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领导(leadership)是一种贯穿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和自觉行动,与人类社群的共同目标、权力结构和集体努力密切相关。正是因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领导活动的存在,人类才得以克服先天的生理局限,在残酷的环境中从自然界势单力薄的微弱力量成长为食物链的统治者,发展出家庭、阶级、国家、政党、政府、企业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创造出璀璨的物质财富、科技成果和精神文明。在这些类型多样、规模各异的人类社群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基于客观淘选或主观规则产生了组织领导者(leader),进而围绕这个核心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领导者群体。由于领导活动对组织存亡断续和发展进步的极端重要性,组织必然赋予领导者影响、支配乃至决定他人行为和命运的权力。随着组织规模扩大、管理层级增加以及竞争冲突的日趋激烈,领导者逐渐远离普通成员的视线,笼罩上权威而又神秘的面纱。出于利害关系的权衡和对事实的不知情,人们长期以来对领导活动和领导者的是非曲直讳莫如深,不愿公开触及。直到20世纪初,在经历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洗礼之后,西方国家才开始对领导的有效性展开科学研究。然而,无论是早期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还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以及愿景领导等新观点,主要是探究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以及提高领导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对领导有效性界定和评价的问题却未能形成系统、成熟的科学认知。
在中国,历朝历代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官员的选拔和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重视官员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干部工作。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明确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指出,“各级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和单位的中枢神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部,在各项事业中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能不能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领导班子起着中坚和引领作用”;“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是理论的土壤,全面从严治党的嘹亮号角已经响彻中华大地,公共管理研究如何就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科学管理做出及时回应,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是公共管理学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科学理论的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律,需要经历螺旋上升式的探索过程。在充满争议和挫折的反复中,先进的理论和实践能够为我们提供坚实的垫脚石和可靠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也是如此,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遵循实践出真知的法则。从研究范畴来说,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一个细分领域,离不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的滋养。自1981年戴瓦纳(Devanna)等人发表《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战略观》一文发轫,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兴起三十多年,以组织战略为核心选拔、培养、使用和考核评价人力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公私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力资源考核评价要突出战略性、协同性和动态性已成为管理研究者和实务界的共识,但深度审视当前一些地方推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做法,或困囿于传统人事管理“重职能、轻战略”的窠臼,或满足于形式上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未能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应有效用。追根究底,针对性研究匮乏所导致的理论准备不足和方法混淆杂糅恐怕是主因之一。因此,我们须借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管理研究的积极影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创新探索所积淀的大量宝贵经验,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提供有力支撑。
秉持知行合一的精神,我们投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研究领域,在学习借鉴前辈和同行的心血之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为题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创作的初衷固然是为了回顾与总结这些年专业学习研究的成果,但借此引发公共管理研究更深入地探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问题才是我们的期望和动机所在,希望本书能够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学习和研究者提供讨论之资,为从事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实践者提供理论参考,为广大领导干部更好地审视自身、评价他人进而改进工作提供借鉴。本书由十章构成,分别介绍或论述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体系发展脉络、中国历朝和国外实践、主要的方法工具以及考核评价的内容设计、方法改进、结果运用及组织实施。在思路上,我们采用干部考核评价研究的主流范式,按照计划、监控、评价和反馈的流程,对考核的内容、周期、主体、方法和结果应用等关键决策予以分别叙述。内容安排力求点面结合,一方面突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同时尽可能覆盖干部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考核;另一方面突出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同时尽可能更加全面地论及干部考核评价的其他主流方法。全书构思与行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契合当前干部考核评价的制度约束、实践需求和习惯做法,对实际工作有所助益。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本书自立意到成稿过程中贡献智慧、时间和心血的朋友们。特别致谢北京市延庆区和黑龙江省海林市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让我们的研究工作获益匪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审校和顺利出版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感谢他们的指导、理解和帮助!结集成书是遗憾的艺术,尽管我们倾心而为,付出了极大努力,但限于水平,书中的纰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人、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最后,真诚期盼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研究领域成果日丰,希望我国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日臻完善!
方振邦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