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研究新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时光匆匆,2018年阔步走来,35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已经定格在《西游记》研究的理性格局中,我只能以如此兴奋、高昂的姿态向“西游学”致敬。

1983年6月,从完成第一篇《西游记》研究学术论文算起,我已经在这一领域艰难跋涉35周年。其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本来想选择《金瓶梅》研究作为方向,导师徐凌云先生不同意,主要是考虑当时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因素,让我定位为中国古典名著,我于是就选择了《西游记》,从人物形象入手,一步步迈进,养成学术研究的踏实、勤勉精神、风范,越过80年代,步入90年代,幸运地遇到伯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程建、云南社会科学院蔡毅、江苏《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吴圣昔、《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遗产》编辑曲冠杰、上海《学术月刊》副主编夏锦乾等,使我的20多篇学术论文能够顺利刊出,在国内学术界收获巨大的荣誉与影响。1991年3月参与《简明中国文学史》撰写,被安徽大学中文系五大教授指定撰写《西游记》一章;《西游记》研究的巨大影响,让我从中学教师迈进大学教师的行列,此后连续在《明清小说研究》《江苏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学术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登上国家级《西游记》研究的学术殿堂。1986年11月出席全国第二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1989年7月出席全国《西游记》超前意识未来观学术研讨会,2002年8月出席第四届《西游记》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出席河南大学《西游记》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出席2006《西游记》(连云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2016年,主持6届吴承恩《西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担任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西游记》文化委员会副会长,吴承恩《西游记》研究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与苏兴、吴圣昔、李洪甫、李安纲、曹炳建、蔡铁鹰、徐习军、杨兆青、竺洪波等学人结识、交往,历经学术界的纷争、淬炼,我已经脱去青年的稚气,保持着一颗火热、敏感而平常的心,为了学术,可以牺牲诸多名利,始终保持一份对于《西游记》热诚的“初心”。无论地老天荒,无论矛盾纷争,无论名誉昭彰,我心始终向着真理,学术研究一切以理性、冷静的判断为前提,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精髓,朝着未来迈进。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西游记》,剔除非学术性的因素,以版本、作者、思想、学术史为框架,选择鲁迅、苏兴、中野美代子、蔡铁鹰等作为现代及新时期《西游记》研究的中坚力量代表,跨越国度、时代,客观评价,期望弥补现有《西游记》研究史的缺漏,为总结研究得失而张目;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抵御《西游记》研究界的不当风气,杜绝臆测、忽视学术伦理的粗俗、草率研究,正本清源,弘扬鲁迅、胡适等树立的现代学术范式,弥补古典文学研究的缺憾。本人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危机,提出“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构建“西游学”体系,以理论与运用为范畴,站在未来学的高度审视《西游记》研究,期待开拓研究新路径,为研究步入辉煌境界而努力,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本书奉献的是我35年来的对于《西游记》研究的最执着的文章,也是我对于“西游学”的实践呈现,通过对于《西游记》版本、作者、思想、学术史等方面的探索,为下一步系统完成《〈西游记〉研究史》奠定基础,是迈向历史与未来的一次冲锋陷阵的小小战役,期待方家的批评、指正!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