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成中英文集·第八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C理论的理论架构

“C理论”是上述管理与哲学相互诠释的产物。它以中国的《易经》哲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主干,融合中国古代哲学的诸子百家,统合现代东西方的各种管理理论与学说,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崭新的管理哲学系统。

一、阴阳五行论

五行同《易经》阴阳八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传统的理论对此却不甚了解。

八卦系统图示如下:

五行系统图示如下:

对于上述两个系统,以往人们只是分别来谈,并没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而我认为,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哲学上的内在联系。

一是在“气”的方面的联系,它们都是对宇宙原始之气(元气)的认知。阴阳八卦系统认识的元气的动态过程,重视的是纵的层面、时间的过程,从一到二,二到四,四到八,如此等等。五行系统认识的元气的动态过程,重视的是横的切面、空间的定位,品物类聚,横贯铺呈,东西南北中,如此等等。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宇宙万物多元分化、相互冲激、相互补充的客观过程。

二是在“理”的方面的联系,它们体现的都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对立平衡的内在规律。阴阳八卦系统侧重从事物的整体着眼,揭示出宇宙变化的宏观规律;五行系统则侧重于说明个别的事物,揭示事物存在的微观规律。

还有进一步的假设,五行也可以同上述《易经》哲学的“五段辩证法”联系起来,把它看成是宇宙创造力的五种表现方式,五种发展过程。“土”代表原始整体的原则,“金”代表阴阳分化的原则,“水”代表多元发展的原则,“木”代表冲激补充的原则,“火”代表新的整体的原则。经过这样的诠释,五行同《易经》哲学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根据《易传·说卦传》的记载,八卦与五行是互相包含、互为说明的,所谓“乾为天,为金”“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在这里,明确指出了乾卦对应于金,坤卦对应于土(地),巽卦对应于木,坎卦对应于水,离卦对应于火。至于其他三卦,震为雷属于火,艮为山属于土,兑为泽属于水,整个八卦都可以用五行来加以说明,反过来也同样如此。

五行与八卦的相互包含,就是五行与阴阳的相互沟通,例如,我们可以把震卦(雷)称为阳火,而把离卦称为阴火;把艮卦(土)称为阳土,而把坤卦称为阴土;把兑卦(水)称为阳水,而把坎卦称为阴水;如此等等。

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现在我们再从数字的内在联系来谈谈“五行”与“八卦”的关系。五与八是不同的数字,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考。五是二(阴与阳)和三(阴、阳及阴阳所形成的交合)的综合,包含了平衡对称(阴)和交融创新(阳)这两种力量的交互为用。有人特别指出,八是三和五的综合,三和五都是奇数,两奇相加反而形成了偶数,表现出最大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却又包含了最丰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八为基础的六十四更有生命体的内在结构,不但形成了生命体的多样发展,也展示了人生和人文世界的多样状态和境界。总的来说,五行是事物横向的动态结构,八卦则是宇宙纵向的动态结构,五行表现为实体,八卦表现为现象,两者相互介入,不可分割。在卦象中找寻五行的实体,而又在实体的五行中寻找卦象,这正是阴阳五行论的中心主旨。值得提出的是,阴阳五行的交互作用中包含了整体分化和分化整合的太极原理,也包含了有无相生与阴阳转化的原则,包含了“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及“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等形而上理解。

二、五行功能论

阴阳五行构成了完整的形象宇宙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内,五行代表着五种功能,它们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宇宙。在这个功能宇宙当中,万事万物不能只看成是动态的物体,因为根据《易经》哲学的理念,宇宙事物永远处在相互影响和不断变化之中。五行之所以称为“行”,就是说明它们在不断变化。当然,变化的过程离不开实体的宇宙,而实体的宇宙也离不开变化的过程。事物是变化过程的成果,而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功能则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

对于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归纳为“四因说”,来说明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功能”(Function),指的是一个事物能够对其他事物发挥功用的能力,通过它能够促进其他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哲学看来,五行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基本类型、基本动力,通过五行的相互结合,最后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宇宙事物。就此而言,五行的功能则涵盖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五行的功能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当中,逐渐形成五种范畴,成为事物的五个基本类型,例如,五声、五色、五味、五气、五脏,如此等等。这样的事物分类,既可以看成是经验归纳的结果,也可以看成是五行的演绎。五行作为一种思考方式,把任何东西都纳入这五个角度来了解。五行具有一种规范作用,因为五行作为五种功能创造形象宇宙,而我们要了解形象宇宙,当然也可以从这五种范畴(规范、类型)入手。因此,五行用在功能分析、目的分析方面比用在经验描述方面还要更加恰当。因为它本身的完整性,让我们更能够掌握规范的作用。这是一个整体性的规范,由于有这五种功能,我们才能够谈到一个整体的宇宙、整体的体系。

