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概念的梳理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做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示后,关于“蓝色经济”、“蓝色经济战略”、“蓝色经济区”等问题的研究迅速增加。对于“蓝色经济”概念的提出、演变及含义,蓝色经济战略如何实施,蓝色经济区如何打造等问题的研究迅速增加。为了更好地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本节首先对“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这两个概念进行梳理。

一、“蓝色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有学者考证了国内外“蓝色经济”(blue economy)概念的使用。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最早对“蓝色经济”进行表述的是1999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加拿大圣劳伦斯举行的“蓝色经济与圣劳伦斯发展”论坛,这次论坛探讨了蓝色经济在圣劳伦斯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09年6月,美国举行了“蓝色经济:海洋在国家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作用”的听证会,首次将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联系在一起。2010年,比利时学者冈特·鲍利(Gunter Pauli)出版了《蓝色经济:10年、100个创新、1亿份工作》一书,这是最早以“蓝色经济”为标题的著作。不过,鲍利对“蓝色经济”一词的使用,与“海洋经济”无关。

国内最早采用“蓝色经济”这个词语是在新世纪之后。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专家学者在讨论海产品人工养殖、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的时候,采用了“蓝色革命”、“蓝色产业”等表述。根据检索到的文献文献检索主要是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以“蓝色”作为检索词,检索到文献后,再进行人工识别,描写蓝色海水、蓝色海洋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剔除,重点关注将蓝色与海洋经济关联起来的文献。,早在1981年,国家水产总局的黄祥祺就发表了《略论“蓝色革命”》的文章黄祥祺:《略论“蓝色革命”》,《农业现代化研究》1981年第4期。,其基本的思想是:水产品的天然生产有数量极限,要发展水产业,就必须大力发展人工养殖,这可以称为“蓝色革命”。显然,蓝色革命跟海洋经济有关。后来,又有许多人发表了关于“蓝色革命”的文章。如丛子明:《“蓝色革命”与水产养殖》,《瞭望》1982年第2期;吴万夫:《蓝色革命——调整食物结构的一条战略途径》,《未来与发展》1988年第6期;杨纪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与蓝色革命》,《现代渔业信息》1989年第10期;刘卓等:《论“蓝色革命”及其对策》,《海洋开发与管理》1990年第2期。在这些文章中,“蓝色革命”重点强调发展水产养殖,尤其是海洋养殖。吴万夫在文章《蓝色革命——调整食物结构的一条战略途径》中就明确指出,“广义地讲,‘蓝色革命’是人类向水域索取食物的手段的重大变革”。之所以称为“蓝色革命”,是与20世纪60年代称为“绿色革命”的水稻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20世纪70年代称为“白色革命”的畜牧业技术的重大突破相对应的。“蓝色革命”的重点就是海洋水产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所以,20世纪80年代采用的“蓝色革命”是与海洋经济有关,并且与现在所采用的“蓝色经济”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术语。

20世纪90年代,在“蓝色革命”的基础上,“蓝色产业”、“蓝色农业”、“蓝色工业”、“蓝色支柱产业”等词语开始出现。“蓝色农业”主要指代水产养殖,既包括海洋水产养殖,也包括淡水养殖。如刘佳、聂晓阳:《耕种海洋——“蓝色农业”令人神往》,《瞭望》2000年第35期;张福绥:《21世纪我国的蓝色农业》,《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第12期;吴树敬:《洞头县加快建设“蓝色农牧场”》,《海洋信息》1994年第Z2期;杨红生:《试论我国“蓝色农业”的第二次飞跃》,《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年第4期。“蓝色产业”和“蓝色工业”就不仅仅是水产养殖的概念了,而是指与海洋有关的产业,比如海洋药物、海洋保健食品生产、海产品深加工等。王诗成:《关于发展我国“二十一世纪海洋蓝色瑰宝工程”的建议》,《现代渔业信息》1995年第11期;王诗成:《关于设立我国“蓝色瑰宝工程”的建议》,《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年第1期;于宜法:《创建技术经济一体化新机制 促进我国蓝色药物产业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陈明义:《发展蓝色产业 振兴福建经济》,《求是》1997年第14期。2000年,《沿海环境》发表了一篇题为《绿色经济与蓝色经济的交响曲——香港21世纪经济展望》的文章,“蓝色经济”一词在国内首次出现。在这篇文章中,“蓝色经济”被定义为“依靠浩瀚蓝色海洋所衍生的经济”。网虫:《绿色经济与蓝色经济的交响曲——香港21世纪经济展望》,《沿海环境》2000年第3期。

进入21世纪之后,“蓝色经济”一词在相关的报道和文献中虽然有使用,但是使用得不多,经常使用的仍然是“蓝色产业”、“蓝色农业”等说法。“蓝色经济”等同于“海洋经济”,比如陈振凯和潘宝玉在《中国“蓝色经济”生机勃勃 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头就明确指出“海洋经济被称为‘蓝色经济’”。陈振凯,潘宝玉:《中国“蓝色经济”生机勃勃 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第10期。在胡锦涛同志于2009年4月在山东做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示后,对于“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的研究掀起了热潮,对于“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战略”等词的使用逐渐增多。对“蓝色经济”的界定也各不一样。

从“蓝色经济”这个概念的发展可以看出,人们首先是重视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发展,将海洋的“蓝色”等同于“海洋”,所以在提到“蓝色产业”、“蓝色农业”等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指“海洋产业”、“海洋渔业”等。所以,“蓝色经济”一词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蓝色经济”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

