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体制更新,要求文化建设与之同步发展。如何建设适应新时代之新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否一定要与一段时间以来流行的所谓“解构主义”的道路保持一致,否认对价值和意义的哲学追问,否认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是否一定要以解构为前提和基础?正如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能做出自己的特殊选择一样,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可不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后现代以“解构”为主要特征的新路子?
我们认为,这是可能的。因为单独的个人,也许可能像动物一样,浑浑噩噩地生活,饥来吃饭倦来眠,今朝有酒今朝醉,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对于诸如安身立命、终极关怀、人生意义等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是关系到人类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因为发展不单纯是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出,科技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科技发展必须为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经济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尺度。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解构”,即所谓“不破不立”;为了寻求意义和价值而“解构”现存的一切价值和意义,或者说为“解构”而“解构”,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特定时期,也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工具理性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日渐成为技术的奴隶,反理性主义的出现使人能够重拾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但仅有非理性还不足以体现和维护人的真正的尊严,因为非理性本身并不能将人从动物群中分离出来,非理性也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身心自由和全面发展。后现代主义对现存价值和意义的破坏性“解构”,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所有的历史发展时期而言,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一个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沉重包袱;如果处理得好,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是财富还是包袱,关键在于我们当代的中国人怎样对它进行创造性地转换。如果说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这么一条新路子,那么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新路子是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创造性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来扬弃自身亦即弘扬什么,汲取什么,消解什么?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道、释,通过彼此融通、互补、互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可以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