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内涵

picture

图2-1 试验区“4+2”生态产业体系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前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科学发展理念。

1.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内涵

(1)传统内涵的批判分析。

优势,主要是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生态优势,一般是指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优势,表现为人均或地均自然生态资源占有量较高,或者享受的生态服务质量较高等。经济优势,一般是指经济产出优势,表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或产业影响力、竞争力等较高。转化,一般是指通过本地产业发展将生态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产出优势。

由于生态服务的外部性、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单一性等问题,传统意义上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难以落地,也并不科学。生态服务的外部性,导致生态优势及其转化的经济优势是外溢的,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看待转化,而不仅限于就地或当期转化。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生态资源不仅指自然生态资源,还包括文化生态资源,以及经济生态资源,其本质是历史形成的区域自然、文化与经济综合体特征。经济增长目标的单一性,指经济优势主要关注经济产出增长,对生活品质改善等关注不足,不利于全面合理地评价经济优势。

(2)现代内涵的深化分析。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指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将系统的自然、文化与经济区位等优势历史沉淀资源,持续转化为本地与周边的产业竞争和生活品质等优势。从理论角度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及提供生态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模式等。从政策角度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减生态优势与经济劣势的不对称度,促进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和公平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激励和内生动力。

2.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分析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是指将潜在生态优势转化为实际经济优势的方法、途径与道路选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在于依托和融入现代化进程中,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中,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生态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四化融合”发展路径。

(1)生态产业化。

生态产业化,是指建立基于生态资源保护开发的生态产业体系。相比传统的三次产业分工,生态产业化强调增加生态保育产业,形成“生态保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的四大产业体系。

生态保育产业,是指从事生态资源保护培育的产业,具体包括自然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文化资源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产业。生态保育产业,为生态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提供生态资源基础支撑,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特征产业与分工。生态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强调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的生态品质优势,并获得市场认可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生态保育、农业、工业与服务四大生态产业,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例如,福建省永春试验区的生态产业化,重点打造“4+2”生态产业体系(见图2-1):以四大生态健康产业为主体,具体以生态保育产业为先导,以现代绿色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健康制造业为主导,以休闲养生服务业为重要载体和平台,探索创新生态健康全产业链;以两大配套支撑产业为互补,具体以信息、物流和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以轻纺、陶瓷和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支撑,协同推进互补产业绿色转型。立足永春生态优势,生态保育产业重点探索培育美丽乡村水环境治理、闽南山区特色种植资源创新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和创新等产业;现代绿色农业重点建成永春芦柑、佛手禅茶、花卉苗木、林下药材和蛋禽养殖等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健康制造业重点建成百亿级的养生香品、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基地;休闲养生服务业重点拓展休闲旅游、武术文化和养老等健康服务业。

永春试验区的生态产业化,重点探索创新生态保育产业化模式,打造生态保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治产一体,以治引产,以产促治,大力培育美丽乡村水环境治理产业,提供融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景观设计、资源循环和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乡村综合环境服务,打造桃溪流域美丽乡村环境治理示范基地,培育本地特色生态保育企业,选择生态湿地建设、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设备制造、生态景观建设、“猪—沼—果”沼气服务等本地应用广和技术领先的产业化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共建共享桃溪生态盛宴。积极培育闽南山区特色种植资源创新产业,抓住种植业创新的国家政策机遇,发挥试验区基因库丰富和育种条件良好的天然优势,着力发展以亚热带作物为重点的育种产业,健全育种产业体系。扶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与创新产业,立足永春特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引领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加大投入,建立闽南文化研究与服务基地,服务企业的创意设计与品牌营销。

(2)生态城镇化。

生态城镇化,是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宜居城镇建设优势,同时通过优化城镇空间与生产力布局,促进生态保护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永春试验区的生态城镇化,重点探索打造“一轴三区、四镇多园”流域空间开发新格局。“一轴”,以桃溪及其相关交通线为经济产业发展主轴,串起沿线的城市与乡村,大力发挥集聚优势,吸引省内外优质资源和项目落地,激活海西山区生态经济开发的主动脉。“三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整个试验区划分为“品质提升与集约发展区”“生态修复与重点发展区”“生态涵养与控制发展区”。“四镇多园”,选择五里街、桃城、蓬壶、达埔进行重点建设,引导桃溪流域范围内开发新型生态工业园,推进中国香都产业城、轻工新城、蓬壶工业园、苏坑(介福)陶瓷工业集中区,以及作为拓展区域的湖洋工业园等的建设。

