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沧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一、沧州历史变迁与行政区划
1.地名溯源与建制变迁
“沧州”因临沧海而得名。“沧州”一名始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延昌四年(564年),一场“大乘”农民起义不但震动朝廷,而且直接催生了“沧州”。“大乘”农民起义兵锋所向,冀(今冀州)、瀛(今河间)二州首当其冲,直到熙平二年被镇压。随后,北魏政权派宗室大臣、黄门侍郎元洪超前往当地安抚百姓。回朝后,元洪超向朝廷进谏:“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也就是在熙平二年这一年,统治者从瀛州、冀州各划出一部分另设一州,因濒临沧海,故取名“沧州”。
沧州的盐业自汉代起便驰名天下,“万灶青烟皆煮海,一川白浪独乘风”描绘的就是当地盐业生产的盛景。唐后期,沧州已发展成人口逾10万的重要城市。可惜的是,明朝靖难之役,使沧州古城(位于今沧县旧州)毁于战火,不得不将县城迁到长芦。如今的沧州市,就是在长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始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于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唐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沧州。北宋又改为景城郡,后废。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销并入沧县。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2.现有行政区划
沧州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167个乡镇(其中镇73个、街道办事处20个)。(见表3—20)
表3—20 沧州市现有行政区划
另外,沧州市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渤海新区(包括原中捷农场、南大港农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沧州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沧州渤海新区辖区包括黄骅市、海兴县、中捷产业园区(保留中捷友谊农场名称)、南大港产业园区(原南大港农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化工产业园区),于2007年7月成立,面积2375平方千米,海岸线130千米,总人口54.6万。
二、沧州自然环境与人文
1.位置境域与交通
沧州地跨北纬37°29′~38°57′,东经115°42′~117°50′,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距首都北京240千米,距天津120千米,距省会石家庄221千米。沧州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黄骅港和朔黄铁路的建成,黄骅港成为西煤东运新通道的出海口和冀中南、晋陕蒙部分地区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沧州自古有水旱码头之称,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京沪(北京—上海)铁路、京九(北京—九龙)铁路、朔黄(朔州—黄骅港)铁路、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石黄(石家庄—黄骅)高速公路、保沧(保定—沧州)高速公路、津汕(天津—汕头)高速公路,以及北京—福州、北京—广州、山海关—深圳、黄骅—银川等国家级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廊坊—沧州高速公路、北京—上海高速铁路在沧州境内通过,构成了沧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中国特大跨世纪工程——黄骅港,距日本九州港900海里,距韩国仁川港480海里,是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的国际港口,也是中国目前港口建设中一次性投资最多、工程规模最大的项目。工程全部建成运营后,将成为集煤炭、原油、成品油、杂货、化工、客运、集装箱为一体的中国北方综合性枢纽大港。
沧州通信设施完善。本地现有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776.5万门,长途业务电路8万个路端。数据通信端口24724个,数据多媒体用户达15万户。各种网络功能和通信手段日臻完善。可提供六大类五十余种业务服务。全市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9万门,与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100个国家及港澳170多个运营商实现了自动联网漫游。
2.地质地貌、气候与物产
沧州地处广袤无垠的冀中平原东部,地势低平,起伏不大,海拔最高17米,最低2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西部是太行山山前冲积扇面的一部分,中部是由黄河、漳河、滹沱河、唐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东部为渤海潮汐堆积形成的滨海海积湖积平原。
受纬度和地形影响,沧州表现为明显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581毫米。年积温4785℃,无霜期181天。降水、气温的季节分布及气温的昼夜差别较为明显。
沧州特色自然物产颇多,主要包括:渤海梭子蟹、渤海对虾、渤海驴、河北草鹅、吴桥棉花、沧州蜜枣、肃宁西红柿、南皮苜蓿、白洋淀菱角、黄骅毛蚶、黄骅冬枣、泊头鸭梨、沧州金丝小枣等。沧州特色食品多,主要包括:沧州火锅鸡、沧州涮羊肉、白洋淀熏鱼、沧州羊肠子、沧州“狮子头”、交河煎饼、南皮窝头、白棒子甜瓜、吴桥宫面、任丘茄子饼、油酥烧饼、河间驴肉火烧、连镇烧鸡、白洋淀松花蛋、青县冬菜等。沧州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包括:献县草编、兴济白草辫、白洋淀苇席、肃宁裘皮、献县补花等。
3.自然资源
(1)文化旅游资源。
沧州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共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4个,景点88处。沧州铁狮子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沧州古老“铸造之乡”铸造艺术的神韵。海兴小山火山遗迹、东光铁佛寺、沧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宫、武帝台、鄚州庙、盘古庙等古迹独具风姿;“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沧州市现有湿地19万公顷,各种鸟类270余种,有101种受国家保护的候鸟。沧州的吴桥县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已被文化部确定为国际赛场,“吴桥杂技大世界”为国家4A级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民俗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2)农业资源。
沧州有耕地1241.4万亩、草地60万亩,是河北省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是京津无公害蔬菜主要供应基地和中国北方知名的优质牧草基地、畜牧生产基地。沧州是著名的“鸭梨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冬枣、鸭梨等土特产以其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全市年产红枣43.5万吨、鸭梨46.5万吨。沧州还有待开发利用的荒碱地200多万亩、沿海滩涂52.7万亩、低产盐田40万亩,可全部转化为建设用地。
(3)海洋石油资源。
沧州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282亿立方米,开发潜力非常可观;沧州是全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盐田面积达45万亩,年产量达200万吨;沧州拥有129.7千米海岸线,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已具规模,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其中,渤海对虾、梭子蟹享誉海内外。
