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結 語
以曹元弼这一人物为例,可一窥清末民国期间传统学人为学、为人的志意和现实处境。当时康有为、章太炎、古史辨派诸人,於《周易》典籍各有立场,各有发明。曹氏论《易》,承继传统治学路径,与这些人有所不同。其中,顾颉刚与曹氏颇有渊源,《顾颉刚日记》1954年3 月21日的记录中,谓自己对曹元弼之博学“十馀岁时即敬之”,并於曹元弼逝後赴曹宅选购曹氏所遗藏书。[29]但一位信古,一位疑古,顾颉刚畏见其人,虽久与曹元弼同居苏州,平生未晤一面。曹元弼深居简出,也不曾与人多生论辩,但曾对当时愈演愈盛的轻薄经解之风表示痛心:“近世经学家好为苟难通同之定论而惟别異之,是攻或力申,或力驳,或尽弃古义,另生異论,是皆志不在经,志不在天下国家,而惟求胜求名。”态度激烈,对前代经师们的工作被一切推倒的做法表示不满。客观地讲,曹元弼不过一介经师,大厦倾颓之时力量微小,和者甚寡,亦属自然。
曹元弼学问深植於有清一代朴学传统,更得惠栋、张惠言、姚配中等前贤《易》作精髓,玩味其中,又能抒发自身治经心得。可知清代学术在汉《易》研究、字句考证方面的遗风实延续至民国时期,在新学隆盛、旧学颓坏之际,仍有硕果留存。曹元弼所著、所言,为其中一例。曹氏之後,经业花果凋零,经书研究的传统路径愈行愈窄。曹氏弟子中,金天翮长於诗文,王欣夫精於文献版本之学,曾任职复旦大学,沈文倬重先秦礼制研究,任职浙江大学古籍所,均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但“句句而求,字字而解”的注疏之学面貌不再。
曹元弼所著《周易学》《周易郑氏注笺释》《周易集解补释》三书是其庞大的经学体系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尚有《礼经学》《孝经学》《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等作品遗世,他的经注即使抛开时代因素来讲,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之外,犹能为今日研习《礼》《易》《孝经》《尚书》等经学研究者所资取。惜注目者不多,今後盼能有更进一步的研究。而且,以曹元弼为代表的晚清民国期间传统经师们的作品,虽一度被时代边缘化,但确实为我们研究古代典籍的一种重要资源,今日重倡古典学问,若越过他们的工作,恐怕也难以接续前人。这些资料值得今日我们正视。
注释
[1]廖娟,东京大学博士生。
[2]曹元弼在清末学堂教育之外,於辛亥之後杜门沉潜,其间及门受业者虽不多,但仍有金天翮、汪柏年、王大隆(欣夫)、沈文倬等人,惜其弟子有志於经学者不多。其中,王欣夫为文献学家,於版本、目录、金石等业颇精,1949年後曾执教於复旦大学;金天翮字松岑,工於诗文;汪柏年早年精於《易》,得曹元弼赞赏,但英年早逝,声名不彰;沈文倬精通礼学,先後工作於上海图书馆、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处。
[3]见卞孝萱、唐文权编:《民国人物碑传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5年。
[4]《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黄先生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214页。
[5]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654页。
[6]如沈文倬(曹元弼弟子):《曹元弼〈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见《文献》第3辑,1980年;罗检秋:《学术调融与晚清礼学的思想活力》,载《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叶纯芳:《曹元忠、曹元弼之生平与著述》,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教师常态性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7年5月;张付东:《曹元弼的孝经学研究》,载《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许超杰:《曹元弼〈覆段熙仲书〉考释》,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朱一、周洪:《曹元弼〈礼经学〉对张惠言“丧服表”之校正》,载《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宫志翀:《以〈孝经〉会通六艺——曹元弼重建经学的方式》,见《经学研究》第三辑,2015年;等等。
[7]据笔者整理,曹元弼经学作品如下:《礼经校释》二十二卷,《周易学》八卷,《礼经学》九卷,《孝经学》七卷,《毛诗学》《周礼学》《孟子学》《论语学》(後改题曰《圣学挽狂录》)若干卷且未刊刻,《周易郑氏注笺释》二十八卷,《周易集解补释》十七卷,《大学通义》一卷,《中庸通义》二卷,《孝经郑氏注笺释》三卷,《孝经校释》一卷,《复礼堂述学诗》十五卷,《礼经大义》二卷,《孝经集注》二卷,《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四十二卷,《孙氏尚书今古文注疏校补》(《太誓》以下未完),《复礼堂文集》十卷,《复礼堂文集二集》八卷,《复礼堂文集三集》八卷,《诗存》若干卷,《经学文钞》(有七卷说、十五卷说、十四卷说,与梁鼎芬共同编纂)。
[8]曹元弼:《周易郑氏注笺释·原序》,宣统辛亥(1911)六月刊本。
[9]曹元弼:《复礼堂文集·易学别例》。
[10]曹元弼《复礼堂文集·论程传例》:“六经而下,经师大儒之书悬诸日月而不刊者三,一曰郑君《三礼注》,一曰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一曰程子《周易传》。”
[11]焦循:《易图略·论爻辰十》,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156页。
[12]《与王引之论易书》,见罗振玉辑:《昭代经师手简》二编。
[13]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
[14]陈澧:《东塾读书记》,见《陈澧集》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8页。
[15]曹元弼:《复礼堂文集·论李氏周易集解例》。
[16]此外,又成《论语学》与《孟子学》等(曹元弼《周易郑氏注笺释序》),惜未刊刻,且《十四经学》未能完成。
[17]曹元弼:《复礼堂文集·论张氏易学例》。
[18][19][20]曹元弼,《复礼堂文集·论姚氏易学例》。
[21]曹元弼:《复礼堂文集·论姚氏易学例》。
[22]曹元弼:《周易学·明例》,宣统元年(1909)刻本。
[23]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陈庆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4]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
[25]曹元弼:《复礼堂文集·论姚氏易学例》。
[26][27][28]曹元弼:《周易学·十四经学开宗·原道》,宣统元年(1909)刻本。
[29]顾颉刚:《顾颉刚日记》第七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年,5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