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成中英文集·第八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易经》管理的运用

《易经》是群经之首。在历史上,这个系统决定了中国人的思想方式,是奠定思想基础的著作。

儒家、道家、法家、佛家都受了《易经》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把《易经》管理当做中国管理最重要、最基础的模式。即使就未来的趋势看,全世界的管理,也将走向这条大同之路。

一、任何事物都看成两面

《易经》并不难学习,但由于时代的久远,人们对它存有神秘感,加上其本身文辞为一般大众所误用或小用,因而《易经》包含的治国平天下的大用就被人忽视了。

管理亦是治国平天下的一部分。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做官,但是在企业界里,把一个公司营运得顺利兴隆,也像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富强安乐。

做一个有能力的经营者,或一个称职的总经理,或即使不做领导者,而仅去评价一个主管是不是能解决问题的好主管,《易经》管理学都有大用。可惜一般都将《易经》大材小用,包括民间流行的对《易经》之用,如卜卦算命,星占堪舆等。

《易经》管理应如何了解?

《易经》管理把任何事物都永远看成两面。若是只看到一面,必然只是看到一件事物的表面,或一件事物的正面。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既然是体,就有很多面,看到的那面就叫正面或显面,看不到的那些面可能被视为正面的反面,或显面的隐面。如果再往深一层看,我们当可发现有反面的正面,反面的反面,或许反面的反面也就是我们原来所看的正面,但也可能不是,因为事物不但是一个体,还是一个具有多面且能变动其面向甚至本质的体,每个事物都会因时、因地、因人、因需要、因环境等许多因素而有所变化。一种可能是其体未变而面变了,另一种可能是面变而体也变了。当然,也有另外两种可能:面不变而体变,体、面均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维持不变。

二、能还“元”则进可攻退可守

变,就不止一个面,有变,才会说这个面跟那个面不一样;而面不一样,体也就可能不一样。好比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读书,读书的这个学生是“体”,体没有变,但“面”变了,因为在每一个阶段,这个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一样,学习的东西也不一样。一旦学生走入社会,他可能成为企业家、成为律师,或成为科学家。那时他整个人的内涵、价值观、信仰都变了。

这种变与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时的变完全不一样,这是“体”的变。社会上的体也不只有一个体,而有很多个体,这些体是从“元”里来。我们说:“一元多体,一体多面,一面多用。”也可以说很多“用”可以归纳成一“面”,很多“面”可以归纳成一“体”,很多“体”可以归纳成一“元”。

企业的发展就是从“元”走向“体”,发展成功就变成很多个体,好比很多个关系企业。体有很多个面,如:一个公司的生产、财务、管理、市场、公关,都是面。面里又有上、中、下阶层的分别。立体来看,每个阶层的面,都可以再发展成为一个体。

一个成功的企业,知道如何从一“元”发展到“多体”与“多面”,成立许多机构如信托、地产、百货等分工。也知道如何从多体、多面还原到一体、一面,甚至一体、一元。知道如何还体归元,即使败也能反败为胜,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知道还体归元,即使成功往往也会导致失败。还“元”很重要,掌握发展中每个面,进可攻,退可守,方可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三、《易经》管理的内外两面

《易经》管理也有内外两面,看得见的面是“管理”,看不见的那面是“伦理”。当然这种看不见、看得见的提法是方便之说。其实“管理”与“伦理”都各有看不见与看得见的各属管理与伦理的部分。管理必须先约束自己就是“管己”,要管理别人,先管好自己。

有人说“管理”是“管你”,虽是玩笑一句,但管理还是要透过对自我人性的认识、掌握、探索,才能了解人与我的关系,人己的定位,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所以我们说管理是显性的,伦理是隐性的。

谈管理时,要掌握隐性、看不见的关系,来达到看得见的管理目标。无论人事、财务、市场都必须在人性与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规划、组织才能发挥作用。

也可以说,必须在人性资源的组合上,建立管理的秩序。

伦理是基础与起点,管理是知识、技术、原理,掌握基础与起点,来发挥知识和技术。所谓一体两面,就是以管理为外,以伦理为内,以管理为显,以伦理为隐。

《易经》管理要怎么“用”呢?

《易经》管理的“用”是化一体为两面。管理面不能解决的事情用伦理面解决,伦理面不能解决的事情用管理面解决。管理与伦理不能分开解决时,就两个合起来解决。

四、一般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要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先要知道怎么分析问题。分为两面运用,不能分就合。两面里的任何一面,可再分为更细致的相对面或相反面,是为一分为二。

两面不能解决,可二分为四,四不能解决二的问题,又可再分为八。分到八个面,更多的细节都可考虑到,一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大多可迎刃而解。若还无法解决,那就是没有“面面”俱到,不懂得运用真正的管理之“道”。

“道”就是“元”,从宇宙的元来看,天下都是一个无所不包的道。道分“道”与“能”:“道”是天,是外在的环境、自然的条件;“能”是人,是道可以发挥的条件。道与能相互为用,但又自成系统而为一体,因而一又可分为二。“道”分“道”与“中”,“道”的整体是“道”。“道”的中心、起点是“中”。