金木水火土都是形象宇宙中的事物,所以可以用来说明形象宇宙,就像阴阳都是形象宇宙中的现象,因而可以用来说明形象宇宙一样。阴阳五行是说明形象宇宙的基本范畴,它以阴阳为基础、五行为主体来说明宇宙。这种说明是规范性的说明,但在经验上取得证实,因而作为一种传统的宇宙观,也可以说是经验性的描述。这就是说,阴阳五行之说明宇宙,一方面是经验归纳,任何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五行。从思考方式上看,这是一种关联对应思考,即把相关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一一纳入相应的范畴。这也是后天的经验与先天的概念之间的一种互动。另一方面是组织规范,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加以规范,这就可以起到一种组织的作用、指导的作用、系统化的作用。这正是阴阳五行能够在管理上发挥的作用。

在金木水火土五种功能系统中,土居于中心的地位,土作为一种根源,一种原始的创造力,而发展出金木水火这四种功能,再加上原始创造力,即为五行。其中,水与火是一种阴阳关系,金与木也是一种阴阳关系,它们都统一在包容一切的“土”的原始创造力之中。

五行之间的关系,一是相生相成,二是相克相制。五行相生,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又回归土,这是一个循环系统。五行相克,就是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这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这种相生相克,显然是中国人长期经验归纳的结果,是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印象,是对事物相互关系的描述。所谓“生”就是能够带动,能够促进发展,能够成为所生对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充分条件,还必须考虑到量的问题,例如土生金,少量的土就不行,必须有充足的土才能生金。量的要求不够的话,也不能达到相生的效果。相克也一样,如果量的条件满足的话,相克的关系才能成立。而把量的条件摆进去,又产生能克和反克的关系。例如,水可以克火,但如果水的量少而火的量大的话,则不但克不了火,反而被火所克。至于生,如果把量的条件摆进去,则存在着能生和所生的关系,例如,水可以生木,但如果水的量多而木的量少的话,则不但生不了木,反而把木淹死。所以,相生相克是一种质和量的互补关系,由于质和量的变化,就会出现生或不生、克与反克等不同的情况以及不同的程度,尽管不一定完全量化。

五行功能系统是太极阴阳《易经》系统的延伸,是后者的现实表象,作为一种规范性的思考,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换言之,我们可以在五行中寻找规范行为的意义。运用到管理系统中,五行代表着管理的五种功能或五种作用:

第一,“土”具有统合一切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决策、思考、计划、统合的作用。

第二,“金”具有刚健主动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控制、主宰、裁决、推动的作用。

第三,“水”具有变化不居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应变、竞争、开拓、生成的作用。

第四,“木”具有生长发展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生产、制作、成长、创新的作用。

第五,“火”具有融合凝聚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人事、协调、沟通、和谐的作用。

五行的每一种功能本身都存在阴和阳的关系,据此我们也可以对五行在管理中的功能进行阴和阳的划分。例如,土有阴土和阳土(卦象为坤卦与艮卦),在管理上,计划是阴而决策是阳,当然,在现实中计划离不开决策,决策也离不开计划。但是,计划偏向于知,注意信息的收集,属于静态的一面,故属于阴,是阴性的决策;而决策则是实际意志的投入,拟定方向的选择,强调意志的决定,属于动态的一面,故属于阳,是阳性的计划。

同样,金有阴金、阳金,我们可以把组织看做阴,而把领导看做阳,阴阳相辅相成。如果领导者不注意组织结构问题,那就会带来麻烦,不能真正发挥领导的功能;同样,如果考虑组织而不考虑组织所蕴涵的领导作用,那就不能真正发挥组织的功能。应该运用组织来领导,同时利用领导来实现组织的功能。

水外柔内刚,既有动态的水,也有静态的水,故水也有阴阳,其变化功能也有阴阳。变化有两种,一种是知道变,另一种是因应变。因应变又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地适应变化、接受变化,另一种是积极地控制变化,创造新的形势,故知变与应变,应变与制变,都互为阴阳。

