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企业理论框架
采用二元分析视角时,我们会看到什么?
通过一个组织的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的相互关系来判断该组织是不是社会企业是当下较多采用的一种做法。我们称之为二元分析视角。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社会企业就是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当我们专注于一个组织的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时,会发现形式多样的组织,如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福利企业、国有企业似乎或多或少都具备社会企业的某些特征。这些组织都采用某种商业手段解决某种社会问题。那么它们都是社会企业吗?社会企业是一个具有区分性特征的新型组织形态,还是一种对所有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做法的统称呢?这可能是二元分析视角带来的第一个困扰。我们认为,二元化的理解方式还会造成其他更大的问题,具体原因会在后文中阐述。这里我们首先想知道,如果通过二元分析视角来理解主流文献会得出怎样的结论。我们发现现有研究可以分为三种流派:社会目标优先派、社会商业均衡派、社会目标唯一派。
社会目标优先派认为社会企业的商业属性是必要的,但其社会目标应该优先于商业目标。商业行为居于服务社会目标的从属地位。已有文献中的典型表述包括:社会企业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但是社会问题永远是企业的核心;社会企业是依据主要社会目标从事商业活动,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社会企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社会创新,可以开展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必须服务于社会活动。社会目标优先派所认定的社会企业组织形态包括:合作社(co-operative)、协会(association)、交易型非营利组织(trading NPO)、社区企业(community enterprise)、发展信托公司(development trust)和公平贸易组织(fair trade organization)。
社会商业均衡派认为社会企业的社会和商业目标处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共同构成社会企业的核心目标。典型的表述包括:社会企业是结合且平衡商业和社会两种逻辑的企业,在企业中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同等重要;社会企业是平衡社会价值创造和项目可持续的一类企业,强调的是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均衡;认为社会和商业两种目标在社会企业中应该“平起平坐” 。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对美国情境中的共益企业(B-Crop)、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L3C)、灵活目标公司(flexible purpose corporation),以及对英国社区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的研究。例如,共益企业由于统一了社会逻辑与商业逻辑,从而被认为符合对社会企业的界定。少数社会商业均衡派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在具体项目层面也可能是社会企业的一种形态。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是一种在项目层面采用混合价值(blended value)来实现社会目标的方法,即通过在传统企业内部进行社会创业(social venture)或者与外部机构合作来实现社会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均衡地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具有社会企业的特征。
社会目标唯一派认为社会目标是唯一的组织目标,对社会企业的界定应该弱化甚至不包括商业目标。这一流派认为社会企业并不一定采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标,也不一定从事商业活动,而是可以通过稳定的捐赠或外部资助来实现组织的财务可持续。社会企业可以销售产品或服务,也可以通过政府项目、基金会和作为母机构的非营利组织来获取外部资金。社会目标唯一派认为社会企业组织形态可以包括非营利公司(non-profit corporation)。美国法律体系中的社会组织包括慈善组织(charitable organization)和非营利公司(non-profit corporation)。美国政府将非营利公司与营利公司都交由州秘书长(secretary of state)下设的公司部进行注册和管理。非营利公司要像营利公司一样具备清晰的运营机制、管理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利润不能分配,要明确解散后的资产分配方式,在指定社会领域工作享受税收优惠以及政府的专门资助。与传统的非营利公司相比,社会企业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可以看到,即便只是分析社会和商业两个元素,学者对社会企业的理解已经十分不同,甚至彼此矛盾。社会目标优先派和社会目标唯一派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能算是社会企业。而社会商业均衡派则不介意把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看作平衡社会和商业逻辑的社会企业。社会目标优先派和社会商业均衡派强调商业模式和经营活动的必要性,但社会目标唯一派却不认为获取市场经营收入是成为社会企业的必要条件。那么问题来了,当人们说社会企业就是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时,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是说商业手段要始终服务于社会目标,还是二者同等重要,要维持一种均衡状态?是说社会企业必须依靠经营收入自给自足,还是社会企业不必如此但需要采取类似商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显著社会价值的商业企业、依靠稳定外部资助的公益组织是不是社会企业呢?二元分析视角给出的答案是: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这一视角看似简单明了,实际上却为人们依据经验和利益诉求采取不同解读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