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怎么做会最好,只有错了再站起来
2012年8月7日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概括今天的感受,那么只有上午我在产房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时,嘴里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那句:“孩子,感谢你的到来!”
33岁的我做了一个男孩的母亲!
今天我对见到的所有人都说:“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和伟大的一天!”
“比你结婚那天还要美吗?”
“是的!是的!”
我说这话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也频频点头,感觉得出他内心和我一样激动快乐,丝毫没有“吃醋”的意思。
我们一家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孩子刚出生的那些日子……
时间停止了!
妈妈每天关心: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
时间仿佛是停止的。日复一日:喂奶、睡觉、换尿布、各种清洗(洗澡、洗衣、洗床单)……
看着自己怀里除了吃睡,还时不时哭闹两声的小宝宝,再看看马路上自由奔跑,什么都会做的大孩子,只愁着自家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像人家那样让人“省心”!巴不得把时间摇醒,让它快跑起来。想看孩子走路、想听他说话、想看他自己玩,想快点“解放自己”。
孩子开始爬了……
时间醒过来了!
感觉是一觉醒来的工夫,孩子就会自己移动了。
他爬呀爬,动呀动,他好像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爬的样子。突然有一天,他自己站起来了,扶着沙发跌跌撞撞走起来,直到有一天他真的放开了妈妈的手,一个人奔向前方……
妈妈这时候才开始意识到时间“醒了”,而且还有点小失控,拿不准它的节奏。孩子昨天还“咿咿呀呀”,今天你耳边就传来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最感人的声音:“妈妈!”明明昨天还在床上挪来挪去,今天你离开房间时,就感觉身后跟着一个小东西了,转身一看,原来是孩子跟着你爬出来了。你不再像前几个月一样,每天清楚地知道自己喂了多少奶、孩子接下来将会睡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接下来他又会干什么。你还不太确定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小家伙现在一天一个样儿,总之每天都会给你带来惊喜和感叹。似乎开始有点明白孩子的成长完全是“自带程序”的,成人能做的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时间开始跑了!
转眼5岁了……
此时,孩子之间的差异开始加大,大部分妈妈开始感觉自己孩子的种种“问题”有点棘手了,可是力不从心,纠正起来已经有点难了。父母感叹要是时间再慢一点就好了,巴不得把孩子的问题都解决了,时间再继续往前走。父母的焦虑指数飙升,只求时间你别跑。
时间去哪儿了?
6岁,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过去那个天天吵着要跟你睡,要你陪,要抱抱的“宝贝”几乎在一夜之间悄悄溜走了。
孩子就这样匆匆过完了他的黄金小童年,还来不及停一停,孩子的“自带程序”将带着他,而他也要带着自己前六年遗留下来的问题一刻不停地走向下一站。
丢下我们这些矛盾的父母:想让孩子继续健康成长,又梦想时光要是可以倒流就好了;遗憾越多,越想把孩子的童年重新过一次,以此来安慰自己这些年盲目的“匆匆岁月”!
父母不可能没有遗憾
我相信为人父母这件事,不管重复多少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遗憾!
当我几经周折、崩溃,孩子的重度湿疹依然如影随形时,我痛苦而果断地选择坦然接受和面对,拒绝抱憾的人生。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孩子1岁,而我的感受是仿佛过了一辈子。从出生20多天到1岁,孩子无间断地出疹,最严重的时候从头到脚全部溃烂,全身巨痒难忍,到了我想亲亲这个可怜宝贝都没完好地方可以亲的地步。我还要在孩子面前强忍住泪水,用各种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巨痒难忍的皮肤问题上转移。我和孩子爸爸带着孩子跑遍当地各大医院,医生们看见他的病症都直摇头,说没见过湿疹这么严重的孩子。接下来就是试药,排查过敏原,换环境等一次又一次的折腾。好心的朋友们还从国内外寄来各种药物,但都没有结束湿疹的“侵袭”。我大多是含着眼泪一天给他换好几次衣服、被褥,不停地擦药、换药。有时才穿了一上午的衣服就可以抖落一层厚厚的皮屑,真叫人痛心。我们夜以继日地看护着孩子,周而复始,每天都想着次日来临病就好了。
这一年,特别困扰我的事情除了疾病本身,还有一件事就是孩子的正常生理发展。我们想让他像所有孩子一样晒晒太阳(但过敏严重的人要避免日晒),想让他的小手自由活动,想任由他像所有口欲期的孩子一样用嘴自由探索,可是都做不到。这一度成了我的烦恼,甚至我还暗暗说胡话:要是我什么都不懂,也许还会好受一点;懂那么多关于孩子的事,又解决不了这些烦恼,真叫人抓狂。
口欲期要满足孩子口腔探索的需要,手的敏感期要让孩子做手部探索……而我的孩子却不得不在这几个关键期被“捆着”手。因为湿疹巨痒难忍,所以孩子会忍不住抓挠,而抓挠又会带来二次伤害,皮肤溃烂得血水交加。孩子每次被捆得不能动,我们看着本该活泼好动的小人被弄得就像一个小“囚犯”,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一阵阵地痛。
在此过程中,他和所有孩子一样也是什么都想自己来,我个人认为自主性敏感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而宝贵的天性,不能因为眼前外在的疾病就什么都帮他做,这种耽搁估计以后是我们父母承担不起的,所以我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保留他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种苗。比如,我时常偷偷放开他的小手,让他做当时那个阶段他要做的动作和探索,只是这要花费我更多的看护时间,几乎不能松眼。一旦发现他又被痛痒困扰,想去挠的时候,我就只有赶快给他上药,以减轻他的痛苦。随着我给他安排的“工作”越来越丰富,孩子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他有时居然被“工作”深深吸引而暂时忘记了痛痒。这一点很明显,一旦什么时候没有事做了,他就这里痒那里痛,想到处去抓挠。
