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国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和行动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全新的扶贫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扶贫实践精准施策,不断创新,形成了系列的制度和行动规划,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学龄前阶段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儿童保障政策
2011~2013年,各地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初步缓解。2014~2016年实施的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国家财政给予大力支持,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已经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同时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2011~2016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从15万所提高到超过22万所,在园儿童从2977万人增加到4264万人,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提高到75%。[3]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贫困地区儿童健康和教育扶贫工作提供指导。该规划由国务院等9个部门共同编制,将680个连片特困县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作为实施范围,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领域,实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对儿童关爱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发展权益,实现政府、家庭和社会对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和健康教育等保障得到落实。
(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计划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行动
2013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全面实施“薄改计划”;201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积极统筹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行动,持续推进“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落实。截至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000多万名农村贫困学生。[4]此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措施。教育部等15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于2012年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财政部、教育部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按照每生每天3元(2014年11月提高到4元)标准为片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2017年初,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1590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13.4万所,受益学生总数达到3600万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5]
(三)在高中教育阶段实施普通高中普及攻坚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普通高中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等内容,要求提高普及水平,优化结构布局,加强条件保障,提升教育质量,并重点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等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另外,实施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资助政策,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制度。
(四)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高等教育培养提升行动
教育部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统称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持续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
(五)在学龄后教育阶段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春潮行动”计划
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在帮扶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开展包括“特岗”计划等在内的贫困地区师资支援行动以及以“国培”计划等为主线的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行动,不断优化和提升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并对改革实施“国培”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调整“国培”计划实施范围,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下移管理重心,强化基层教师培训机构参与,确保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春潮行动”是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按照国务院要求开展的面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实施的重点是面向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组织实施各具特色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使他们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六)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与职业教育富民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面向连片特困地区先后启动实施了多项结对帮扶政策,如面向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帮扶政策、专门针对新疆南疆4个地(州)、西藏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的特殊政策等,通过组织培训、派出支教教师、教师交流等措施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提升工程。[6]另外内地少数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对口支援等政策都得到有效落实。
2012年出台的《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免费补助金的管理,确保免学费政策顺利实施。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