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我听过有人抱怨国外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商店早早就关了门,一整个晚上都无所事事。这与我所经历过的生活大不相同。除了学生时代要去应付繁重的课业之外,还是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用来打发晚上的闲暇时间。例如,大学等教育机构会开设各种有趣的、无趣的课程,光是研究那厚厚的课程介绍手册就足以让我在案前坐上几个小时;公立或私人的博物馆、艺廊等也常在晚上办一些小活动,可能是一期针对功效植物的讲座,也可能是大家凑在一起捏捏陶土;或是约上三五个好友,沏上满满一壶姜茶,天南地北地闲扯上一番;更不必说逢年过节城市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表演和游行……这样又怎么会简单枯燥呢?
问题可能出在口语方面,若是口语不好,想必多少会有些交流上的不畅,这自然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影响。
也许,口语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口语考试才应运而生。
我想,这样的考试是好的。与走出了国门再去一面应付繁重的学业、一面痛苦自己的口语相比,不如早早地在国内把问题暴露出来并解决掉。那么,考生都暴露出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就是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虽然,考生不必练就一口优雅的英音或是流利的美音,但是至少也不能影响交流。本着这个目的,考生还是要刻苦地进行跟读训练的。说到这里,有些听过满分口语答案的考生可能有所不满:一个吐字含糊的印度人、一个舌头打卷的法国人都能拿满分,凭什么自己还要苦练语音、语调呢?这时,我会问考生:你是要锦上添花,还是要火上浇油呢?如果你本身的答案在内容、结构和逻辑等方面都很好,你的表达也没有问题,这时,如果你的语音、语调也让考官听着很舒服,岂不美哉?如果你本身的答案有瑕疵,或是表达有问题,再加上一口一般人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口音,试想一下考官的心情……
除去语音、语调这样需要每一个学习外语的人时刻警惕的问题之外,我发现了考生所准备的口语答案中的另一个问题:他们说出来的英语没有一种对话感。这里我必须承认,这些考生都很认真、很刻苦地去练习口语。但是为什么他们说出来的话听起来那么像提前准备好背诵出来的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考生对各种小词的“嫌弃”。例如,明明可以简简单单地用“it makes sense”来表达,却非要用“it is reasonable”。自己准备得辛苦,考官听着也累,得不偿失。
在意识到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将这本《新托福真题详解——口语分卷》做了如下定位:
1.这须是一本真实反映美国青少年交流用语的口语书。所以,我对撰写口语答案的两位美国老师提出的要求是:写下你每天说出口的话,就像你在美国与朋友和同事交流时的表达一样。所以,如果你想学优雅的口语或是高端的表达,那恐怕要失望了。不过我觉得“先学会走,再学跑”是合理的,也是值得的。
2.每个口语答案的字数相比较其他资源上口语答案的字数来说要少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在于“来,慢慢说,清楚地说,一字一句地说;在这个基础上,试着一点一点地加快”。
3.为了照顾各种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考生,这本书里加入了听力材料的文本及翻译、阅读材料的翻译、很少的一些口译技巧的总结等内容,希望会对有需要的考生多少有一些启发作用。
一本书从策划到写作再到出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这里真心地感谢所有参与《新托福真题详解——口语分卷》一书工作的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首先感谢负责实际答案撰写工作的四位口语老师:陈佳宝老师、谭今老师、项雯老师以及孔喆老师。
感谢提供方法论内容和思路的三位老师:张颖老师、项雯老师以及孔喆老师。
还要由衷地感谢张颖老师和白宜玄老师协助我进行了大量的校对和语言推敲工作。
感谢王烨老师、于益然老师、汤西茜老师、高长玲老师、雷宇老师和李丝雨同学进行的翻译和校对工作。
感谢王甜老师、李亦琛完成了大量资料整理准备、文本听写校对等工作。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何冬梅老师、喻菡韵老师、谢晓春老师的帮助以及提出的宝贵意见。
最后,要跟考生分享一句赛达考试阅读文章中出现过的一句话:“不要把你的读者(听众)搞糊涂。”要知道评分的人是考官,有道是:考官好,你也好。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