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如何克段于鄢?
【故事来源】
本故事取材于左丘明撰《左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共三十五卷,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哀公二十七年(前722—前468),共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它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均列入儒家十三经。《左传》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的编纂方法,不但记载了春秋史实,而且征引了许多史料,从而提高了其史料价值。
左丘明(前556—前451),姜姓,丘氏,名明,因先祖曾任鲁国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称“左丘明”。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并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讲,左丘明堪称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
唐以后,有人对左丘明是《左传》作者的说法提出质疑。现在,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此书非成于一人之手,很可能是儒家学者在左丘明所记史实基础上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
【故事概述】
郑庄公画像
郑伯是本故事的主角。郑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伯是春秋时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郑国国君属伯爵,故称郑伯。段,又名共叔段,是郑庄公的弟弟。鄢,郑国邑名,在今河南鄢陵境内。春秋后期,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争夺权势的斗争也日益加剧。这里讲的,是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的叛逆劣迹进行二十二年跟踪调查后,在关键时刻对其绳之以法的故事。
亲妈亲兄弟 水火不相容
公元前743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是为郑庄公,郑国的第三任国君。武公正妻是申国公主,史称武姜,其中,武是丈夫的谥号,姜是娘家的姓。据说,申国是伯夷之后,姓姜;郑国是厉王之后,姓姬。武公娶武姜,是姬姜两族长期通婚的一例。武姜给武公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都是嫡子。刀兵相见的,就是这哥俩。
奇怪!亲妈亲兄弟,血浓于水,怎么会水火不容呢?据说,武姜不喜欢老大。不喜欢的原因很怪异,说是老大出生时两条腿先出来,把武姜吓了一大跳,因此管他叫“寤生”,也就是“倒着生”。寤生从小就不受疼爱,后来有了弟弟,老妈的一片爱心便全给了老二。武姜甚至多次在床上吹枕边风,要武公立老二段为太子,未遂。后来武公去世,寤生根据遗嘱接班,是为郑庄公。老二段没能接班做国君,心中很是不满。老妈向着老二,就向庄公开口为段讨“制”(在今河南荥阳汜水西,又名虎牢关)作为封地。庄公说:“制是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不恰当,其他地方随您挑选。”姜氏改而请求京邑(在今河南荥阳东南),庄公应允。于是,段得到了京邑,从此人称京城“大叔”(也称太叔)。
叔段忙扩张 郑伯故放纵
段到京邑后,并不安分守己。开始,他不遵法度,大兴土木,扩建城郭。郑大夫祭仲对庄公说:“凡是都邑,城墙的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是: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已超过规定,不合制度,君王会受不了的。”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做,我哪里能够避免这场祸害呢?”祭仲说:“姜氏怎么会有满足呢!不如对共叔段早做处理,以免他像野草一样滋生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更何况是国君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己跌倒的。你就等着瞧吧!”
不久,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两个原来属于庄公管辖的邑,同时要听命于自己。公子吕对庄公说:“一国不能容二君,国君打算怎么办?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想让给他,那请您除掉他,以免百姓生出二心。”庄公说:“不必如此,他会自取灭亡的。”过了一段时间,叔段进而把两邑正式收为自己所有,并逐步把地盘扩大到廪延一带。公子吕对庄公说:“现在可以下手了,他地盘扩大,就会得到更多的民心。”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敬,地盘越大,垮台就越快。”
密切观动向 一举克于鄢
郑庄公及其部下一直密切注视着叔段的一举一动,对叔段的不轨行为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庄公深知,叔段虽为心腹之患,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老妈的儿子,有这层关系在,下手就不能太狠,仅仅因为他违规违纪就大动干戈绳之以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顶多只能训斥一顿,挪个地方。不过,叔段既然有武姜这个大后台,就绝不会停步、收手。因此,庄公只静观其变,把叔段的种种不轨行迹记录在案。如果他不太越格,就不动他。
后来,叔段大规模整治城郭,积聚粮草,整修铠甲,打造武器,准备步兵和兵车,逐步建立起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对于叔段的种种叛逆行为,武姜不但没有制止,反而准备在郑国都城内充当卧底和内应。鲁隐公元年(前722),叔段自认为羽翼丰满,计划袭击郑国都城,连袭击的日期都谋划好了。殊不知,这些情报早已被庄公的眼线侦察清楚。郑庄公得到叔段意欲袭郑都的准确消息后,认为这就是谋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必须绳之以法,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伐京。京人闻讯,立即宣布与叔段划清界限。叔段抵挡不住,只好狼狈逃窜到鄢。庄公当然不会让他在鄢安家落户,继而挥戈伐鄢。五月二十三日,叔段再次逃亡,逃到国外避难去了。
【故事评析】
“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兄弟相争,一个有谋逆之心,得寸进尺,一个有杀弟之意,欲擒故纵,皆权势之争,无信义可析。但仅就郑伯克段而言,却不能不佩服庄公长达22年的耐心监控和调查。
首先,封地的安排。老妈为老二讨“制”为封地,庄公以“虢叔死焉”为由不同意,而应允以京邑为段的封地。为何如此安排?因为制地遥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京邑在自己眼皮底下,便于调查和监控。显然,庄公对老妈、老二的心思早已洞察,对郑国的地形地貌更了然于胸。
其次,城墙的修建。春秋时期,城墙的高低、长短都有严格规定。“都城过百雉”,是“国之害也”。段到京邑后,大兴土木,扩建城郭,超过规定,其谋逆之心昭然若揭。对于郑大夫祭仲的提醒,庄公表示无法避免,无可奈何,“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说明,他早已知晓,故意放纵叔段而已。
再次,二邑的管辖。叔段命令原来属于庄公管辖的两个邑,也要同时听命于自己,后正式收为自己所有,并扩大地盘到廪延一带。对于公子吕“现在可以下手了”的建议,庄公仅以“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敬,地盘越大,垮台就越快”来回答,说明庄公不仅熟知叔段的动向,而且早已有对应的准备。
最后,偷袭的准备。叔段大规模积聚粮草、整修铠甲、打造武器、准备兵车的行动,早已被庄公的眼线侦察清楚。当庄公进一步掌握了武姜打算充当卧底和内应,并确定了袭击郑国都城的日期后,立即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伐京,继而挥戈伐鄢,一举粉碎了叔段夺取君位的图谋。
从公元前743年继位,到前722年克段,庄公对老妈和老二隐忍了22年,也持续跟踪调查、监控了22年,他还真有耐心啊!
