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运营周期规划
通常来说,运营一个商品,无论是把它定义为标品还是非标品,基本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商品策划期、商品执行期、商品推广期和商品收获期(如图2-1所示)。整个过程除了最后的商品收获期(商品收获期视具体商品而定,有些长,有些短),前三个时期的时间应该差不多为一两个月。当然,具体也要看所选择的品项及市场的竞争热度。
图2-1
现在我们在淘宝、天猫上看到的任何一款商品,它所显示的销量都是相对时间的月销量,取的是最近30天的成交件数和成交量。比如今天是9月1日,那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商品的销量指的都是从今年8月3日的当前时间点至今年9月1日的当前时间点这段时间所产生的销量,其中会含有商家8月的自然销量,以及商家8月参加聚划算、淘抢购的销量,但一定不会含有“6·18”,甚至前一年“双11”“双12”的销量。也就是说,即使先前运营不得力,甚至是销量比较一般的商品,如果集中30天的精力用心打造,也依然有可能使商品走上正轨,并在之后的销售运营过程中越卖越好。
同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商家在近30天内运营糟糕,业绩不好,那么即使过去这款商品运营得再辉煌,甚至是行业第一,也一样无法在之后的日子中获得好的展现机会。
因此,作为商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真正的发力输出周期,应该合理地集中在一两个月内(因为动态考量)。
如果在一两个月内集中自身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资源,尝试过几乎所有的方式方法都没有做成的品项或者商品,这时候运营者不应该继续钻牛角尖,非黑即白地往里挤、往里冲,而需要静下心来盘一盘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成果,然后再想一想接下来能够调整的策略和规划。
因为对于部分时间性、季节性比较强的商品,其实一年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种植的季节,也许后面投入再大的精力、再多的物力和财力,也不见得会有量级的产出变化(即使有,可能代价也会非常大)。所以倒不如撤去一些额外的附加资源,或者降低市场推广费用,仅仅维持必要的投入和保持可执行的策略,然后总结经验,等待下一年再度尝试来得更合理些。
同理,对于那些时间性、季节性并不那么强,或者说四季都能售卖的商品,如果我们在一两个月内集中所有资源都没有做成,则有可能说明这个市场大家都看得很紧,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弱,攻防博弈白热化;也有可能说明依靠现有的资源和维度只能做到现在的体量和排名,想要突破就需要有其他点的爆发。这时,作为运营者,通常就会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破釜沉舟,再坚持做一两个月的周期(继续加大投入);也可以选择战略性放弃,暂时不争这一日之长,等日后再考虑;还可以考虑守着一部分推广策略不动,同时想办法快速拿下周边类目,或者周边市场的某些商品,等自己变强时,用更高阶的资源或者流量的导入来压垮竞争对手。
这就如同古代打仗,两军对垒,攻打对方的某座城池已近两个月,但一直攻不下来,也未见得能有任何转机,这时候作为将军,可能需要坐在帐中,摊开地图,结合兵马粮草,仔细分析当前的形势,并考虑接下来的策略——是鼓励三军,破釜沉舟,志在一搏,还是暂且退兵,整顿,来年再战,抑或维持主力军队不轻易撤退,而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去攻陷对方这座城池周围的小县城、小领地,把它变为一座孤城,然后再来进攻以取得胜利……这其中有很多战略战术上的选择。
而这种战略战术上的选择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也没有哪种显得聪明、哪种显得愚蠢一说,具体要看商品、看竞争对手、看市场环境来做决定。因为一旦做成了,这就是成功案例,我们就可以“事后诸葛亮”,可能中间过程会有小遗憾,小缺失,但总会有一两个瞬间的决策是正确的且之后执行到位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运营工作,也是需要有韧劲的,没能啃下来的骨头可以先放一边,等自己更为强大时再来啃。因为没有一个运营者敢打包票说所有的商品都能一次性运营成功,即便是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大公司的产品运营经理,他们拥有平台资源、平台口碑、平台海量的客户人群,甚至平台资金,当资源倾斜时,他们也同样会有失败的可能。所以运营者对于这样的决策应该理性看待,但作为淘宝、天猫平台的商家,也应当明确地了解到,运营一个商品是有周期的、有时间目标的,集中主要精力进行运营和输出的时间段应该控制在一两个月内,或者说以一两个月为一个运营周期,来看待商品的运营。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就具体讲讲在四个阶段分别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