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注重启发,促进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要教学生识字,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发展智力,似乎毫无头绪。但一切事物都有个核心部分。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因此,要把语言训练和智力发展结合起来,就要紧紧抓住核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力。国外一些教育专家提出:就目前时代对人类的要求来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特别是儿童的脑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问题,无疑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从这个观点来看,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指出:“只要在发展上下功夫,学生掌握知识就更容易,知识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学生会想,便会说,想得多,表达的内容就丰富;想得合乎逻辑,表达起来也就有条理。因此,要把训练语言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注重启发,促进发展。

首先要打开学生的思路。虽然学生每天在课堂里学习,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的思想局限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而是要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展开智慧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宇翱翔。一次,我教补充教材《指南针》时,要让学生知道指南针的作用,但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作用?”这样问,学生只需回答“指南针能指明方向”,一句话就完了。而是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人,在哪儿用得到指南针?”这一问,使学生从天空想到大海,从海面想到海底,从高山想到古老的原始森林,从飞行员说到潜水员,从勘探队员说到旅行家、考古工作者,从登山运动员说到伐木工人……学生的思路一打开,语言就随之丰富起来了。

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三篇论文轰动了全世界,他就是正确地提出了别人没有提出的问题,所以爱因斯坦说:“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重要。”可以说,一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简单有趣,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学生提出的问题扯远了,就说明他们的思路没有条理。要引导学生想到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思维力具有条理性、深刻性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适宜鼓励的特点,我极力避免讲大道理或指责,而采取了三种做法:一是示范,二是鼓励,三是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班上学生一般说来都能围绕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问题也比较集中。但总不免有一些离题的,这往往是因为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而不宜轻易否定这些提问。例如,教学《鱼和潜水艇》时有学生提出:“如果潜水艇在海底遇到鲨鱼怎么办?”学生因为好奇,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我意识到无视或挫伤学生的好奇心,无异于扑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我又考虑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仿生学,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将来也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我放手让他们大胆地设想,我觉得这对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学生议论开来了。有的说:“我有个办法,在潜水艇的后面装个镜子一样的东西,船舱里装个电视屏,如果鲨鱼来了,潜水员坐在里面就能发现,迅速躲开。”有的说:“我有个好办法,潜水艇里装个东西,可以像乌贼那样喷出黑水,鲨鱼就看不见了。”但是马上遭到另一个同学的反对:“我不同意。你这样做,会污染海水的。”学生提问似乎有些偏离了课文,但是结合这篇具体课文的教学要求,做一些讨论,还是有益的。说不定这次讨论就在某些孩子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运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和创造的种子。其实,他们想出的像乌贼那样喷黑水的办法,不正是有一点仿生学的意味吗?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创造性人才应该是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正确地提出了问题,而且自己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立足于学生的明天,从明天的高度考虑今天教学的具体办法。事实上,学生智力的潜在力量是很大的,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是可能的。

最后要启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动地发展。启发学生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待老师启发,学生自己就主动地多思、多想,这是学生智力和语言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心理动因。具备了这一条,学生便可以能动地发展。因此,我尽量把课上得“好懂、有趣,有一定难度”。进行识字教学,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识记字形,逐渐地使他们掌握汉字的规律。有时,我还自己编写儿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识记字形,体会字义,从而巩固识字的过程。复述朗读,我也尽量安排得生动些,让形式新颖、多样些。有时我故意设置障碍,引而不发。在教《数星星的孩子》时,我让学生听了一篇100多字的极其优美的短文。那篇文章从天上的银河,写到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讲到银河系之大,整个宇宙之大,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宏观世界的概念。听完之后,我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晚上是怎么也睡不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你们听了李老师读的文章,怎么想呢?”我并没有要他们回答,只是像在一个平静的池塘里扔下一块石头,溅起涟涟的波纹,接着我以发展学生想象为目的,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优美的诗歌。第二天便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昨天晚上月亮比较亮,我只数了356颗星星”。班上许多学生在星月之下,翘首仰望,观察着神秘的星星和月亮,此时他们的心不也随之而飞往太空了吗?因为语文课已不再局限于一本薄薄的语文书了,而为他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所以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大自然,爱上科学,爱上读书。我教了他们40首古诗,全班56人就有53人又主动自学了其他古诗,最多的自学了37首。单这一学期他们就阅读课外书籍1045本,平均每人读了17本。我教新课文,他们主动找参考书,找实物标本,什么蒲公英啦,松果啦,珊瑚啦,小蝌蚪啦……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主动地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点出中心,还想出办法把作文写好。思想活跃了,语言就丰富了。一次命题作文《精彩的马戏》,我和他们讨论了“去、看、想”三个一般写记叙文的提纲。当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能不能不照你的提纲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时,敢于想出和老师不同的思路,是十分可贵的,这正是他们思维的创造性的体现。我连忙说:“当然可以。你准备怎么写?”那学生说:“我想从李老师教我们学《精彩的马戏》这篇课文时,回想起看精彩的马戏的情景写起。”我表扬了他,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仅开头的方法就有十来种:“每当我看到人民公园的猴子时,就想到那次看到的精彩的马戏。”“前年的一天,李老师带我们去看精彩的马戏。虽然已经过了一年,但是它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一天,李老师有声有色地讲了课文《精彩的马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老师,因为老师把我们带进了马戏场。”这是通过联想、回忆来写的,有的则直接从看马戏开始写起。“哈哈哈!灯光球场里一片笑声。”“快来看呀,多精彩!小猴挑着小水桶出场了。”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必然促使其智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因为思维是凭借语言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