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哲学论稿(哲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原始社会的宗教崇拜

殷周时期的宗教观念是从原始社会的宗教崇拜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它们之间,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变革的一面。因此,研究殷周时期的宗教哲学,就必须回溯到原始社会的宗教崇拜。中国原始社会的宗教崇拜,主要表现为四方面,即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1.万物有灵

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原始人不得不受到来自外在自然力的重重压迫和支配。外在的自然界,一方面为原始人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又以地震、林火、疾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地摧毁人的家园,危害人的生命,使原始人感到惊奇和恐惧,于是就产生了以自然物为崇拜对象的原始宗教。当时原始人的思维水平无法理解和说明这一切,只能用自身模拟的方法,认为自然界的神灵和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意志、有感情的,并且由它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在原始人看来,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有神灵,山、川、水、火以及大地上的各种动物植物的背后也都有神灵的主宰。这就是“万物有灵”的神学观念。

既然天地间的一切自然物都是具有神灵的,原始人为了求福避祸,就不能不以各种祭祀方式向自然神灵顶礼膜拜,形成原始的多神崇拜。在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原始人多神崇拜的记载。如《尚书·尧典》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类”、“禋”、“望”皆为祭祀之名,“六宗”即天地四时。这里讲的就是对多种自然神的不同祭祀。《礼记·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左传·昭公元年》亦曰:“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之。”这里讲的也是原始人的自然宗教和多神崇拜。后人们还为各种自然神起了专有名字,如驭日之神叫羲和,驭月之神叫望舒,水神叫河伯,风神叫飞廉,火神叫祝融,云师叫丰隆,雷神叫雷公等等。

2.灵魂不死

在远古时代,由于原始人不能正确地理解人体的结构,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梦境,误以为人的感觉和思维是一种可以寄居于人的身体又可以离开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于是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我国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正在从原始人群转变到母系氏族社会。在他们的墓葬中,死者身旁除了燧石、石器、石朱、穿孔兽牙等随葬品外,还撒有红色铁矿粉粒。他们认为,红色是血和生命的代表,是火和温暖的象征,撒红色铁矿粉粒,是给死者以温暖,使死者免受侵害,表示企盼死者能够复生。这说明山顶洞人已开始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到了仰韶文化时代,灵魂不死的观念在原始人那里已相当普遍,这可以从他们的墓葬中得到证明。据考古学发现,在元君庙墓葬中,内盛童尸的瓮棺口上盖着陶盆或钵,其底部钻有小孔,以供死者的灵魂出入。在仰韶文化氏族墓葬中,绝大多数死者的头部朝向西方;马家浜文化氏族墓葬中,大多数死者的头部都朝东方、面向北方。这种死者头向一致的现象,表示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要到另一个世界或者回到老家去,仍可同家族成员团聚,仍能和生前一样继续使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实际上是原始人的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想象的反映。

3.图腾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会,普遍盛行着图腾崇拜。随着原始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人们开始探寻本氏族的起源。由于原始人思维的幼稚性,他们分不清人与自然(特别是动物)的界限,往往把对氏族起源的探寻同对自然物的崇拜内在地结合起来,用一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和标志,这种名称和标志就成为本氏族的图腾。他们认为本氏族与某一些动物或植物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是由它发展而来的,把这种图腾视为氏族的保护神,敬仰和膜拜它,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在图腾崇拜中,原始氏族人多以某种动物为崇拜对象,应当说,这是当时原始人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自然界还是各种动物横行的天下,人在动物面前还是微不足道的。动物在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的同时,还不断地袭击人类,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正是在这种人类既依靠动物又恐惧动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以某种动物为崇拜对象的图腾崇拜,就不足为奇了。原始人的动物崇拜,实际上是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考古和文献两方面证明中国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从考古学发现看,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已有鸟、虫、蛙、人首虫身等图案,山东发现的东汉画像石上有半鸟半人的神物形象,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有蛙、鸟等图像,山东嘉祥县发现的汉代武梁祠石室内有一座人面蛇身石雕像等,这大都是原始氏族图腾的遗迹,都证明中国远古时代确实有过图腾崇拜。古代文献中也有丰富的记载。如相传黄帝部落号有熊氏,黄帝在同炎帝、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史记·五帝本纪》),该部落可能是以熊图腾氏族为首、六个以野兽命名的氏族共同组成的一个部落。《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朝见昭公,昭公问他东夷人的祖先少皞“以鸟名官”是怎么回事,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少皞部落最初以鸟为图腾,故少皞氏“以鸟名官”。传说商人的祖先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即燕子)卵所生(《诗经·商颂·玄鸟》),燕子可能是商人先祖的图腾。这些氏族图腾,除了某种动物外,多半人半兽,或人面蛇身,或人首虫身,或半鸟半人,都是由人类自身形象与图腾崇拜形象直接拼接而成。也有的氏族图腾是由多种动物结合而成。据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的观点,夏后氏的祖先原是以龙为图腾,但龙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以蛇为基本形象,又兼有兽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它是由多种动物图腾拼合而成的。这可能是在远古部落的战争兼并过程中,某些崇拜蛇的氏族又吸收了其他氏族图腾的某些特征而逐步形成的。

4.祖先崇拜

随着农耕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开始从母系氏族社会转向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父权制和私有财产,滋生了男尊女卑的观点。只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动物的依赖才可能有所减少,对动物的恐惧感有所减轻。于是他们不再把凶残的动物看成是一种可怕的神物,开始把氏族之神从动物身上转移到男性英雄人物的身上。据考古学的发掘,在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遗址里,已有陶祖和石祖。“祖”字从“示”从“且”,“示”是祭祀,“且”是男性生殖器形象,被视为氏族的繁衍之神。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标志着图腾崇拜的衰落和祖先崇拜的兴起。

随着祖先崇拜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男性祖先的神话传说。如古羌人氏族的祖先神炎帝被塑造成“人身牛首”,他创造了农业,被称为“神农氏”。夷人氏族祖先神太皞被塑造成“人首蛇身”,他创立了畜牧业,被称为“伏羲氏”。黄帝作为当时北方一些氏族的祖先神,被塑造成“日角龙颜”,他不但制造了舟车、弓箭,而且也制造了屋宇、衣裳,是华夏族一切文明器物的发明者。

在原始人眼里,血缘氏族由各自想象中的半人半兽的祖先繁衍出来,而这些想象中的祖先又是被神化了的男性英雄人物。实际上,不是祖先神繁衍了氏族部落,而是氏族部落创造了祖先神。马克思曾指出:“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就是原始宗教观念的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