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顾客价值时代的营销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方法之三:分析演绎法

相对于感悟法的神秘和弹性,分析演绎法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它从某些前提(亦可称作假设)出发,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有关结论。而结论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前提是否站得住脚。

那么,究竟有哪些前提呢?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前提:关于顾客需求影响因素的前提。

影响顾客需求的因素很多。概要地说,有些属于顾客所处的客观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有些可归于顾客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对它们目前特征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是把握顾客需求的依据和基础。从“水资源遭受污染”的前提,不难推断出“居民饮用纯净水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依据“互联网将进一步宽带化”,可以推断出“在线互动式、多媒体娱乐需求方兴未艾”;如果“全社会能源供应将长期紧张”,那么,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的顾客的需求倾向必然会以变频节能为焦点。

再如,顾客平均收入提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需求形态升级以及产品升级换代;随着都市里年轻中产阶层群体的扩大,休闲性、娱乐性、互动性的需求将会蹿升;顾客文化程度和理性化程度高,就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功能等。

第二类前提:关于顾客普遍性的行为定律的前提。

心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发现,人作为一种高级智能动物,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了一些相对确定和稳定的行为定律,例如“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以及“人到中年总是要怀旧的”等。它们大多是基于人性的经验总结,是我们理解顾客的一把钥匙。以它们为前提,可以把握顾客的具体需求特点和形态。就拿中年人怀旧来说,使中年人缅怀、追忆、回味、伤感以及反思的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就是刘欢、蔡琴、李宗盛、姜育恒、费玉清等中年歌手纷纷举办演唱会的市场背景。有些行为定律是民族心理的沉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便于我们深入理解不同区域顾客的差异化需求。例如,乡村顾客通常讲究和注重人情、面子,因此用于礼尚往来的商品(如保健品等)存在一定的市场。

第三类前提:关于顾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总体需求特征的判断。

任何时代都有特色鲜明的需求和消费潮流。以此为依据,可以推演出顾客微观的需求特征。例如,市场经济时代,我国城市新生代消费者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国际化的需求倾向。在这一前提下,他们可能更加关注产品接触界面(人机关系)的亲和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加关注产品外观造型的前卫感和科技感,更加关注功能的丰富性以及产品所具有的娱乐属性。

实际上,前提和结论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是一个前提,多个结论;也可能是多个前提,一个结论,或者是其他对应关系。此外,从前提到结论,可能需要经过若干中间推理过程和桥梁。因此,分析演绎法是一种复杂的需求认知模式。

用逻辑的方法把握顾客需求,优点是可靠、确定,不足之处在于不易挖掘顾客隐性、深层次的需求特点。此外,有时对前提是否正确,难以把握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