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的未来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国际上的反社会主义学者曾为此弹冠相庆,庆祝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正当西方许多学者为资本主义的“胜利”而高呼、以为资本主义将成为“永恒”时,先是被冷战掩盖的资本主义矛盾充分暴露出来,接着是20世纪末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未一帆风顺,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遭遇恐怖主义的打击和威胁,再接着又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如果说20年前的苏东剧变重创了社会主义,那么,20年后的今天仍未完全结束的国际金融危机则重创了资本主义。“人类向何处去?”这个已经被人们追问过无数次的问题再次摆在世人面前。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自然科学的突破有关、与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实践有关,而且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都与资本主义遭遇的危机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资本主义每遭受一次危机,都会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非常巧合的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于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之际,盛行于马克思诞辰190年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60周年之时。所以,此次危机使人迅速想起了马克思,也使人们迅速想起了冷战后一直处于曲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

第一,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通过世界各种媒体,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融危机爆发后,位于德国西南边陲特里尔市的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德国新电影之父亚历山大·克鲁格决定将《资本论》拍成电影。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原民主德国的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重新竖立了重达30吨的马克思雕像。据新闻报道,西方国家许多政要也在读马克思的著作,并公开表示赞同马克思的部分观点。就连宗教人士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给予了主张无神论的马克思正面评价:“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罗马教皇也赞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绝佳的分析技巧”。还有许多著名学者也加入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之中,国际范围内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学术讨论会也在不同地区召开。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危机也使西方一些学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伴随危机热起来的“为什么是马克思”?

第二,危机使人想起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每当资本主义遭遇危机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自然也就想起“社会主义”。危机过程中,当西方国家纷纷向银行注资试图拯救本国经济时,国际舆论甚至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大合唱”。当美国政府用7000亿美元救市时,美国舆论则称这是“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欧美各国采取的救市行动,欧元太平洋资本总裁施夫说:“这项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标志着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前德意志银行高管罗杰·依伦伯格用“我们已经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来评论美国政府对这次华尔街危机的反应。参见《外媒称美国大步迈向美国特色社会主义》,载《环球时报》,2008-09-24。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批评布什对美国私人金融公司进行预算支持的决定,他用嘲讽的语气说:“布什同志开始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危机也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走出危机的方法和途径。在这种探索中,“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和“21世纪的社会主义”成为替代现有资本主义的最佳方案。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塞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以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西方为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西方正在走向金融社会主义。不仅如此,他还主张这种公有制“需要从金融行业扩大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在目前私有化的情况下,“欧洲和美国有很多产业和服务性企业不能在全球经济中存活”。塞尼特甚至断言:“在当前形势下,西方经济无法自我维系。就我们所知,私营企业是一台制作粗糙的笨拙机器,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它就会减少机遇,降低员工的生活水平。”[英]理查德·塞尼特:《西方应走社会主义道路》,载《金融时报》,2008-10-16。有的西方学者认为,美国这次金融风暴导致的经济危机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失败,美国无论从哪方面讲都逃不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局,美国共产党也正借此机会,探索“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西方有些学者甚至在讨论美利坚合众国(USA)是如何演变成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the United Socialist States of America, USSA)的。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演变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社会主义仍然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理性分析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更美好社会的设想是科学的,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那种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的断言已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

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一“老祖宗”确实丢不得,丢了就会丧失根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违背不得,否则我们就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但问题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研究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并找到解决危机的出路,如何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无疑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见中央政府门户网,2011-07-0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虽然给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带来了系列挑战,但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发展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再度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热。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如果从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已经形成和发展了近500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如果从巴黎公社革命算起,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如果从俄国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已经一个多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之奋斗已经快一个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也超过了半个世纪。社会主义给整个人类历史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乌托邦(Utopia)

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