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琴社区工作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党建网格法

(一)界定及内涵

党建网格法,顾名思义是指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方式相结合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工作方法,即在社区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党员数量或空间范围或人口数量)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并搭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社区事务协商平台——社区党委牵头的联席会议,通过网格党支部成员实现对单位网格内民意、民需和民情的搜集,同时将社区党委决议向居民传达、解释和动员,从而建立集民意收集与处理于一体的新型基层党建机制。

党建网格法通过将社区的一切事务下沉到支部,进而关联到具体个人,实现“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以此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具体而言,党建网格法具有以下四个含义。

(1)兜住底——将支部建在楼栋。整合社区内的党员资源,搭建精细化的党组织架构,夯实党支部建设基础。2003年初,长山花园社区开创了长春市社区成规模接收企业退休回归党员的先河,一次性接受194名党员,根据党员所在楼栋划分了10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并确保每栋楼、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党支部、党小组,进而完善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的四级组织架构。

(2)罩住面——确保网格覆盖性。首先,要保证网格覆盖社区内的每位党员,将社区内所有的党员都纳入党组织之中;其次,要保证网格覆盖社区内的每个组织,社区内的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等均应接受党组织的协调与领导;再次,要保证网格覆盖社区内的每个群体,保证社区内的高收入群体、老弱群体、流动群体等所有人群都在党组织的覆盖下,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最后,要保证网格覆盖社区内的每个区域,社区内的每栋楼、每个单元甚至每户居民都应覆盖在网格中,保证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并发挥核心作用。

(3)装好瓤——发挥网格的功能作用。党建网格具有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分别对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政治功能主要是将党的方针、路线以及社区党委的决议通过“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组织架构向下传达、执行,落实到每户居民。服务功能主要是使网格党组织及成员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居民,搜集居民的需求及意见,并通过网格架构向上反映到社区党委,由社区党委讨论解决。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不是割裂的,而是融为一体的,网格传达、落实社区党委决定的过程实质也是服务居民的过程,搜集、反映居民需求、建议的过程其实也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社区自治的过程。

(4)定好框——党员活动制度化。党建网格不仅有“骨”有“肉”,还要有规有矩。“骨”是网格的组织架构,“肉”是功能作用,而有规有矩是指机制,只有健全了规矩和制度,党组织才能有序运行、开展活动、激发活力。具体是指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坚持党员学习制度,通过具体的党建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有规、有矩、有约束地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与能力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产生背景

单位制改革带动了社会治理环境的变迁,传统单位关系的解体使原本由各单位统一管理的党员队伍变得零散化,由此带来党员分布状况的变化对党组织关系管理带来冲击,也对基层党建模式的探索提出了要求。并且大量的退休党员、流动党员进入城市社区,更使得社区在基层党建方面的重要性凸显。与此同时,如何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性问题。21世纪初,长山花园社区驻区单位胜利零件厂濒临破产,单位无力组织本企业党组织开展正常的党员活动。而企业老党员政治觉悟和积极性非常高,有极强的组织归属感和学习意识,要求开展党员学习与活动的意愿非常强烈。因此,由社区承接濒临破产以及破产企业的党组织关系,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有着非常深厚的现实基础。长山花园社区在2003年便形成了党建网格法,这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

在社区实践的层面上,社区初兴阶段,社区工作人员普遍以公益岗为主,在构成上党员人数较少,基层党组织覆盖率低,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呈现边缘化态势。长山花园社区建设初期,社区承担着各种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任务繁重,但是社区建制尚不完善,存在人手不足等问题,这就导致了社区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社区事务缺乏有效处理。因此需要吸纳党员参与社区事务,减轻社区压力。同时,社区是党员的生活场,党员参与社区事务可以引领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促进社区自治发育。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党员回家