(4)电力资源。
沧州市电力资源充裕。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容量480万千瓦发电项目,一期工程2×60万千瓦燃煤机组1#机组于2006年底建成投产,2008年并网发电,2#机组于2007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4×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也于2010年建成投产。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300万千瓦,将为沧州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5)水资源。
沧州市区南部建有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的大浪淀水库。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纵贯沧州南北的大运河将作为重要的输水通道,可为沧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4.人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沧州市常住人口为713405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19661人,增长6.25%,年平均增长率为0.61%;男性占51.12%,女性占48.88%。其中,新华区、运河区、沧州开发区常住人口共536793人。沧州是民族大市,目前共有44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超过22万人,占全省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沧州的回族有丁、于、万、马、王等56姓,共17余万人。回族人口分别占全市总人口和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9%和91%,分布于17个市(县、区)、2个农场和214个乡(镇、办事处)、1468个村(街)。全市建有孟村回族自治县和杜林、大褚村、李天木、捷地、孝子墓、辛集、羊三木、羊二庄、新村、果子注、刘庄、本斋共12个回族乡。
沧州的语言文化结构具有多元性,总共有四个方言区,其中南部东部属汉语官话系统次鲁方言区,中部是本土方言区,北部属天津次方言区,西部则属华北官话系统冀中土话群,依这四个方言区也形成了形态不尽相同的文化板块。纵贯全境的京杭大运河,既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一条文化的传输带,使沧州的地缘文化较早接受了先进文化的浸染。同时,海洋文化与内陆平原文化的融合、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的交汇;更形成了沧州人文性格中最突出的因素。
沧州历史文化悠久,特色突出,历史名人众多。沧州自古多出文官武将、豪侠志士,还涌现出众多的文人学士、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如战国神医扁鹊、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两广总督张之洞、宣统皇帝武师霍殿阁、武术大师霍元甲、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等。
沧州具有十大“沧州名片”:石油之城、管道之都、黄骅港、铁狮子、大运河(沧州段)、沧州武术、吴桥杂技、金丝小枣、诗经传承地、纪晓岚。沧州具有五大特色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诗经文化、纪昀文化、千童文化。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流传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断改进或创新,故虽一门类,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动作招式数量不一,演练速度亦不尽相同。但同一门者,其风格特点仍保留不变。
中国的杂技,就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和在海内外的影响而言,最著名的要数沧州吴桥杂技。沧州吴桥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南端,共有449个自然村,杂技艺术在沧州吴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的杂技团体里有沧州吴桥籍杂技艺人。另外,沧州吴桥还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门培育杂技人才的中等艺术学校——沧州吴桥杂技学校,该校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马戏学校联合会的成员。
沧州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文化的发源地。汉儒毛苌在河间国(现河北境内)北部设“君子馆”(今河间市君子馆村)招徕四方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承其家传,不仅诵其诗,而且解其义,对《诗经》颇有研究,得到河间国国王刘德的宠爱,封为博士,从此,毛苌在河间的君子馆、诗经村、三十里铺三处讲学传经,传习弟子(诗经村、君子馆村由此得名)。当时,全国讲《诗经》的就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内容有误,故鲁诗亡于西晋,齐诗魏代亦亡,韩诗无传人,三家皆废。唯有毛诗“最得其精”,尊为“六义宗工”,流传于世,对历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被誉为诗歌之源。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诗祖,在毛公卒葬的三十里铺修建了毛公祠及毛公书院,1937年被日寇破坏。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奕道人,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是清朝乾嘉时期一位居高官、享盛名、执学术牛耳、为士林宗仰的伟大学问家、思想家、文学家、编纂家、评论家和诗人。在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也称得上是一位真正博学多才的文化巨人。他殚精竭虑总纂成的《四库全书》,共七万九千卷,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和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千童镇位于盐山县城南20千米处,南面与山东省乐陵市隔河相望,沧(州)乐(陵)、武(强)千(童)两条省级公路分别在镇中心交汇而过,北达京、津,西至石家庄,南到济南,交通便利。近几年来,随着对“千童文化”的研究和深入开发,“千童文化”和民间活动“绑信子”在国外轰动很大,来参观考察的国内外客人络绎不绝,千童镇有“中国历史第一侨乡”的美称。千童镇系西汉所建古老千童县城,自古就是商贾重镇,拥有悠久的“千童”历史文化。千童镇在历史上州治县治长达841年,由于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从这里起航,求长生不老之药,漂洋过海,东渡成功,移民侨居日本,开创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之先河,故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侨乡”。在民间有源于汉代的“千童信子节”,即在农历3月28日徐福千童出海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逢甲子年举办一次,每60年一个轮回。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尤其是挑选体强胆大、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衣着古装,绑在十五六米高长杆支撑的微型舞台上表演,登高望远,以示怀念和召唤东渡的亲人。“千童信子节”被专家学者称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从1993年开始,在农历3月28日,由盐山县在千童镇举办“千童文化节”,每5年一次。
三、沧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001—2013)
1.国民生产总值状况
