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详定官得别立等
【原文】
嘉祐中,进士奏名讫①,未御试②,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③,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④,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定官⑤。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复弥之,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则详其程文⑥,当从初考或从覆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是时,王荆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杨乐道守法,以为不可,议论未决。太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封弥官⑦,闻之,谓同舍曰:“二公何用力争,从道十日前已闻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既而二人各以己意进禀,而诏从荆公之请。及发封,乃王俊民也。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
【注释】
①奏名:贡院将合格的举人名册上奏给皇帝。
②御试:殿试,礼部试之后,合格的举人还要再通过殿试,殿试合格后才算是登科,并由皇帝主持唱名,授予合格者出身,以表他们是“天子门生”之意。
③王俊民:字康侯,今山东莱州人。
④王荆公:王安石,字介甫,号荆公,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改革家、诗人,官至宰相。
⑤杨乐道:杨畋,字乐道,今山东人。
⑥程文:是指科举考试的答卷。考生需要依照一定程序作文,所以又称为“程文”。
⑦朱从道:字复之,今江苏人。
【译文】
嘉祐年间,贡院将合格的举人名册上奏给皇帝,还没有殿试,京城的人便开始妄传“王俊民是状元”,不知道这种言论是如何兴起的,人们也不知道王俊民是何人。等到了殿试,当时王安石为知制诰,和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两个人同为详定官。旧时的制度,殿试举人,设立初考官先确定合格者的等级次序,然后封弥试卷,送给覆考官审查,再确定合格者的等次,然后又交给详定官,审看初考官所定下来的等次,以和覆考官所定的等次对比:如果二者相同就确定下来;如果不同,就需要再详细阅读有不同意见的考生答卷,最后或是依从初考官,或是依从覆考官的答案,都不再另外定等次。当时,王安石认为初考官、覆考官所认定的第一名都不妥当,便想要从名册中另选一人为状首。杨乐道是个守法之人,认为王安石的决定并不合适,并未商议出结果。当时太常少卿朱从道任职封弥官,听说了这件事情,对一起主掌封弥的人说:“二公何必这般力争,我十天前就已经听说王俊民为状元,看来是事先预定下来的。二公不要再自寻烦恼。”随后二人便将各自的意见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依从王安石的意见。等到发榜的时候,状元果然是王俊民。详定官可以另外确定进士名次便是从此时开始的,后来就成了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