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个体发展与环境拓展的基础平台
和农村相比,城市给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条件,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技能、才能和创新能力。此外,城市激烈的职业竞争也能够让个体不断地学习,从而强化职业技能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是导致城市聚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城市作为聚落文明高级形态的重要原因。
一 城市有更多就业或谋生机会
区域性治理中心往往在城市,因此,这种治理中心的地位往往能够吸引一些行业和产业的就业人员,以及一些产业或者行业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繁荣的城市,存在诸多包容性就业岗位,或者非标准就业岗位,这给农村地区的民众以及城市的市民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城市经济活动,并分享城市经济增长的红利。这种就业通常通过两种形式体现:一是直接城市提供的工作岗位就业,二是通过给城市市民或者项目提供某些服务实现就业。随着城乡之间交通体系的完善,第二种模式的就业比例正在显著增加,特别是对于城市郊区的农民来说,通过给市民提供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比例正在显著增大。
二 城市有助于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
职业技能是就业的基础条件和要素。在市民就业或者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很重要的,而城市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一些职业资格的获得必须参加城市有关机构提供的培训,因此,城市就成为提升职业技能的理想场所。不过,我国存在职业资格培训剩余的情况,一些没有必要的资格培训,因为有关部门、协会等原因存在过度培训的情况,这增加了求职者的经济负担和就业成本。
专栏2:中国的职业培训机构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变化,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十分重要。为了加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换,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是实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1.09万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98所,职业高中3726所,技工学校2526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24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593.34万人,在校学生1599.01万人,教职工108.61万人。此外,还有很多民办的职业教育机构等。不过,由于竞争等因素,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职业教育中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总之,中国形成了体量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操作型实用劳动力。
三 城市有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
和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在交通、医疗、环境和教育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为所有市民共享,从而降低了他们谋生与发展的成本。当然,由于要素集聚等原因,城市存在房产价格过高的现象,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调整的结果,体现了要素的价值,因此,一些生存资料成本高的现象需要理性认识。
城市基础设施是有关主体选择人居环境的重要考量,这已经被众多事实所证明,在我国城市流行的“学区房”就是基础设施影响人居环境选择的典型例子。和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风险较低,或者比在乡村地区支付的发展成本更低。那些具有远见的人们更能够借助基础设施平台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以及拓展合作关系。
四 城市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资源
经验事实和实证研究显示,社会资源对于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社会资源经常用社会资本这样一个似乎模糊的概念替代。实际上,农村地区也有很好的社会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盘活的难度比城市大,换句话说,城市地区更容易盘活社会资源,从而为解决就业及其他民生问题提供支持。城市的社会资源让更多主体能够获得合作的机会,从而产生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高效利用。
总之,城市之所以被称为聚落文明的高级形态,与城市给个体提供的发展平台具有直接关系,城市拥有的这些资源和服务让城市聚落或者社区具有显著的价值,这也是城市不动产价值高于农村地区的根本原因所在。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应该充分重视开发这些聚落的价值,并在各个阶段的规划中予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