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原政权攻打辽南京的三次大战
辽朝夺取幽州之后,初期对中原的军事进攻十分猛烈。但到世宗朝和穆宗朝,形势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于辽朝内部政局动荡,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原政权开始强大起来,双方形势发生了逆转。后周时,中原大部已得到统一,特别是周世宗柴荣,朝政清明,颇有作为。此后,宋朝建立,中原力量进一步加强,标志着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基本结束。但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却远非盛唐可比。北有大辽,西北有党项人所建西夏,西南有吐蕃(今西藏),云南还有个大理国。其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还是辽国。特别是契丹人消灭后晋的教训,使中原统治者认识到,只要幽燕一天不收回,辽朝便随时可长驱直入,直捣中原腹地。所以,从周世宗、宋太祖到宋太宗,没有一天不想收回幽燕。这样,便发生了中原攻打辽南京的三次大战。
(一)周世宗夺回三关突患病,辽“睡王”准备弃地侥幸保南京
后周世宗柴荣颇有作为,对内选贤任能,大力恢复中原经济,改革政治制度;对外,收复了长江以北14个州,60个县;同时不断攻打辽朝的盟国——太原的北汉政权,以便除去辽朝的外援。这样,便为夺取辽南京奠定了基础。
959年,农历三月,世宗亲自率军北伐,水陆并举,很快夺取了拒马河以南的三关之地,即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然后继续向辽南京逼近。
此时,辽朝的皇帝是穆宗。辽穆宗既昏庸又残暴,在辽朝十个皇帝中是最差劲的一个。穆宗酒色无度,晚上通宵达旦喝酒,白天睡大觉不理朝政,号称“睡王”。喝醉了便随意杀人,以此为乐,造成朝廷的混乱。所以,这是中原夺取南京的最佳时机。后周军队夺取三关之后,燕京留守萧思温大惧。他本是个无能之辈,怕燕京难保要承担责任,便派人快马加鞭报告穆宗。穆宗正在草原上打猎,听到这个消息却不以为然地说:“三关本来就是汉人的土地,现在不过是还给他们,何失之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后周继续前进很可能一举攻克燕京。然而天公不作美,正在顺利进攻之时柴荣却突然患病。五代时将领打仗不为国家,只为请赏,既然三关已得,银子可以到手,此时皇帝又生病了,将士当然不愿再拼命。于是后周军队自行退去,辽南京解除了最大的一次危机。
(二)宋太宗“烙饼难翻”,耶律休哥大战高粱河
宋朝建立后,太祖赵匡胤一开始便把夺回幽州当作战略目标,只因南唐战争未了,政权又需稳定,不敢贸然发兵北上。他一方面与辽朝和谈,另一方面却为夺回幽州作经济、军事准备。太祖曾以个人财富建立了一个“封椿库”,说能和谈就用“封椿库”的钱把燕云失地赎买回来,谈不成就用作军费强攻。太祖去世后,宋太宗即位。979年,太宗出兵消灭了割据太原的北汉政权。北汉皇帝投降,北汉著名的将领杨继业也就在这时归顺了宋朝。宋太宗见攻取北汉这样顺利,便要乘机北上攻打辽南京,他说:“我大宋攻打北汉所向披靡,打燕京还不像鏊子上翻烙饼一样?”宋朝将领也是沿袭了五代风气,打仗只为升官请赏,打下北汉已是大功一件,再打燕京又不知胜败,眼看就要到手的奖金万一拿不到怎么办?所以当时就有不同意见,说“这张烙饼恐怕不那么好翻”。然而,太宗主意已定,于是回兵北折,直进幽燕,并很快四面包围了燕京。