二、“蓝色经济”的界定

国外学者对蓝色经济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前两种观点参考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一种观点认为,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比如在美国2009年举行的“蓝色经济:海洋在国家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听证会上,蓝色经济完全等同于海洋经济。第二种观点在传统海洋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等考虑在内,即所谓“健康的蓝色经济”(healthy blue economy)。第三种观点没有将“蓝色经济”与海洋联系起来,而是与环境联系起来讨论,比如冈特·鲍利(Gunter Pauli)认为,人类现在对自然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只有2%,98%被排放掉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基于零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可以达到100%,被称为“蓝色经济”。《“蓝色经济”概念创始人冈特鲍利走进无锡讲科普》,载《硅谷》2012年第4期。

国内学者对“蓝色经济”的界定基本上也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对于“蓝色经济”的解释,在有些综述中认为还有一种观点,即认为蓝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概念,是传统的海运行业与新近的网络经济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的经济概念。比如,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姜旭朝、张继华、林强:《蓝色经济研究动态》,《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胡加强、陈睿、李蔚:《蓝色经济建设对产业政策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不过,通过笔者对原始文献(《机遇、整合、创新:海运网引领蓝色经济大潮》,《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年第11期)的研究,认为这根本不能算作蓝色经济的一种解释或看法,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说明在蓝色经济发展中海运网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是一回事。

第一种观点将“蓝色经济”等同于“海洋经济”,认为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有些学者作了明确解释,如陈振凯和潘宝玉(2008)直接就把海洋经济称作“蓝色经济”;俞明廷给出的解释是:“蓝色经济又叫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产业,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水利用业等”。俞明廷:《什么叫蓝色经济》,《时事》2009年第6期。也有一些研究未对“蓝色经济”进行解释,但是从文章的内容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其所说的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如孟平(2003)、黄聿诚(2003)黄聿诚:《立足海洋优势 创新发展思路 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第4期;孟平:《进军“蓝色经济”》,《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第2期。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蓝色经济”是海洋经济的扩展,是将以传统养殖水产业为主的海洋经济扩展到相关的工业、制造业经济。如网虫(2000)就把蓝色经济定义为依靠海洋所衍生出来的经济网虫:《绿色经济与蓝色经济的交响曲——香港21世纪经济展望》,《沿海环境》2000年第3期。;再比如胡光宇(2011)将蓝色经济定义为“以海洋经济为显著特征,以科学利用开发海洋国土资源为根本途径,以现代海洋产业为先导,强调海陆经济优化布局统筹发展,是可持续的、公平的、先进的海洋经济”,这个定义虽然在海洋经济前加了许多修饰语,但是落脚点仍然是海洋经济。

第三种观点则将“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做了区分,认为蓝色经济比海洋经济的概念更大、内涵更丰富,是与传统的“海洋经济”有联系但是在思想观念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胡锦涛总书记做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示后,国内对“蓝色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基本上都强调“蓝色经济”是比“海洋经济”内涵更丰富的概念,是两个基本发展理念不同的概念。如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在2009年指出,“由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与传统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洋的深度科学开发和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积极推进海洋高端产业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海陆统筹布局,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强化生态建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发展。”姜大明:《把握机遇,深化合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日报》,2009年8月11日。侯英民(2009)认为,蓝色经济“比海洋经济的概念更大,内涵更丰富,它应该是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的基本特征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高度开放的、生态环保的、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它的外延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即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既包括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产业,也包括有关的科教管理服务产业。海洋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但内陆地区照样可以发展海洋产业,如在内陆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海产业,是依托海洋区位和空间而并不实质性消耗海洋资源的产业,如临海发展的钢铁、电力、石化等产业,在沿海港口工业区和物流园区的各类产业”。侯英民:《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齐鲁渔业》2009年第9期。这种观点已经将“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区分开,特别强调“蓝色经济”概念是对“海洋经济”概念的发展,而且重点是二者的发展理念不同。“蓝色经济”既强调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又强调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调、整体推进的海陆统筹发展战略以及海洋产业与非海洋产业统筹发展的战略。

综上所述,“蓝色经济”概念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形态或产业形态,不如说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以海洋为基础但不仅仅限于海洋的综合发展战略。实际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三、“蓝色经济区”的界定

在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之前,“蓝色经济”概念虽然存在但基本等同于海洋经济或海洋经济的衍生;在胡锦涛总书记指示之后,有关“蓝色经济区”的含义、定位,各种观点应运而生,基本上都将“蓝色经济区”作为一个综合概念,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蓝色经济区”的定位。《意见》指出:“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产业、涉海产业、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中共山东省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30日。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同志在阐述了“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差别之后,对“蓝色经济区”做了一个界定:“承载蓝色经济发展的经济区,是以海洋产业、临港产业、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姜大明:《把握机遇,深化合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日报》2009年8月11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海洋优势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合理配置,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侯英民:《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齐鲁渔业》2009年第9期。山东省社科院对“蓝色经济区”概念做出的所谓“山东学派”的解释,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层次。从内涵上讲,是指“以海洋经济为显著特征,以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为根本途径,以现代海洋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通过海陆统筹、资源整合、协作竞争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特色海洋经济区”。从外延上讲,“在经济区划上,是特定的陆域及其临近海域经济空间的总和;在产业领域上,涉及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海外产业;在海陆统筹范围上,包括海陆资源、产业、经济统筹;在发展内容上,是海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张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章。

所以,“蓝色经济区”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概念,也不是一个产业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地域区划、产业规划、海陆统筹并且综合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