“能”分“能”与“卜”,“能”是能力,“卜”是先知,未卜先知。(二分为四)

“道”续分是“道”与“元”,这个“道”是静态的系统,在人的表现上,是基于目标所作的整体计划。这“元”是不断在动的动力,发展的趋向,在管理的表现上就是领导。

“中”续分是“中”与“几”,成就一个系统的起点是“中”,是要懂得了解整个系统的组织。而“几”是决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作正确的决策,为达到目标所选择的路。

“能”续分是“能”与“介”,开发人未发挥的潜能是“能”,也就是如何用人来达到目标。人与人的合作、人与事的配合之间的媒介叫“介”,媒体运用得当,人、事则易协调圆满。

“卜”续分是“卜”与“机”,先知是“卜”,要有先见之明,了解资讯,由各种征兆去判断人与事物的情况,对事物的认知,是知见,也是理解。

五、每个“机”都是机会

有了对环境条件的认知,要掌握重要时机,就是“机”。每个机都是机会,每个危机都是生机的转机,每个生机也都蕴藏着危机。不好的环境,往往是步向成功的转折点,关键是能掌握、控制。(四分为八)

了解了八个管理要素,要懂得“分与合”的运用,“显与隐”的运用,“分与隐”的运用,“合与显”的运用,“分与显”的运用,“合与隐”的运用。还有整体化“分、合、显、隐”的运用,以及不断变化、再变化,以至穷则变,变则通。事实上,《易经》管理就是这些方式的连环运用(如下图:左方是隐的《易经》系统;右方为显,看到的则是管理系统)。

以目标来订立计划,作为领导的基础,用计划来发挥领导,同时也可以用领导来修正计划。

任何决策以组织的能力作为基础,组织要以达到决策为目标。

用人要用人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与另一个人能力的结合,若要配合得好,则需要协调人际关系与个性配合。

要发挥控制机能,透过理解而来,对事情的掌握与沟通、对相关人力资源的了解,使其自愿、自动、自发,自然形成控制的力量。

八个要素合而为四,即计划、组织、用人、理解。四又合而为二,一为事的问题(动的,计划;静的,组织);一为人的问题(动的,用人;静的,理解)。

六、合、分、显、隐的大道理

静与动合在一起,又是一体之两面。人与事配合起来,就是目标。管理运用的方法就是从合而分,从显而隐。再从分而合,从隐而显。

整个管理基础是一个隐的关系,隐含于“伦理之内”。伦理完全是以人为主,很多问题若采其表面,就无法解决。根源就在隐的那面,要探其根源,即“伦理之内”的八大要素。

人之“道”是“德”。道分两面——“仁”与“礼”。《易经》管理以人性为主,管理者首应关怀别人是“仁”,尊重他人及秩序是“礼”。

仁,发挥到极致,产生“智”,礼产生的规范是“义”。孝为仁之本,知是智之始。礼的极限是法,义的起点是信,产生的八个标准,基于对社会的影响力产生“力量”“财富”,领导者的“智慧”,对他人的“尊重”,员工的“福泽”,“技术”的改进,处理事情的“正义”感与对人的“关怀”。

财富是显,其他部分是隐,企业目标除了赚钱之外,必须对其他目标都注意到,都达到了,企业才能稳定。其实,这也是西方社会学家衡量一个团体、企业组织或国家各方面成功的标准。

在“伦理之外”由分而合,八合为四个面即“政”“教”“养”“治”。“政”即“正”,是修己、正己的功夫,把力量、财富用来发挥自己的人格与德行。

“教”是培养人的智慧,尊重他人,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特长,工作有教育意义,并使其有学习的机会。

“养”是对员工福利的关心,培养生产技术力量,来发展企业。

“治”是从公平、公正的立场来关怀、来控制。

政、教合二为一是“厚生”,是为了提高管理运作的品质提升。

养、治合二为一是“广生”,是为了扩大管理的影响范围即市场,也就是不断发展好的品质,不断扩大现有的市场,使其达到生生不息的境界,就是“生”。

以上是由伦理分(隐)的系统,转变成伦理合(显)的系统。

七、在和谐与安稳中求发展

儒家的人性思想与伦理观念,都包含在整个《易经》体系当中。儒家重视“伦理的管理”,把人性看成管理的基础,大可以治国平天下,小可以修身齐家。

现代人因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多重视“管理的管理”而忽略了“管理的伦理”,或只有“伦理的伦理”而疏忽了“伦理的管理”。

《易经》就是掌握一个分与合的系统。每一个分与合中,都有显(管理)、隐(伦理)。每个显中都有它的分与合,每个隐中也有它的合与分。显与隐的合二为一,合与分的合二为一,分与显或隐的合二为一,合与显或隐的合二为一,都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运用《易经》管理的八大要素,也就是:分中求合,合中求分,显中求隐,隐中求显,以情、理、法为根本,透过分、合、显、隐的运用,在和谐与安稳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必能使企业茁壮成长,永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