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学引论(Introduction to Morality Sociology)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

通常认为,道德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是与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埃米尔·迪尔凯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参见宣兆凯:《道德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1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张宛丽:“道德社会学”词条,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27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其实,道德社会学诞生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它的胚胎已经成熟,在一切实质上,都已经取得了后来的形式。到了迪尔凯姆那里,这个初生的婴孩,既老练又娇嫩。

道德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以前,西方社会思想史、西方哲学史、西方伦理思想史关于道德的研究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理论遗产。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西方伦理思想和各种道德学说的源头。古希腊人早期的道德思考,主要体现在希腊神话中对神、神话英雄的行为及人格魅力的颂扬。当这种价值体系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时候,立足于合理主义精神的自然哲学便脱颖而出,即以泰勒斯为始祖,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自然哲学家”的先贤们所进行的一种关于自然世界的合理性解释。然而,在自然哲学里,关于人的思考、人是如何适应并接受这个自然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取向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苏格拉底则从目的论世界观出发,呼吁人们“不仅只是活着,而且要活得好”,即人要追求“善生”理想,其实是道德思考的人文关怀的转向。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道德追求概括为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德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幅全体国民进行社会分工,接受“哲学王”统一领导的理想国家的政治蓝图。亚里士多德道德思考的出发点是对人的特有活动性质的关注,并认为伦理学与政治学的研究只能获得粗略的确定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现出理性主义的传统,而且侧重美德研究,注重道德的社会性要求。到了希腊化时期,即从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到罗马共和国解体的300多年,道德研究以不同形式倡导个人价值,高扬个人的独立及其他基本权利。“在这个沿袭前人并无创造力的时代,形成研究中心的完全是个人伦理学。”[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22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从希腊化晚期开始,犹太教内部产生了基督教意识形态,公元2世纪以后,这种基督教意识形态成为主流,并发展成为基督教神学伦理学或神学道德哲学,托马斯的基督教神学伦理学体系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伦理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它代表了13世纪基督教会在获得对世俗王权的决定性胜利之后试图建立一个基督教一体化世界的基本构想,找到了“在上帝的预定和人的意志自由、信仰与理性、神恩与自然、人的活动的彼岸目的性和对尘世幸福的追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平衡点”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14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欧洲中世纪持续千年,到14世纪末,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使得理性与科学的信仰呈现给了现代社会。近代科学在16和17世纪取得巨大进步,尊重事实、注重经验和理性的科学精神也蔚然成风。欧洲的17世纪也是方法论觉醒的世纪,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就是最重要的表现,理性主义伦理学从笛卡尔开始,在斯宾诺莎的道德思想中得到系统发展,并通过莱布尼茨对德国以及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源远流长的西方道德研究的理论传统,成为道德社会学建立、沿续与发展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