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近代简史
一 葡萄牙殖民势力入侵,摧毁桑给帝国
从15世纪初侵入非洲至20世纪初殖民统治结束,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对非洲侵略、统治、掠夺长达400多年,使非洲的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与破坏,使非洲人民长期陷于灾难的深渊。坦桑尼亚是这场空前浩劫中遭受苦难最深的地区之一。当然,在此期间,随着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包括与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坦桑尼亚社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入侵东非沿海地区
1497年7月,葡萄牙派出一支船队驶往印度海岸,在驶向印度的途中“发现”东非海岸一些沿海城邦贸易非常繁荣。葡萄牙人决心控制东非沿海地区。
其目标有三:一是控制东非沿海向印度的出口,以黄金出口补偿其从印度的香料进口;二是在经印度洋通往印度的航程中,他们需要在东非沿海地区建立一个中转站,如有必要船队可在那里停泊或进行维修;三是他们当时正在从事奴隶贸易,认为东非是捕获奴隶的有潜力地区之一。
葡萄牙人以炮舰政策实施了上述计划。1502年6月底,派出8艘军舰直接驶入基卢瓦港,在那里建立贸易站和堡垒,控制了基卢瓦港。一个半月以后,葡萄牙舰队占领了蒙巴萨。1503年,用武力占领了桑给巴尔。1505年,在占领索法拉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港口和城邦以后,葡萄牙人大体完成了他们控制东非沿海贸易和贸易通道的计划。1507年,葡萄牙人在索法拉修建了莫桑比克堡垒,把索法拉建成葡萄牙占领者在东非沿海地区的政治行政中心。
(二)入侵给坦桑尼亚带来的影响
从1502年占领基卢瓦到1698年被赶出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沿海地区,葡萄牙人控制东非沿海地区将近200年。
葡萄牙人占领东非沿海地区以后,把其东非沿海地区殖民当局设在莫桑比克的索法拉,控制东非沿海同印度的贸易(主要是黄金贸易),禁止阿拉伯商人到索法拉经商,这不仅切断了基尔瓦的经济命脉——索法拉的黄金贸易,而且切断了阿拉伯人同印度的贸易往来,使阿拉伯人在东非沿海的贸易受到致命打击,基卢瓦和东非沿海其他各城邦从此开始衰落。
在葡萄牙人控制黄金贸易之后,基卢瓦商人加强了同内陆的贸易往来。起初,基卢瓦和附近内地的商业联系只是一些粮食贸易。后来,根据葡萄牙人出口当地产品的情况,基卢瓦商人便向内地商人提出供应象牙、蜂蜡、犀牛角和兽皮等产品的需求,收到这些产品后转手卖给葡萄牙人。这种做法激发了内地商人向沿海商人提供商品的积极性,使已经衰落的沿海贸易有所恢复。
在占领东非沿海地区以后,葡萄牙人为建立通往印度的海上中转站,保证其占领和远洋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包括桑给巴尔岛在内的几个港口扩建了码头、船坞,建立了食品加工厂、机械修理厂等,推动了桑给巴尔岛等地的经济发展。商业方面,葡萄牙人主要是从东非掠夺象牙、黄金、玳瑁,从中国购进东非所需要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这样,桑给巴尔岛很快就成了葡萄牙人货物的集散地和过往船只的后勤补给基地。
二 阿曼苏丹国势力扩张到东非沿海地区
(一)桑给巴尔和东非海岸王国的建立
阿曼亚里巴王朝1624年建立后发展很快,1643年把葡萄牙人赶出阿拉伯半岛,1729年把葡萄牙人赶出东非沿海地区,并在东非沿海地区建立了北起摩加迪沙南至莫桑比克德尔加杜角以北的沿海地区和岛屿的海外领地。不久又向桑给巴尔派驻了军队,温古贾岛和奔巴岛逐渐成为阿曼苏丹王国海外领地的战略要地和海外堡垒。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防御形势的好转,为加强对东非沿海海外飞地的控制,阿曼苏丹赛义德·萨义德(Seyyid Said)1840年决定把阿曼首都从马斯喀特迁到桑给巴尔,他把长子赛义德·斯瓦尼(Seyyid Thuwani)留在马斯喀特管理阿曼本土事务。
赛义德苏丹喜欢待在桑给巴尔岛,到1837年他住在桑给巴尔岛和留在马斯喀特的时间几乎各半。1856年赛义德苏丹逝世,其次子赛义德·马吉德(Seyyid Majid)在奴隶贸易商和英国支持下,自立为“桑给巴尔和东非海岸王国”的新苏丹。这是他在阿曼的兄长斯瓦尼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是长子,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这一矛盾,最后按英国人建议的“一分为二”的办法得以解决:斯瓦尼为阿曼本土的苏丹;马吉德接管桑给巴尔和东非海岸飞地,建立桑给巴尔和东非海岸王国,任新王国苏丹。
