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粤港澳经贸合作关系的演进

区域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开放和自由的产品与要素市场的建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尽可能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各地区之间产业分工、经济增长和共同发展。市场开放度决定港澳地区与内地合作关系的形态和演进阶段,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决定合作中的分工和内容。而国家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开放及比较优势的发挥,推动粤港澳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一)局部开放下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市场开放选择了符合自身国情的渐进式、局部开放的道路。从区域来看,首先是从沿海城市和地区开放,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位于珠三角,紧邻港澳地区;从行业来看,主要是针对制造业的要素开放;从领域来看,首先是直接投资市场的开放。在大力引进海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为了有利于国内本土工业的发展,对国内市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产业的产品的内销市场实现了比较严格的限制。

正是在市场局部开放的条件下,港澳与珠三角地区之间形成了以优势互补为基础,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建立其制造业“前店后厂”的跨境生产网络体系。在这一制造业分工协作的格局中,香港发挥“前店”的作用,承接海外订单、供应原材料及机器设备,负责从事市场推广、销售及开发新产品和工艺等;而广东则进行产品的加工、创造,扮演“后厂”的角色。这种跨地域的生产协调系统被称为“前店后厂”。如图1所示。

picture

图1 “前店后厂”的跨境生产模式——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理论
资料来源:陈广汉.粤港澳经济关系走向研究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在粤港“前店后厂”的制造业分工格局中,香港经济由制造业为主转型为生产服务业,经济地位也由远东的装配中心变为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服务中心,见表1。

picture

表1 香港制造业和生产服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同时,生产空间的转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促进了香港多个国际性服务型经济中心的确立和巩固。同时,截至1996年,已有约80%的香港工厂或生产线转移至广东珠三角地区,香港“三资”企业及“三来一补”企业达66 000多家。截至2002年,“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利用外资额共计1 354.67亿美元,见表2。经过多年的发展,“三资”企业中轻工业的比例明显大于重工业,其产品销售也以出口为主,成为广东工业品出口的重要成分,促进了广东整个工业的“轻型外向”的发展格局[4]

picture

表2 广东“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情况分析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1980—2003年《广东统计年鉴》。

总之,“前店后厂”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合作机制,顺应了全球产业价值链和商品链分工体系,充分利用内地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代工生产,以“来料加工”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但在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其竞争优势难以为继。同时此段时期受制于粤港制度上的差异以及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粤港服务业合作仍未成为主流。

(二)内地市场全方位开放与粤港澳合作转型

从改革开放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前,粤港的经贸合作还是停留在企业家自发进行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内地市场从局部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 2003年CEPA签署后,内地和香港的经贸往来开始出现突破性的发展,内地市场逐步由局部开放扩展到统一市场。合作形式从“前店后厂”走向“统一市场”;合作内容从制造业扩展为服务业;合作机制由自发合作变成自觉合作: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由依附性关系转向为平等竞争的关系。

1.CEPA与市场全方位开放

CEPA是为促进内地和港澳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加强三方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的一项在WTO框架下的制度安排。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涵盖领域包括贸易、金融、旅游、文化、国际交流、区域合作等。自CEPA主体文件2003年签署并实施以来,根据三地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深入,现已签署了多个补充协议。 2017年6月28日,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CEPA继续升级,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签署了《投资协议》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内地与香港CEPA及CEPA补充协议的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picture

表3 内地与香港CEPA及CEPA补充协议的主要内容

picture

续前表

picture

续前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近年来,在CEPA协议下,三地在经济往来过程中不断提高了经济合作广度、深度、宽度,三地之间的贸易障碍、投资障碍逐渐减少,三地经济共同蓬勃发展。从经济增长本质来看,区域经济的深度合作,是产业分工与集聚超越了单一地区边界,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在相邻地区之间相互流动,从而产生区域经济群体的产业整合及升级。

2.CEPA与粤港澳产业合作新格局

21世纪以来,香港自由经济体、低税率等优势吸引来很多跨国公司,渐渐地香港的贸易物流、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成为经济主导产业。同时,内地与香港开展了更为广泛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通。从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此段时期合作的重点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CEPA协议及其主要内容使内地率先以优于今后WTO其他成员条件的开放性条款向香港、澳门开放物流、运输、仓储、分销、旅游、中介、金融等服务业,降低准入门槛,扩大经营范围与区域。

在CEPA框架下,香港在内地享受的是超越其他任何贸易关系的最惠待遇。从表4中可见,自CEPA签署以来,2003年至2015年13年间,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输出占香港总服务输出的百分比从26.25%提升至38.42%。 CEPA实施以来,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picture

表4 香港对内地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003—2015年)
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3.CEPA与粤港澳合作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段时期粤港澳的合作是由市场推动转向政府力量推动的合作机制。除CEPA外,中央及广东相继颁布或签署《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等,并举办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等保证粤港澳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