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礼貌、仪节,又表现为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

几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之中,也希望所遇见的人都彬彬有礼,希望自己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受到尊重。也就是说,人们都重视礼仪,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注重礼仪的社会。

在礼仪领域里,我们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问题。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就礼仪制度与风俗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和影响深远而言,我们甚至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称为礼仪文化。礼仪原本是民众的风俗习惯,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者出于治理的需要,将其中一部分风俗习惯固定化、程式化、复杂化、神秘化,上升为礼制。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儒家的一再倡导,礼制反过来又对底层民众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礼制下沉,就成为通常所说的礼俗。儒家主张“以礼治国”,儒家所提倡的“礼”,内容十分宽泛,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诸如律己修身、仁爱孝悌、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信修睦、精忠报国、天下为公、以义制利、自强不息等内容,这些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美好的道德品质为核心,提升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并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做出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并且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无疑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礼仪教育对人们礼仪修养的影响正在减弱或削弱。人们对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或存而不论,或敬而远之,特别是现代的教育强调知识,强调技能,强调能力,却很少告诉学生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与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而这种强调个人能力、忽视素质培养的教育方式,也必然导致学生对传统礼仪教育的忽视,这种忽视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们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做自己,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更多的时候是只忙于寻找方法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却不知道和他人相处时所应具有的礼仪以及如何通过礼仪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南怀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曾做如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对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因此,我们应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礼仪教育中的精华部分,增强其对当今社会人们的积极影响,传承民族精神,加强自身素质教育,塑造优秀礼仪行为。

受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的委托编写的这本教材是在王海云老师的主要协助下完成的。同时,中山大学的蒋明智老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李华老师也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教材还借鉴了众多前人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为美化版面需要,也选用了不少网络图片,在此对原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