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两个必然”的思想既不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必然”的思想以来,世界已跨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不可否认,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例如它已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且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由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变成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者;为了活命,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少政策调整,像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利用税收调节再分配等;它们的科学技术获得长足进步,第三产业勃兴;它们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行资本扩张和增值;等等。这些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使其自身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使少数国家至今还相当繁荣和发达。正如一些欧美学者所指出的,当“跑马圈地”式的、“蒸汽机式”资本主义走入瓶颈,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通过罗斯福新政挽狂澜于既倒;当战后“老欧洲”百废待兴、劳资矛盾让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矛盾仿佛变得不可调节之际,福利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并迅速风靡世界,欧盟模式更一度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当福利国家效率低下的弊端逐渐凸显,低福利、高效率,崇尚竞争和个人奋斗,主张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美国式市场资本主义重又魅力凸显,并成为福利国家竞相效仿的改革“标本”。一次又一次的资本主义“自我修复”让许多人自信地以为,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即便出现什么问题,它也会自行找到应对之策,从山重水复变作柳暗花明。
然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不触及所有制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其作用终归是有限的。不管资本主义变出多少花样,其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未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已经“冰释”,而是依然存在,而且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资本集中愈演愈烈,这一矛盾只能更加尖锐化。
20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解除管制的步伐加快,信贷和举债经营迅速发展,股市一度繁荣,让人难识真面目的金融创新泛滥成灾。1992年欧洲出现汇率机制危机,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的破产和美国金融危机,让华尔街风格浓厚的美式资本主义被拉下神坛,低福利、高效率,崇尚竞争和个人奋斗,主张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美国式市场资本主义,最终释放出无人能驾驭的“次贷”猛兽,欧洲人当时幸灾乐祸地认为,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即理想的资本主义模式应该是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而非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然而,接踵而至的欧洲债务危机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西方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生命力。金融危机以及为反危机而实施的紧缩财政措施,使资本主义社会久已存在的福利、就业、移民等问题凸显、激化,导致民众不满。据德国媒体报道,2011年6月,欧盟国家15~24岁的青年失业者总数超过500万人,平均失业率为20.5%;西班牙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分别高达45.7%和38.5%。大批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对社会不满、对政府失望、对前途迷茫。由于就业岗位仍然稀缺,欧美中产阶级家庭的福利吃紧。作为华盛顿的智库,政策研究所2011年发表报告指出,平均来看,美国大企业CEO在2010年的收入为1080万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28%。普通工人的工资则为33121美元,只增加了3%。按照这种水平,CEO的收入比雇员高出325倍。由于债务和赤字急剧增加,工业化世界的各国政府被迫削减保护穷人的社会福利开支,民众示威游行不断。2010年以来,先后爆发了希腊反紧缩示威及骚乱、法国数十万民众反对提高退休年龄游行和多行业大罢工、英国民众抗议学费上涨、西班牙民众抗议高失业率以及全欧反对削减社会福利大游行等大规模抗议活动。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不只是因为福利被削减、生活水平下降,更是为了反对社会不公,反对让普通民众为资本家的贪婪和政府的无能埋单。经济、就业和社会问题的压力,迫使许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一个此前他们很少考虑而如今却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吗?
种种现象表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因此,“两个必然”的规律或早或晚都要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