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率的专利联盟: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言

序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专利联盟(patent pool)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愈益关键的角色,已经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标准的一种范式。专利联盟引起了许多世界顶级经济学教授的关注,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夏皮罗教授、吉尔伯特教授,哈佛商学院勒纳教授以及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泰勒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精辟研究。本研究对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专利联盟形态进行了理论提炼和抽象,对专利联盟三大主题“竞争效应”、“创新效应”和“形成困境”(coalition dilemma)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利联盟竞争效应研究。结合专利关系(横向)和垂直结构(纵向)两方面的扩展研究成果,构建了一系列分析专利联盟竞争效应的理论模型,包括单一市场结构下专利联盟竞争效应、基于差异化产品的专利联盟竞争效应、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竞争效应、基于网络效应的专利联盟竞争效应以及基于不同标准的竞争性专利联盟竞争效应等理论模型,对专利联盟促进竞争和反竞争的各种情形进行了较深入和广泛的讨论。

(2)专利联盟创新效应研究。引入多样化的专利关系、竞争性技术标准等情境,构建了一系列分析专利联盟创新效应的理论模型,包括基于数量比例分配规则的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多样化专利关系框架下的专利联盟序贯创新效应、专利联盟累进创新效应、基于不同标准的竞争性专利联盟创新效应模型,分别从“事前”和“事后”视角较深入和广泛地讨论了专利联盟对盟内企业及盟外企业研发的激励和阻碍作用。

(3)专利联盟形成研究。构建了一系列分析专利联盟形成困境的理论模型,对影响专利联盟形成的条件和因素进行了较深入和广泛的讨论,包括基于进化博弈的专利联盟形成模型、基于双标准联盟条件下的专利联盟形成模型、基于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专利联盟形成机制模型以及基于专利联盟定价权分配的专利联盟形成模型。

本研究丰富了专利联盟理论的研究内容,对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专利联盟形态进行了理论提炼和抽象,填补了现有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缺口。同时,本研究丰富了专利联盟理论的研究方法,引入机制设计、演化博弈等方法,突破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理论模型的构建更为缜密、精确,研究结论更为扎实、更贴近现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