(1)一次性接收194名老党员。2003年长山花园社区在吉林省内进行了一项创新,即一次性接收194名退休党员回归社区管理。长山花园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小区,社区居民基本都是三线军工厂的职工。由于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陷入停产状态,等待着破产处理。企业虽濒临破产,但企业党组织关系依然存在,一些党员活动仍在继续。

当时,吴亚琴发现,每月8号社区内的党员都会到厂子学习。但由于社区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参与学习的党员没有钱坐车,只能步行前往。吴亚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方面,这些老党员政治觉悟和积极性非常高,虽然现实条件有诸多不方便,他们仍抱有极高的热情按期参加党员学习。这表明他们具有很强的发挥余热的意识。但现实情况较为尴尬,企业即将破产,职工各谋生路,企业实在无力组织管理这些老党员,难以满足其正常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社区建设事业初兴,千头万绪,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但社区的人员组织构架尚未完善,难以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吴亚琴认为企业党员是社区建设的最大政治资源。于是便向宽城区委组织部申请,希望能将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到社区,由社区负责组织管理。宽城区委组织部对此事非常重视,向市里提出申请。经过多次论证,市委组织部决定允许试行。就这样长山花园社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次性接收194名党员,开创了长春市社区规模性接收企业退休党员的先河。

党组织关系从企业转移到社区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老党员的作用,长山花园社区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将党组织的关口前移,建立楼宇党支部,每个楼都设党小组,每个门栋都有门栋长,建立起网格化的党组织关系。如此,这些老党员被重新组织起来,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长山花园社区发展如斯,与其密不可分。

(2)新阶段的党员回归。为激发企业党组织活力,让非公企业找到组织,让在外打工的年轻党员能找到组织、找到大家庭、得到组织的关爱,2018年2月下旬,社区党委积极扩建党支部,协调原胜利零件厂留守组负责人,将3名12年找不到组织的党员的组织关系迁到社区党委,并成立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1个企业党小组,充分利用“宽城区e支部”、社区15日党课、长春日报等线上线下平台,及时将在外打工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生活中,使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这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非公企业“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使非公企业的党员找到了组织。

案例二:白雪照华发

2007年正月十五,天降大雪,积雪颇深。当时道路破旧,地面坑洼不平,许多地方的积雪深及半米,而且天寒地冻,积雪成冰,清理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出行。按照上级要求,社区需要负责清理辖内街道。一般而言,这是社区的责任,并非居民的义务,但是社区通知之后,老党员以门栋为单位自发组织起来清扫积雪。党员们的行为对社区居民触动很大,起到了带头作用,很多居民自觉地加入清雪队伍。老党员和居民们积极工作的热情感动了所有的社区工作人员,时至今日,清雪情景依然清晰地印在社区工作者萍大姐的脑海里:“我早上过来的时候,大家已经拿着工具要出发了。他们全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说心里话当时我就有一个感觉:这要是我妈,我指定不让她去!你说磕磕绊绊的,一失手滑了找谁去?当时没有说维权啊什么的,你说万一出事了怎么办?而且都五六十岁了,哪有那么多身体都好的?但是当时腿脚不好的,甚至身体有病的,全都出去清理雪了!当时是先清社区门口的主干道,车来车往的,清理非常不方便。这样也不行啊,大家就想办法,决定用条幅拧成绳,让两个人站着划定边界。五六十人在这儿干,那两个人在把儿扯着。当时风特别大,又是风口,别提多冷了!两个站着的人(不干活)冷啊,所以就时不时地(和其他人)换换。但是换下来的人更冷,因为干活出汗湿透了。”

当时清雪的工作并不容易做,因为积雪深,工作量本来就大,而且地面坑洼,清理难度非常高,再加上零下30多度的低温,这对老人的体力与毅力都是一个考验。但是党员们都没抱怨,坚持到工作完成。这种场景并不止一次,每次大雪之后都在上演。如今,清雪场景已经成为长山花园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评价

