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光:人文奥运理念的深入诠释与伟大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京奥运与国民文明素质提升注46

葛晨虹注47

许多国家都把奥运会当作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种形象展示活动。但形象展示应该是全方位的,仅有城市景观标准还不够,城市景观必须和城市服务以及人这道景观共同构筑人文奥运的风景。北京奥运会将会给世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公众的文明形象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与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从创建奥林匹克运动起,就坚决反对把这一运动看成是纯粹的体育竞技运动。他明确指出:“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他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最实质的内容就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他在《致各国青少年运动员书》中说:“奥林匹克主义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也是发展体育耐力和力量的学校,但这必须在进行强化身体练习的同时不断加强荣誉观念和运动员大公无私精神的条件下才能做到。”可以说,他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功能就是社会教育,恢复现代奥运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广大青年。奥林匹克运动还企求通过和平友好、公平竞争的体育规则,培育起进取与和谐的世界秩序。《体育颂》这样赞颂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让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它为世界各民族和各国家树立了一个公平相待、宽容学习、和平友好的样本。奥林匹克运动在这个意义上,是世界人民通过体育盛会实践美好理想、传播和平理念、提高精神素质的最好的学校。

可见,奥林匹克不仅要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而且要教育、培养人的德性品质;奥林匹克精神的培育对象不仅是体育运动员,还包括所有民众。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培育公众文明素质一方面是直接为北京奥运和国家形象添彩,但我们又不能仅仅把目标锁定为奥运形象一时之需,它同时也是实践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理念,发挥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功能的需要,培育公众素质本身就是举办奥运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抓国民文明素质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长期任务需要。

二、培养文明素质需把握的若干“意识”

近些年全社会上下一起努力,中国公众尤其是北京市民文明素质总体看有明显进步,对礼仪认知的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解决,但以奥运会定位作为参照系,国民文明素质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有媒体曾列举了调查得出的北京市民的十个小毛病: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没有排队习惯、乱穿马路、不爱惜公物、乱穿衣、缺乏微笑、没有说“对不起”的习惯、公共场所说话声气太粗大、规则意识淡等。当然国民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也许不是这十点能够完全概括的。无论是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还是着眼于中国发展软实力的长效目标,我们都必须注重对国民文明素质提高做持续不懈的努力。在目前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强化如下几方面素质意识。

第一,进一步强化形象塑造意识。文明形象塑造在任何时候都来自多方面:一个形象可能和视觉印象、听觉印象、嗅觉印象、感觉印象都相关!你的外在仪表塑造着你的形象,你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更在塑造着你的形象。一些人会注意自己外在的仪表形象,但对自己的行为形象是否文明、是否符合社会公德要求不够注意。而人的文明素质形象指数往往取决于他的言行举止和行为选择。

第二,着力培养他人意识和礼让精神。他人意识和礼让精神是文明素质的核心所在。很多工作、生活中的不和谐和不文明都与缺乏他人意识有关。有境外媒体描述中国游客在景点拍照时缺乏“他人意识”,不注意“速战速决”。另如出行中的各种交通纠纷、宠物或噪音“扰邻”问题等也都与缺乏他人意识有关。如果我们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他人意识,就不可能协调好人际关系,不可能使生活文明愉快和谐有序。如果人人多一点他人意识,生活中不和谐不文明现象就会少很多,且一个人心中处处存有他人意识,也才能在各种情境下做到自律礼让。所以,是否具有他人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教养有素的一个基准。

第三,注重涵养分寸意识和感悟能力。有了文明知识,一定要有举一反三的感悟应变能力。怎样为人处世才能体现我们教养有素?怎样的言行举止才算得体?“女士优先”、“长者为上”、“职位高者为上”如何变通?宴请客人如何既丰盛不失热情而又符合绿色饮食理念?中国酒文化如何与西方酒文化相融合?赠礼如何与对方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相衔接?这一切都需要动用我们的分寸意识和感悟能力。文明教养的分寸感以及应变把握能力是在长期生活工作中日积月累养成的,如果我们只注重一些具体知识的了解,忽略文明教养的分寸感的培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明教养能力。

第四,刻意培训规则意识。很多人习惯把规则放在一边,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要强化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习惯,这是保证社会公共生活文明有序的基本前提。一些人没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这和他们规则意识比较淡漠相关。许多国家和城市的居民,在遵守公共生活规则方面,比如严格遵守交规、实行垃圾分类等方面,都有令人叹服的自律表现。而无论是中国公民境外旅游暴露出的问题,还是国内调研得出的结果,都表明部分中国人规则意识相对淡漠。所以在抓公共秩序的规则建立和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刻意培训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规则意识。

