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公益慈善研究报告(2019): 从社会责任走向共享价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中国汽车流通企业公益慈善的认知与行为模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国家的研究者提出并不断完善KAP理论模型,以科学的方法提高个人和群体的科学素养,其中K代表“知识”(Knowledge),指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概念的了解;A代表“态度”(Attitude),指对科学知识及其社会效应的态度;P代表“行动”(Practice),指如何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行动,又分为个人行动、组织与群体行动。

具体到汽车流通行业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认识到公益慈善的重要性,但缺乏系统性知识支持。从思想认识上看,汽车流通企业普遍认识到公益慈善的社会影响力和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从专业知识储备来看,汽车流通企业缺乏系统的公益慈善知识,将公益慈善与企业社会责任(以下简称CSR)混在一起,尤其是将传统的公益慈善如扶贫救灾看作公益慈善的全部,大大缩小了公益慈善的范围;从公益慈善动机来看,主要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CSR的体现,并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倡导,对如何通过公益慈善行为及其组织活动推动企业文化发展、企业管理甚至是组织重构,缺乏更为体系化的知识支撑。

(2)态度:绝大多数企业愿意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调研发现,95.45%的汽车经销商愿意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塑造企业公民形象;95.45%的汽车经销商愿意参与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的创新活动。这种较为朴素的认知和态度一方面是企业因应政策、环境、社会的要求或基于企业、企业家自身的偏好所形成的,另一方面是缺乏对专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行为的了解所导致的认知受限而造成的。

(3)行动:绝大多数企业已开展公益慈善行动,关注领域多元,并向专业化发展。在调研中,100%的企业有CSR活动;CSR关注领域多元,包括教育(设立希望小学,提供教育奖学金或助学金)、扶贫救困(参与救灾活动,组织员工和车主捐赠衣物)、环境保护(销售安全节能汽车,减少环境污染)、志愿服务(组织车主和员工担任志愿者)、传播汽车文化(汽车文化节和汽车知识传播,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公众普及交通安全意识)、医疗救助(盲童救助,参与社区医疗)、解决就业等方面;少数企业已设立专项基金,并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聘请专业人员从事组织管理和项目运作,公益慈善活动向专业化发展。例如,山东润华集团于2011年设立“润基金”,专注于希望小学的援建;利星行汽车于2010年8月设立北京利星行慈善基金会,原始注册资本1000万元,活动包括希望小学建设及回访、图书和物资的捐赠、爱心车主发动及爱心车队组织、爱心台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