总之,我们尽量尊重他想自己做事情的想法,变着法儿地让他满足体验。实在不能满足的,我们也只能当他能听懂一样,告诉他:“我们知道宝贝很想自己做,而且也相信你能做得很好,等你的皮肤好一点了,就可以自己做了。”
到了后来,当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的时候,没有什么再影响他了,他做事就更加得心应手了,也更容易专注。
不过有几次我还是失败了,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他捆着手睡觉,就让他带着婴儿手套睡了,结果一家人几乎整夜都没有睡成觉。隔几分钟,他就会被自己的手“摧残”一次,“重灾区”不是流血就是出水,然后自己难受得直哭。这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一段经历,每次想起来都有无法言表的复杂感受……
这个话题请允许我就说到这里吧!这是我在任何授课场合从来不讲的经历,借着这次写书的机会,我才有感而发,也许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我的口才再好,讲座场面再感人,始终都不愿提到这段经历,以至于很多家长学员和听众粉丝都以为我讲蒙氏,因为我本来就很“蒙氏”,看我的孩子就知道了;我本来就很幸福,听我的蒙氏幸福课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是在一次和家长的座谈中我才意识到的。
有一位看起来很沮丧的妈妈说:“我先讲讲我的经历……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遭受那么多不幸,要是像晓玲老师这样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儿子和幸福家庭该有多好。”听她说完后,我真的在那一刻动过念头(要不要讲讲自己的经历),但我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于是,我也只有淡然处之,诚恳地安慰和劝导了她一番。也许等本书面世的时候,我应该亲自送到她的家里,得到她的谅解。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样,幸福的家庭和优秀的孩子都不是天生的,它只属于对自己和孩子永远不放弃的灵魂。
温馨贴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更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消灭遗憾上,而是要尽一切可能用在享受孩子与我们共度的时光里!
爱是比磨难更强大的力量
我孩子(乳名恩恩)的病情大幅度减轻时,他已经两岁多了,上幼儿园以前病都是反反复复,这里不出疹就那里出疹。三岁后病情减轻,但一直复发,直到现在还隔三岔五发作,只是出疹面积越来越小了。我很感恩生命中在我的家庭最艰难的时候照亮和温暖过我的家人和朋友,感恩遇见激活和唤醒我内在教育潜质的蒙台梭利精神。我通过自己孩子的特殊经历,验证了科学理论,同时也推翻了许多偏激的论调,从此才有了许多教学上的成绩。
可以说,恩恩在童年虽然遭遇了一些磨难,但是有一种比磨难更强大的力量真真实实击退了它,把对他的伤害降到了最小,以至于今天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磨难的痕迹。我们能看到的是他被激发出来的某种内在的坚强和抗干扰能力(专注)。那个力量就是爱!我和他爸爸都默认,那段时光承载着我们此生到目前为止自己最有觉知的爱,我们试图用“爱”这种良药去对抗疾病对心灵的伤害,结果也令人宽慰。而至于他后来各方面的发展还算不错,没觉得缺少什么,这又得益于博大精深的蒙台梭利教育。这些在后面的章节里都会详细谈到。
球掉了,捡起来,就这么简单
说完我自己家庭的经历,再来看看别的家庭,毕竟还是健康的孩子居多。试问,如果没有像我孩子一样或者情况比之更严重的这些经历的家庭,是不是遗憾就会少一些呢?依我看,不见得。
我每年当面接触到的家庭至少有上百个,因为除了给正式学员上课,平常一有空我就会做一些公益讲座或者到企业、学校讲课,案例还真不少。间接接触的家庭就更多了,比如通过电台、电话、邮箱、微信等方式。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健康的,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身体问题和其他问题,但是每家父母都有说不完的遗憾。并没有让人觉得他们的孩子少了健康方面的麻烦,遗憾就少了多少。比如,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隔代教养产生的后遗症,不知道怎么带孩子而错过了各种关键成长期,父母自身性格不好给孩子带来的不同伤害等,遗憾数不胜数。
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以上的遗憾和烦恼。
之所以开篇就谈这个话题,绝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被动者,放弃对美好的向往,相反,我是想让你知道“遗憾是在所难免的”,你应该做一个生活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想到就要去做,不要太在乎结果。从生老病死的角度看,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生命的过程和灵魂的安放。养育孩子不注重过程,注重什么呢?很多你羡慕和看起来很成功的父母都不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没有遗憾,而是因为他们跌倒再站起来,就这么简单!
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应该向孩子学习。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如果他要捡一个球,摔几次都不妨碍他捡球。在他们充满童真的小脸上,我们看不到一点犹豫和伤感。他们实在摔疼了,顶多是哭几声,然后继续向球走去。拿到球露出笑脸的那一刻,也许脸上还挂着泪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