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拼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上亚细亚风云

亚细亚一语是由腓尼基语“日出地”演化而来。腓尼基人的生计主要在海上,要求腓尼基人确定方位,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日出地,把爱琴海以西的地区指为日没地。

然而亚洲太大了,虽然在地理上各个板块黏着在一起,除了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各个部分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它们的共同性。与现代和后现代电信时代和网络时代不同,古代乃至近代,人类长期受着地理政治的支配,高山、海洋、戈壁、草原,足以让各个种族、各个民族相互隔绝,甚至相互对立。与欧洲不同,欧洲虽然也有众多民族,形成众多的民族国家,但欧洲在地理上,从一地到另一地没有绝对的障碍,所以欧洲很早就具备了许多泛欧罗巴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便开启了统一欧洲的进程。

研究亚洲史的人大概很痛苦,怎么才能把亚洲写在一部史里面呢?完全不同的种族,不同民族的聚集地,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信仰,中国的帝制,日本的幕府,中东的哈里发,印度的王朝,各是各的历史。亚洲的统一是毫无希望的,亚洲本来就不是一个洲。然而,在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用马蹄踏平了亚洲的山川。20世纪,日本人也要进行一次这样的征服,但人类的理性已不容许再用战争的车轮达到统一的目的。

我们一起看看这张地形图吧。

在亚洲的各个地区,天然存在许多屏障。在亚洲中部,盘踞着一片广大的山脉,把亚洲切割成几个大的板块。如果把亚细亚比作一只史前的巨兽,青藏高原是它的脊部,帕米尔高原是它巨大的头,延伸到各地的山脉就是它的四足和尾。

青藏高原南端的一条弧线,穿过中南半岛(印度支那半岛),支脉延伸至巽他群岛,将印度与中国完全隔绝,水源好像也依照天意如此分配,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中游即中国的雅鲁藏布江)灌溉着印度的广大农田,黄河和长江则流经中国。

青藏高原的北部,以昆仑山及其延长线为界线,延伸至贺兰山,终点是大小兴安岭,与之平行的是中国万里长城遗迹。这条向上弯曲的弧线,将中国的华北、东北与蒙古高原分割开来。这条线上的部分,西藏、新疆、蒙古高原(包括内蒙古),历史学家把它概括地称作上亚细亚,这是在人们常识中很少使用的一个地理名称。

上亚细亚南端是昆仑山脉,东端是兴安岭,它的西面是天山和阿尔泰山,这个地区与海洋完全隔绝,雨量稀少,绝大部分被戈壁和沙漠占据。正是这片戈壁,把草原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漠南草原(今内蒙古)和漠北草原(今蒙古国)。

横穿亚细亚五大山脉的北部,伸展至西伯利亚平原,则展现了与亚洲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遍布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发源于东部山脉的各条大河都汇聚在这里。

巨兽之脊再向西伸展,一脉山峦覆盖了阿富汗(呼罗珊)、伊朗高原(波斯),一直到土耳其,即小亚细亚,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灌溉这一地区。

南宋时的蒙古诸部

亚细亚看似一个整体,其实是一块四分五裂的大陆,还不要说在这块人类聚集地上存在不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这本小书讲述的故事或说简史,是发生在欧亚大陆最偏远的地方,即现代蒙古和西伯利亚的接壤处。13世纪初,在这里兴起了一个部落,它的活动范围只是今蒙古国东北部很小一部分。本来,草原的历史,就是游牧民族、氏族、部落为了争夺草场,互相吞并的历史,而这个后来叫大蒙古兀鲁思的氏族部落,却在上亚细亚这块地方,发动了一场统一蒙古、征服世界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