1.学理依据

(1)组织建设是政党实现其奋斗目标的物质保证,党建网格法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法。组织建设搞好了,就能保证政党在行动上一致,使政党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列宁特别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号召将党小组“组织起来”,用新的组织形式——支部代替党小组,使共产党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政党。这对于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党建网格法便是基于党组织的建设理论,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原则,接收企业老党员,组建起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

(2)党建网格法在“块”上健全了党组织建设,通过网格建设将基层党组织的架构搭建完整,为党的事业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建工作“条强块弱”的现状。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的结构设置,主要呈现以单位党组织体系为主的“条状”框架和以社区党组织体系为主的“块状”框架。一直以来,“块”上的党建工作处于形式化和边缘化境地,单位制时期更是如此,这实际上在无形中弱化了党的领导作用。并且,基层的组织结构难以达到单位组织结构的精细、完善程度,存在较强的模糊性,这导致大多数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将组织建设和党员活动集中在社区层面,认为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指向社区工作人员中的党员,而忽视了社区居民中的党员,致使未能真正动员社区党员,发挥党员作用。基于此,党建网格法通过整合社区内的所有党员,建立起健全的结构框架,将党组织细化到楼栋,从而为党的事业提供了载体。

(3)党建网格法的提出适应了城市管理体制的变革。城市管理体制变革要求政府的行为逻辑由“刚性”的管理取向转为“柔性”的服务取向,如此,结构健全的党组织就成了作为行政体的政府与作为自治体的社区之间实现有效衔接的最为恰当的链条。并且,网格化的社区党组织深入居民生活之中,通过党员的服务行为,更有利于服务理念深化。

(4)网格化党建有利于构筑社区共同体,促进基层自治发育。单位和农村是熟人社会,而社区是陌生人社会,流动性较强,人际关系相对较为疏远。网格化党建实现了党组织与社会个体在更微观的层面上的联结,使党的影响覆盖全社区,映射到具体的个人。党员与群众间直接的沟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通过党员行动带动居民参与。居民在参与中彼此熟识,凝聚公共意识,形成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将社区打造为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居民意识到自身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身份,进而激发其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促进基层的自治发育。

2.应用价值

(1)党建网格法整合零散党员使其实现再组织化,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来自破产单位的原职工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进入社区,为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挑战。来自破产单位的原职工党员和退休党员一方面对原单位党组织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也会因基层社区与原单位在社会地位上存在差距而产生心理落差,因而在党组织关系转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抗拒力,致使其参与社区党务的积极性不高。而流动党员的变动性较强,组织关系未落入所寄居的社区,往往难以真正融入所居社区并对其产生归属感,因而对社区党务关注度较低。如此种种,导致组织关系落在社区的党员关系松散,社区党组织处于边缘化状态,严重削弱了党的影响力和领导作用。“党建网格法”的精髓并不止于组织建构严密的形式理性,还在于在建构组织过程中逐渐转变党员们的思想观念,激发其参与社区党员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组织化程度。因此,党建网格法使社区内原子化的党员实现了再组织化,并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2)一切工作到支部,党员成为社区的“脚”,深入群众生活。一般而言,根据社区规模的大小,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维持在十几人到二十几人不等,而在社区初建时期更是仅有寥寥数人。如此有限的工作人员既要承接上级层层下沉的行政任务,又要面向广大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其无力深入广大的群众生活中,很难做到切实了解居民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在此情势下,社区自治更是无从谈起。党建网格法是目前应对此问题卓有成效的良策。党建网格法实质上是为社区提供了千条“腿”,由生活在群众中间的党员收集居民的需求,然后通过组织化的程序反映到社区层次讨论决定,并负责传达、执行工作。如此,不仅仅为社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更将社区的服务端口最大限度前移,将社区与居民直接联系起来。

(3)党建网格法强化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基层党建以此为基础将党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建设各个领域,扩展了领导内容,如营造社区氛围、开展社区教育、稳定社区秩序、优化社区环境等,增强了党的领导功能,使党在思想引领、决策把关、行为表率等方面都发挥了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