2013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811.9亿元,同比增长10.6%,分别高于全国(7.8%)和全省(9.6%)2.8个和1个百分点。2001年到2013年,沧州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62.32亿元,平均年增加值1581.72亿元,平均年增长12.55%。(见表3—21、图3—23~图3—26)
表3—21 2001—2013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GDP)
图3—23 2001—2013年沧州市GDP发展状况
图3—24 2002—2013年沧州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图3—25 2001—2013年沧州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2.财政收入状况
2012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0.4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2.6亿元,增长22.4%。全市国税收入249.29亿元,同比增长14.05%;地税收入119.42亿元,同比增长18.07%。(见表3—22、图3—27)
图3—26 2001—2013年沧州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表3—22 2001—2013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
图3—27 2001—2013年沧州市财政收入状况
3.城乡人均收入状况
2012年,随着“惠民生”政策的落实,以及各类补贴发放到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5元,比上年增加2430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7514元,比上年增加974元,同比增长14.9%。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83元,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335.7元,增长6.8%。
2001年到2003年,唐山市城镇居民人均累计可支配收入161876.1元,年平均12452.01元,年平均增长11.55%,增长幅度呈现分阶段抛物线状;唐山市农村居民人均累计可支配收入59329元,年平均4563.77元,年平均增长9.84%,增长幅度也呈现分阶段抛物线状。(见表3—23、图3—28~图3—29)
表3—23 2001—2013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城乡人均收入)
图3—28 2001—2013年沧州市城市人均收入状况
图3—29 2001—2013年沧州市农村人均收入状况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2012年,沧州从整体经济构成看,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6%、消费贡献率为37.6%、净出口贡献率为0.8%;投资、消费、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5、4.0、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0.1亿元,同比增长22.0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506.5亿元,增长26.24%;农村投资完成443.6亿元,增长9.71%。在城镇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93.8亿元,占65.97%,同比增长33.4%。其中,化工行业投资完成202.64亿元,同比增长45.62%。房地产投资小幅回落,全市房产开发投资完成150亿元,同比下降1.8%。
2001年到2013年,沧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390.62亿元,年平均876.20亿元,年平均增长28.15%,总体投入大,增幅呈现抛物线状。(见表3—24、图3—30)
表3—24 2001—2013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固定资产投资)
图3—30 2001—2013年沧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5.引用投资状况
2012年,全市直接利用外资39318万美元,同比增长35.9%。新批“三资”企业合同总金额134517万美元,同比增长158.9%,新批“三资”企业合同外资额49469万美元,同比增长124.2%。
2001年到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4亿美元,年平均1.8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6.17%,但增幅不平稳,三次出现比上一年负增长的情形。(见表3—25、图3—31)
表3—25 2001—2013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引用投资)
图3—31 2001—2013年沧州市实际利用外资状况
6.社会消费品零售状况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5亿元,同比增长15.6%。城乡市场稳定较快增长,城镇发展快于乡村。城镇实现零售额559.3亿元,同比增长16.3%;乡村实现零售额220.1亿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快于乡村2.6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商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6%,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5.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7%,日用品类增长45.1%。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保持旺销。伴随着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个人享受型、保健型商品销售非常活跃。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7.4亿元,增长41%;中草药及中成药品类实现零售额2.1亿元,增长41%;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2.7亿元,增长31.6%;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2.6亿元,增长34.9%。
2001年到2012年,沧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4449.39亿元,年平均370.78亿元,年平均增长15.39%,增长态势呈现整体上扬趋势。(见表3—26、图3—32)
表3—26 2001—2012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3—32 2001—2012年沧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状况
7.进出口状况
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3.34亿美元,同比增长8.65%。其中,出口总值2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7%;进口总值2.36亿美元,同比下降11.33%。
2001年到2013年,沧州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166.3365亿美元,年平均12.8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9.20%,但增长态势波动较大。(见表3—27、图3—33)
表3—27 2001—2013年沧州经济发展状况(进出口)
图3—33 2002—2013年沧州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状况
注释
[1] 唐山政府网站是这样的说法,参见:http://www.tangshan.ccoo.cn/bendi/info-7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