庄公如何克段于鄢?耐心的严密监控,持久的跟踪调查,这就是答案。
【原文和注释】
左传·隐公元年(节选)
初(1),郑武公娶于申(2),曰武姜(3)。生庄公及共叔段(4)。庄公寤生(5),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6)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7)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8)。公曰:“制,岩邑(9)也,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请京(12),使居之,谓之京城大(13)叔。
祭仲(14)曰:“都城过百雉(15),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16),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17),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8)?”对曰:“姜氏何厌之有(19)?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20),蔓难图也(21)。蔓草犹(22)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3),子姑待之(24)!”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5)。公子吕(26)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7)?欲与大叔,臣请事之(2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29)。”公曰:“无庸(30),将自及。”大叔又收贰(31)以为己邑,至于廪延(32)。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33),厚将崩(34)。”
大叔完聚(35),缮甲兵(36),具卒乘(37),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8)。公闻其期(39),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40)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41)鄢。五月辛丑(42),大叔出奔共(43)。
注释:(1)初:当初。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的往事。 (2)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郑国第二代君主,郑庄公的父亲;娶于申,即娶申国(诸侯国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国君之女为妻。 (3)武姜:“武”表示丈夫为武公,“姜”表示娘家姓姜。 (4)共叔段:庄公的弟弟,名段;叔段后出奔共国(诸侯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因此称为共叔段。 (5)寤(wù)生:寤,通牾,逆,倒着。寤生,指胎儿脚先出来,即难产。 (6)恶(wù):厌恶。 (7)亟(qì):屡次。 (8)为(wèi)之请制:(武姜氏)替共叔段请求把制(地名,在今河南荥阳汜水西,又名虎牢关)这个地方作为封地。 (9)岩邑:险要的城邑。 (10)虢叔死焉:虢叔,东虢的国君;死焉,死在那里。 (11)佗邑唯命:佗,同他;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 (12)京:郑国的邑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 (13)大(tài):后来写作太。 (14)祭(Zhài)仲:郑国大夫。 (15)城过百雉:城,指城墙;雉,量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城过百雉,指城墙长三百丈、高一丈。 (16)叁(sān)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 (17)不度:不合法度。 (18)焉辟(bì)害:辟,同避,躲避。指怎么能躲避祸害。 (19)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即“有何厌”,指哪里会满足。 (20)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通毋,不要。滋蔓,滋长,蔓延。这里指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发展自己的势力。 (21)蔓难图也:图,图谋。这里指如果蔓延就难以对付了。 (22)蔓草犹:蔓草,蔓延的野草;犹,尚且,还。 (23)自毙:毙,仆倒,倒下去。指自己摔跟头。 (24)姑待之:姑,姑且;待之,指等待共叔段自毙。 (2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不久;鄙,边邑;贰,两属,臣属二主。指大叔命令原来属于郑庄公管辖的西边、北边的两个邑也同时臣属于自己。 (26)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2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若之何,怎么处置它。指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将对它怎么办。 (28)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如果)打算(把郑国)送给太叔,就请您允许我侍奉他。 (29)无生民心:不要使民生二心。 (30)无庸:庸,用。无庸,不用,指用不着除之。 (31)贰:指以前两属的地方。 (32)至于廪(Lǐn)延:至,到;廪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 (33)不义不昵(nì):昵,亲近。指对君不义,对兄不亲。“不义”和“不昵”是并列关系。一说“不义”和“不昵”是条件关系,意思是,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 (34)崩:山塌。这里指崩溃,垮台。 (35)完聚:完,修葺(qì),这里指修城;聚,指聚集粮草。 (36)缮甲兵:整修铠(kǎi)甲和武器。 (37)具卒乘(shèng):具,准备;卒,步兵;乘,兵车。 (38)夫人将启之:夫人,指武姜;启之,为段开城门。指做内应。 (39)期:指共叔段袭郑的日期。 (40)帅车二百乘:帅,率领;车二百乘,战车二百乘。乘,古代军队组织的单位。一乘有甲士(戴盔甲的兵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有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41)诸:“之于”的合音字,语气助词。 (42)五月辛丑:古人以干支纪日,五月辛丑即隐公元年(前722)五月二十三日。 (43)出奔共:指逃到共国避难。
撰稿人:叶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