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与社会共识
在人类的各种发明中,宪法是最伟大的发明。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是一切科学技术发明的价值与社会基础。历史上,17、18世纪宪法的产生与发展注入了人类社会新的理念与智慧。人类通过宪法赋予国家理性与人性,防止公权力执掌者的肆意、任性,以保护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同时,宪法通过其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机制,为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提供法律基础与依据。在宪法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威,遵循着一种理性的原则,使宪法体现了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反映了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从而在根本上使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使人类生活更加幸福和多样化。
社会共识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社会共同体需要社会共识?社会共识为什么具有权威性?人类在几百年的治理国家的进程中,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通过制宪、修宪等方式将具有一定共识的思想、理念与原则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宪法治理的根据。所谓“宪法治理”,就是将一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逐步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轨道,以“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精神建构国家体制,通过实施宪法为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法律基础。在宪法治理中,稳定、繁荣、和平、自由、平等、和谐———这些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状态得以展开。历史的经验表明,当人类社会背离宪法价值、背离宪法治理的基本规则的时候,社会就会陷入灾难与无序状态。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出现了新一轮宪法治理模式的转换,宪法问题还出现了“国际化”的新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宪法对人类文明价值的维护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与走向。历史证明,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无法脱离宪法的调整与保障。中国宪法是在世界宪法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存在与发展的,无法脱离世界性的背景。“世界”与“中国”构成了中国宪法迈向现代治理模式的背景和框架,其蕴含的价值、内容与变化成为社会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1982年《宪法》既为社会共识提供基础,又通过宪法实施维护社会共识,为国家和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奠定合法性、合宪性基础。
经过30多年的宪法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宪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宪法发展的未来,期待通过宪法实现并维护美好和谐的生活。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而宪法治理是法治治理的核心与基础。我们需要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让全社会认真对待宪法,让宪法中蕴含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与共识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以宪法的力量建立、捍卫并发展社会共识。没有共识的社会是零散的、冷漠的、可怕的,也是没有前途的,而宪法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通过30多年来的宪法治理,毫无疑问社会各界对宪法的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共识,对树立宪法权威也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民众的权利观念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护宪”意识不断提高,也有民众尝试通过宪法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过,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具有宪法价值的事例未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实际上,对于民众的参与、表达等维权行为,应当站在宪法的高度认真对待,通过合宪程序加以解决。通过宪法治理,既可以彰显宪法的权威和价值,又能成为维护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