木有阴阳,其创造功能也有阴阳。创造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已有成规的创造,是一种改良或改善;另外一种是打破常规的创造,是新的典型、新的设计、新的创造。

火有强火与弱火,其调和功能也有阴阳。弱势的协调表现为一种沟通,相互之间的沟通;强势的协调则表现为一种凝聚、一种融合。沟通与凝聚,即为人事协调功能的阴阳两面。

如上所述,我们把阴阳与五行相结合,就可以得出五对十种相互对应的管理功能。从规范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任何管理活动都不外乎这些内容。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包容性,就是因为阴阳五行理论本身具有的宇宙性、整体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强调把“土”作为根源点、中心点,正体现了我们重视决策功能的宇宙论根据。决策是一切活动的开始,是所有管理活动的中心。

三、伦理管理论

传统的中国管理并没有提到管理的概念,而具有管理的事实。中国历史中传统的政治哲学就是一种管理哲学。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代表。儒家的“为君之道”“为政之道”就是一种管理哲学。儒家讲为政在己,“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按照儒家的设计,理想的君主应该是天下的表率,他受到人民的爱护,而他又爱护人民,关心大众福利的发展,就像天生育万物而又扶养万物一样,现实社会中的统治者必须朝着这个“仁义之君”“圣贤之主”的方向去努力。因此,现实的管理活动就演变成一种主要是管理者自身的修养行为,通过这种自我修养,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才能够做到大公无私,因人施教,因事施理,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出人的积极性,把事情办好。对于广大老百姓,则是要“庶之,富之,教之”,强调教化的作用,最后达到一种人文化成的目标。显然,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伦理管理哲学。

儒家伦理管理哲学的基本信条是“仁、义、礼、智、信”五伦,对此,我们可以从五行的角度来加以说明。

(一)“信”的功能可以用“土”来加以说明。

土具有包容性,具有人道思想的领导者,能够对下属产生吸引力、亲和力,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关系。“人无信不立”,统治者要取信于民,必须具有仁智礼义的品德。信包含了其他四德,就像土包含了其他四种功能一样。

(二)“义”的功能可以用“金”来加以说明。

金具有控制性。管理者要实现对组织的控制,就要做到处事恰当,名实相符,这就是“义”,是一种正名主义。而儒家“正名说”的内涵就是“五伦”,五伦是一种社会组织,一种合乎人性的组织,从个人到社会,个体性与群体性结合在一起,从内在的人性结构到外在的社会组织,并发展出各种制度。

(三)“智”的功能可以用“水”来加以说明。

水具有开拓性。为政者要安定百姓,使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不得不考虑到外在的条件和资源的开发,以及环境的处理和人口等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智慧的安排。所谓“智”就是要想得周到,能够掌握外界的变化,具有充分的知识。这里特别要指出,不像有些人的误解,其实孔子也是十分重视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的。所谓“智者不惑”是因为他具有知识,而不仅仅是主观的信念。“智”就是要体现为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智”体现了水的特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变化不居,而“智”(知识)则是对世界变化的把握,故孔子说:“智者乐水。”

(四)“仁”的功能可以用“木”来加以说明。

木具有创造性。人的道德修养,最终要体现在充分发挥自己,实现自我创造。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也需要别人的鼓励和爱护,并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这就是领导者的作用。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最终目标就是让下属能够自我实现。所谓“仁者”必须帮助别人得到成长,嘉惠于人,这就要强调教化的作用。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五)“礼”的功能可以用“火”来加以说明。

火具有凝聚性。“礼”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礼仪,而且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具有美感的行为规范。“礼”教人如何做人做事,具有高度的社会性,群策群力,使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凝聚力。“礼”与“乐”相结合,是善与美的结合,更加容易感动人心,使人有归属感、满足感、实现感。这就是“其乐也融融”,就像融融大火的燃烧一样。

综上所述,“五行”可以用来说明儒家的管理。儒家的管理是一种伦理型的管理,伦理与管理相互发生作用。传统的儒家哲学是以伦理作为管理的工具,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现代人由于社会的组织不一样,工业化、专业化、目标多元化、社会复杂化,所以管理本身可以独立于伦理而存在,我们可以把管理作为一个客观的社会活动来加以了解。但是,伦理作为一种价值因素,对于管理具有一种提升的作用,这种提升的作用就是在现代管理活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中国人具有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所以我们可以把伦理与管理相互结合,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