(二)桑给巴尔丁香和奴隶贸易的发展
作为阿曼王国海外领地的战略要地,桑给巴尔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受到阿曼王朝的重视。1824年,阿曼王国政府宣布将桑给巴尔(一个小渔村)扩建为桑给巴尔市。到1832年,桑给巴尔市已具有一定规模。
1.桑给巴尔成为东非沿海贸易中心
阿曼是一个传统的海外贸易国,一直同东非沿海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18世纪末19世纪初,莫桑比克象牙来源的枯竭和欧美对象牙需求的增加,给阿曼人和斯瓦希里人提供了开发东非海岸德尔加杜角以北腹地的机会。阿曼王朝建立东非沿海地区海外领地,就是要抓住这个机遇,拓展海外贸易。为此,从1729年建立桑给巴尔岛这片海外领地之日起,阿曼王朝就不断采取促进发展的措施,到赛义德苏丹时期已初见成效。
第一,为控制印度、阿拉伯国家与东非海岸进行贸易的商路,1741年阿布·赛义德王朝建立后大力发展阿曼的海军力量和商业船队。
第二,鼓励阿曼人和外国商人到桑给巴尔岛经商,尤其是印度人。到桑给巴尔岛和东非海岸经商的印度人越来越多。据估计,1835年桑给巴尔岛有印度人300~400人,10年后超过1000人,到1850年增至近2000人。
第三,积极发展东非沿海地区同内地的贸易。赛义德苏丹鼓励商人向大陆内地扩张,1820年前后他还亲自向尼亚姆维齐地区派出了一个庞大的商队。
第四,赛义德苏丹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加强了同美国、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贸易联系,以得到它们的海上支持。
随着向阿拉伯、欧洲、印度、美国和远东地区出口的增加,桑给巴尔岛的贸易发展起来,不仅成为东非沿海地区的贸易中心,而且成为该地区各国货物的集散地。
2.桑给巴尔引种丁香获得巨大成功
赛义德王朝建立后不久,1812年阿曼人就从东南亚的马鲁古群岛引进和试种丁香。1827年,赛义德苏丹制订了丁香种植计划,决定在桑给巴尔岛大规模发展丁香种植,以增加出口创汇。
1828年,赛义德苏丹要求桑给巴尔岛的土地所有者都种植丁香。1840年阿曼迁都桑给巴尔后,许多阿曼人同赛义德苏丹一起到桑给巴尔岛定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开发了丁香种植园。这样,桑给巴尔岛很快就发展为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殖民地。
桑给巴尔岛的丁香种植园都是阿曼人的,其大部分属于阿曼苏丹王室。据统计,赛义德苏丹1856年逝世时,有大型丁香种植园45个,面积占桑给巴尔岛丁香种植园的一半以上;其余大部分则被他的儿子、妻妾和皇亲国戚霸占。
当地居民不愿为阿拉伯人卖命,阿拉伯人就从外边进口奴隶。整个19世纪,温古贾岛和奔巴岛一半以上的人口(10多万人)是奴隶。
在桑给巴尔岛,丁香种植发展非常迅速,到赛义德执政后期,丁香已经成为桑给巴尔岛的重要出口商品,其出口额仅次于该岛一向被视为经济命脉的象牙贸易和奴隶贸易收入的总和。到19世纪中期,桑给巴尔岛的丁香株数已达到400多万株,其种植面积占桑给巴尔岛全部耕地面积的1/6以上,每年出产丁香8000~20000吨,供应世界需求量的9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丁香生产地。随着丁香和其他农产品出口的增加,桑给巴尔变得“越来越繁荣”。
3.阿曼商人大力从事奴隶贸易
阿曼王朝统治初期,阿曼人只向波斯和阿拉伯国家贩卖少量奴隶。但18世纪以后,法国要开发它刚占领的属地,美国要开发西部地区,英国也要开发新属地,都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对奴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1811年,赛义德苏丹在桑给巴尔市设立了奴隶“大市场”,桑给巴尔市很快就成了东非沿海地区的奴隶贸易中心。1820年西非海岸的奴隶贸易被欧洲大国禁止后,桑给巴尔岛的奴隶贸易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阿曼人在东非沿海地区从事的奴隶贸易,是东非历史上的一大浩劫。据估计,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70年代,从桑给巴尔岛等东非沿海港口出口的奴隶达到250万人。据专家估计,在此期间,东非大陆内地大约有上千万无辜居民惨死于奴隶贸易。
直至1907年桑给巴尔岛宣布取消奴隶制后,桑给巴尔岛的奴隶贸易才真正得以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