需印刷很值得尝试。
四、按需印刷的宣传
宣传营销工作十分重要,要让作者、图书馆和广大个体读者知晓我社新增的按需印刷业务,才能逐渐打开市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天猫店开设一个专门的类目,把按需印刷作为卖点进行宣传,首批上架的一百种图书,应当是能够体现我社学术水准并且收到读者加印询问较多的产品。在即将改版的我社官网上开辟专栏宣传,凡添加按需印刷业务的品种,可在详情页附天猫店购买链接。
(2)在今后的新品图书中找适当位置插入按需印刷业务广告。
(3)专门针对作者进行宣传。
(4)专门针对图书馆进行宣传。
(5)编辑部门与市场部、销售部合作,通过微信公号、书店等途径配合宣传。
在传统出版社中,目前有按需印刷业务并能够以此实现盈利的,可以说少之又少。总的来说,我社如果开辟这项业务,起步较早,投入不大,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相当的社会效益,同时能够在电商销售规模日趋扩大的背景下拓展电商销售的产品类型和数量。所以按需印刷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当然,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等等,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讨论和一定时间的实践探索以及调整。按需印刷这项业务从构思到投入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