此时辽朝皇帝是景宗。景宗虽算清明,但身患风疾,性格软弱。消息传到草原,景宗大惊,并无良策,准备一旦战争失利便退到古北口以北。然而,景宗的皇后萧绰却主张坚决保卫南京。萧绰又名萧燕燕,不仅是一位女政治家,还是女军事家,能领兵打仗。她历经景宗、圣宗两朝,两次保卫南京,领导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并主持“澶渊之盟”,促成辽朝中期的兴旺繁荣,前后实际参政、执政长达四五十年。辽朝有许多萧太后,然而小说、戏剧中的萧太后实际描写的都是这位萧燕燕。当时,萧燕燕力主火速增援南京,她认识到辽南京实际上是辽朝兴盛的根本之地。此时,又一位大军事家耶律休哥主动请战。于是,辽朝派耶律休哥迅即率精锐部队赶赴前线。
这时,宋朝包围燕京已20多天。燕京城内的守将是后来的名臣韩德让,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他顽强坚守。而宋兵长途跋涉而来,又值天气炎热,军心渐渐不稳。就在这时,耶律休哥自草原飞奔而至,大将耶律斜轸也自西部前来会师,辽宋大战于燕京城北的高粱河,就是现在动物园后面那条河,当时的水自然比现在大得多。宋军大败而退,休哥身中数箭仍猛追不已。韩德让又开城门放出守兵助阵。宋军大败,宋太宗腿上中箭,马也丢了,跑到涿州找了辆驴车才得以脱险。这次辽南京得以保全却不是侥幸,而是萧太后的决断和文臣武将众志成城的结果。
(三)萧太后携子亲上阵,宋太宗雍熙再失利
982年,辽景宗去世,圣宗即位。当时圣宗还是12岁的孩子,一切军政大事都由其母后萧氏主持。承天萧太后萧绰(萧燕燕)也不过30来岁。于是,宋太宗便认为:“辽朝皇帝幼小,女主执政,部族必有二心。”其实,情况恰恰相反。萧太后内部整顿吏治,更定法律,鼓励发展农业,并且选贤任能。萧太后幼年曾许嫁韩德让,后来因皇室议婚嫁给了景宗。景宗死去,她对韩德让说:“皇帝既然驾鹤西去,我们可以重结旧好了,我的儿子也就是你的儿子。”契丹对妇女再婚并不限制,只因萧燕燕不能丢掉太后头衔所以不能正式再嫁,从种种记载看,此后她与韩德让犹如一家,她以韩德让为丞相,并派大将耶律休哥驻守南京,外部又西击党项,东结高丽,整个朝政比景宗时还要清明。
公元986年,即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宋太宗再次发兵,分三路再攻燕京:东路自雄州出发,是主攻;中路出飞狐口,到军都山后,切断大同方面与南京的联系;西路由潘美、杨继业率领攻取云朔,即今大同等地。太宗指示,西路先打,东路缓进,等西路全胜,三路合兵一起再攻燕京。开始西路大胜,杨继业号称“杨无敌”,连下数州。但东路主将曹彬怕西路功劳太大,便急于进军,很快攻下涿州,却粮草不济,又退了回去。这时,西路杨继业正带领数州百姓向宋朝内地转移,潘美不能按时接应,杨继业中了契丹埋伏,数日不食,死于山西陈家谷口。耶律休哥大喜,将杨继业首级传示诸军,契丹军心大振。此时萧太后已携带年幼的圣宗亲临前线,双方形势立即转变。休哥先采取游击战术,搞得宋军吃不了饭,睡不好觉。等到西部杨继业一死,大同契丹军队来援,立即反守为攻。当曹彬进军涿州时,太宗吃了一惊;等曹彬退回雄州时太宗大叫:“不好!”哪有进而复退等待粮草的道理?等到杨继业一死,宋太宗说:“完了!”果然,休哥大举反攻,宋军大败,无功而返。契丹敬佩杨继业英勇,后来在古北口修了一座杨令公庙,至今还在。而其子杨延昭后来也确实“把守三关口”,北京八达岭以下的关沟有“五郎影”刻石和“穆桂英点将台”的传说,可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可见,民族英雄人人敬仰。
中原试图夺取燕京的三次大战结束,此后再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