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长期以来,企业家精神这个概念一直在民间流传,从未在中央正式文献中出现。2017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家精神,表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等都有重要意义。一时间,《意见》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公开提倡企业家精神,成为党中央立足实践发展实现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目前没有明确定论。根据《意见》的基本表述,优秀企业家精神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党和国家要采取多种举措,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九大报告作了进一步提升,认为凡是企业家精神都应该激发,也应该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当前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东北振兴来说尤为如此。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企业家精神是支持企业活动、市场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市场经济健康成熟的重要标志。根据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精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首先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东北市场化程度不高,直接导致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传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经济转型发展艰难、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等一系列困难的出现。市场化程度不高表现在许多方面,企业家精神不足无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

在优秀企业家精神三个层面里,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基本保障,也是对优秀企业家的前提性要求。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东北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许多企业经营困难,一时“新东北现象”出现。面对困难,关键要保持定力和信心,勇于迎接挑战。因此,东北的企业家要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立志为家乡摆脱困境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东北篇章努力;要自觉遵守法纪,恪守社会道德规范,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降低重大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科学生活观与消费观,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通过诚实劳动带领企业进步,进一步实现社会财富的真正增值。对于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党员企业家更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3]

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是中间的关键环节,也是优秀企业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近年来东北经济出现困难,根本上的原因是内生动能不足,单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投入,已很难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东北要想实现经济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到依靠创新投入上,建立创新拉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服务结构。因此,东北的企业家要以创新为使命,激发创新激情,增强创新意识,将创新作为企业永恒的追求。应加大各种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明确创新的核心,是商品和服务品质提升,是对品质的多年专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思路,将企业生命力切实建立在优秀品质上;企业家的使命是积极开拓、追求卓越,切忌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应带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拼搏向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推动社会整体进步。[4]

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是延伸,也是优秀企业家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东北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落实,我们应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中国梦的东北篇章。因此,东北振兴不是某一方面振兴,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全方面的振兴,需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东北的企业家应眼界宽广、胸怀爱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到各项建设中来;提高奉献和服务意识,主动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人民群众解愁,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光添彩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深深扎根东北,与当地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