第五,大力培育德性素质意识。许多人把文明素质理解为礼仪素质,有偏重礼仪知识而轻视德性素质打造的倾向。其实文明素质根本上更是一种德性品质的外在显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仪”概念和今天有所不同,“礼”和“仪”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更多地体现一种道德内容,表达一种社会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仪”则更多地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根据“礼”的规定和内容所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式和礼节形式。比如,礼要求敬长,但如何敬长,必须借助许多形式仪规来表现。不同的礼的内容,有不同的形式。“礼”是“仪”的标准、内涵,“仪”则将“礼”具体化、形式化。所以,人的文明气质必须和德性素质结合起来,内外统一,秀外慧中。

三、开发多元立体培育方式,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针对北京的一项调研表明,北京市民的礼仪知识知晓率已高达90%,但礼仪知识水平不完全等于礼仪素质水平。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教育,忽略日常生活方式的引导培养,可以说是我们文明素质培育方式中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缺憾。解决知行距离,在继续进行宣传普及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日常生活养成,注重开发新的更多元立体的社会培育资源和方式。

第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培育。人的行为习惯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具有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人,在公德领域和职业领域会表现出他的文明习惯,而在不文明的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在公德领域和职业领域往往也会表现出相应的不文明方式。所以,解决公德领域的文明失范问题,必须找到根源所在,即日常生活的文明习惯养成。

现代城市人们日常生活主要落在社区生活中。社区是不该忽略的培育人们文明生活方式的最基本场所。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居民文明行为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赖以养成的平台。如果一些居住区有些居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占场地、噪音扰邻、不讲究卫生、利己损人等现象比较严重,身处这种不文明、不卫生、不讲公德的生活环境中的居民,自身难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其他居民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良环境会给人们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我们不在社区文明生活方式管理和引导方面下工夫,居民的文明生活习惯就很难养成,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公共生活中,就不可能期望人们文明素质水平在短时间内有相应改观。相对文明生活方式规导而言,目前许多社区在管理理念、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方式以及社会评估体系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缺弱。

城市居民是这样,农村居民也是同样道理,从生活方式引导改变着手,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建设,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接受并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改变、远离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这可能是我们目前有效提高公众文明素质的一种新的思路。

第二,重点开发公众明星在社会文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公众明星”或“公众人物”指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或知名度的人物。这个群体对社会有不同于一般民众的影响力,是一笔影响社会风气的丰富“无形资产”,在社会文明教育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明教养如果成为公众明星社会形象中的重要要素,必会引导大众尤其是追星族对文明素质的关注认可,使之成为大众追随的对象和时尚选择。目前社会对公众明星的商用价值和社会新闻价值都有了充分意识和利用,但对于其在社会教育方面尤其是在文明素质和风气培育上的影响价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应该更有效开发社会明星效应资源,让它在影响社会塑造文明方面发挥更多更有利的作用。媒体等相关平台也应该有意识地更多发掘和运用公众明星的文明影响资源,相关系统和部门还应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公众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引导机制,以此规导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力资源,向有利于文明素质和文明风气培育方面发展,使公众明星群体在发挥他们独特的艺术价值、商用价值、新闻价值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明素质的引导教育作用。

第三,以管促教,向管理要国民文明素质。解决国民文明素质方面的知行距离问题,在现阶段要注重加强管理环境的建设,改变某些“有规则无管理”的现象。管理可以在当下快速扭转或消除人们的违规行为,人们往往惧怕违规带来的责罚从而遵守规则。责罚措施还能够发挥有效的威慑作用,在预防违规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在规范管理中,人们切身感受到遵守规则于己于人有利,不遵守规则得不偿失,这样才能在日常管理的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规则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管理首先要做到细化规则,只有细化明确,才能为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规导;要注意提升管理者素质,明确责任追究,许多国家的严格管理之所以能得到落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拥有一支责罚严明的管理队伍;还要加强社会监督管理,建立“文明”档案,有效、长效地规导人们选择文明素质;要特别注意建立管理式教育的养成机制:许多国家都非常注重使孩子从小养成文明习惯的管理式教育,采用了寓教育于管理的体制,学校有内容繁多的校纪校规,如通过统一服装、统一零用钱数额规定,可以培养平等相处的心态习惯,外出活动中对零用钱“谁花得最好”进行评估比赛,引导孩子们合理花钱,文明花钱。这种融管理于教育的体制,利用管理手段保证文明素质教育受制于各种生活实践指导,以使德性的文明教育不流于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