永春试验区的生态城镇化,重点探索具有永春特色的“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以城带产,以产惠城”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做强“山水名城”,大力实施“大城关”战略,建设“最美县城”,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做靓“特色乡镇”,树立生态城镇理念,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融入“乡愁”元素。做优“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等试点建设,“点、线、面”梯度推进,加大美丽乡村产业扶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村产业集群,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3)生态信息化。

生态信息化,是指将生态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凸显出来,减少生态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生态价值,同时,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态产业产值。在信息不对称时,“劣币驱逐良币”,高生态品质的产品与服务难以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生态产品与服务供给存在市场失灵。通过信息化手段,尤其是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产品溯源系统的建设,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生产的透明度,降低生态信息的不对称性,支撑建立生态优势产品与服务的供销渠道。在“互联网+”时代,生态信息化能够显著提高生态产业的生产和交易效率,是生态产业化的必要支撑。

永春试验区的生态信息化,重点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相长”的信息助产模式,建设生态智慧城镇。以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融入侨乡与乡愁特色文化元素,全方位展示试验区产品与服务的产地生态优势和生态品质优势,提高生态农产品、健康制造品和养生服务的市场价值。以电子商务平台和“地标产业”为依托打造现代物流商贸园区,重点打造永春芦柑、佛手茶、篾香、纸织画、漆篮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地标产业”。建设生态智慧示范乡村,结合信息化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网上生态金融、生态产品展销、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将现代网络技术向乡村延伸,让乡村经济主体成为生态经济建设的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源泉与动力。

(4)生态制度化。

生态制度化,是指通过制度创新明晰生态资源产权,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支撑生态产业和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生态经济制度创新的系统设计,针对土地、水资源、公益林、生态功能区、生态文化等资源,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权责明确、公众参与的生态经济制度框架(见图2-2)。

picture

图2-2 生态经济制度创新的系统设计

picture

图2-3 桃溪流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设计

永春试验区的生态制度化,重点探索生态保护与生态交易的制度创新。一是建立重点生态红线区保护和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红线区划的实施和管理;大力推进旧村复垦和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并建立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建立水资源保护与交易制度,探索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晋江流域—山美水库流域—桃溪流域—桃溪支流”四级流域梯度递进补偿制度,探索建立流域水权交易体系,建立市场化的生态服务付费机制,加快构建水生态服务公共采购、水生态补偿基金、水权交易“三位一体”的制度支撑。三是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与补偿制度,试行生态公益林分级分类补偿制度,探索生态公益林“占一补一”机制,创新生态公益林认养和交易制度。四是建立生态文化资产保护与开发制度,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产权保护,加大对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

其中,重点探索创新桃溪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见图2-3)。在水生态服务公共采购制度方面,对桃溪流域的生态服务工程,包括水污染治理、水土保持、节水与相关科技研发等活动,积极开展第三方治理,探索建立测评与认证体系,确权发证,建立水生态服务市场,政府按期公共采购。在水生态补偿基金制度方面,通过水价改革和征收水生态服务费,或者由公共财政拨款,建立水生态补偿基金,支撑生态服务公共采购。在水权交易制度方面,将水资源利用的三条红线(用水总量、单耗与排污)落实到各类用水户,确权发证,建立水权账户,允许在不同水权账户之间开展权证与指标交易,定期清算与奖惩,严格执行。将水生态服务纳入水权交易市场,培育治水产业,繁荣水生态服务市场,支撑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设。

3.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平台支撑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起步阶段会面临投入瓶颈制约,对政策、智力、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的共性需求紧迫,亟须打造成套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相关要素投入和交易效率。

永春试验区面向海西山区,探索打造海西山区生态经济研究院、小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生态环保技术博览城、生态产品交易所和生态经济投资服务集团等公共服务平台。

筹建海西山区生态经济研究院,整合福建省内与全国优秀智力资源,为试验区和海西其他山区县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智力资源和决策支持。

打造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依托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山美水库湖泊国家试点、美丽乡村建设等流域生态工程,吸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方参与,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论、方法、技术,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发展流域污染治理和景观再造等产业。

筹建东南沿海山区生态环保技术博览城。将桃溪流域作为东南沿海山区先进适用生态环保技术集成应用的典范,吸引知名生态环保企业落户永春,打造集研发、生产、应用、评价、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和交易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展馆,实现“处处皆展馆”。

探索建设海西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以水生态服务公共采购、水权和排污权交易等为前期重点,培育第三方治理企业,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交易与总结市场建设经验和模式,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做成海西生态产品交易与绿色金融的重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