四、五家整合论

五行理论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一方面如上所述的可以说明儒家的伦理管理哲学,另一方面它更可以涵盖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其中的五家即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和墨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借助五行的模式,把这五家思想加以整合。

第一,道家体现了“土”的决策功能。

道家所考虑的是如何掌握外界的事物而作出正确的决定。外界的事物既可能是客观宇宙的,也可能是人文社会的。道家强调知性、智慧性、自我的无欲无私,更能体现现代决策者的需要。

第二,法家体现了“金”的控制功能。

法家特别强调领导者的推动、号召、奖惩的能力,强调组织的作用,强调规章制度和法律的作用,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平等性,充分体现了“金”作为管理功能的特点。

第三,兵家体现了“水”的权变功能。

兵家强调策略、战略、战术以应变、制变的能力。现代的管理者面对着广大的群众、顾客、下属,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必须具有应变、制变的能力,运用相应的战略与策略。

第四,墨家体现了“木”的创造功能。

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现代社会更强调“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实务性的创造和发明。就此而言,墨家哲学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和现代性。墨家强调生产,重视经济,提倡科学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及逻辑的探讨,再加上它的兼爱精神,表现出一种高度群体性的功利主义。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促进力量。

第五,儒家体现了“火”的协调功能。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儒家的伦理管理哲学可以用整个五行理论来加以说明,而与其他各家相比,儒家在人事的凝聚、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性的引导、人群的融合方面,即在建立一个合乎人类价值标准的人文社会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贡献。

关于儒、道、法、兵、墨这五家所体现的五行管理功能,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二章里详细说明。

五、中西融合论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对于管理功能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最早是法国的管理学家法约尔(H.Fayol)提出管理的五功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又有人提出七功能说: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后来发展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把管理功能划分为十几二十个。当代美国管理学家孔茨(H.Koontz)等人则把管理功能再次简化为五个: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最近又有人提出“7S理论”: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策略(Strategy)、技术(Skill)、风格(Style)、人员(Staff)、最高目标(Supergoal)。

我们从五行的角度来看,计划属于土的作用,土统合一切,故包含计划与决策;人事属于火的作用,火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故代表人事;领导属于金的作用,金刚健有力,故代表领导;组织也属于金的作用,因为金永不腐败变质,具有稳定性,故也可以代表组织;控制则是反馈性的,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

由此看来,五行可以包含、修正乃至加强传统西方理论,更能够表现出管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衡的关系。用五行来规范管理功能,具有新的整合作用,也就是说,通过五行,我们能够更逻辑性更整体性地掌握管理的功能。与传统西方理论相比,五行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完整性,能够更加全面地包容和规范管理的功能与作用。

其二,有机整体性,能够把各种管理功能的关系在一个有机的网络里联系起来。

其三,动态发展性,体现出管理是一个不断求精、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五行理论同西方管理理论相结合,而形成一套中西交融的新的管理哲学。具体来说,就是把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功能进一步抽象,并用字母“C”开头的英文单词来表示,从而形成一种“5C系统”,使它更能够包含和说明现代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更容易为现代的管理者所理解、接受和运用。

“土”在五行中居于中心的地位,故我们用英文Centrality(C1)来表示,它相当于“7S理论”中的Supergoal(最高目标),但后者只突出目标性,而前者除了目标性之外还强调动源性,既是目标又是动源,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动态性。不但如此,土还具有包含性与载重致远的能力,甚至能够孕育种子,滋养生物。因之我把土的中心能力又归纳为充分计量、全面投入与承担或承诺,用下列两个英文词来表达:Calculation(计划、计量)与Commitment(承诺、承担、决策),两者为一动一静的关系。

“金”具有控制性,英文即为Control(C2),从系统论来讲的话,这是一种控制体系,在一定的动力推动之下,能够把人组织起来,把事情办好。因之,金的功能也可以表述为两项:Constitution(组织、组构)及Command(主宰、领导),同时也体现了一阴一阳相互支援之道。

“水”具有变化性,万物变动不居,而我们要知道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控制这种变化,这种权变性英文即为Change或Contingency(C3)。无论是自然中的变化,还是战场上或市场上的变化,都是在考验我们适应环境及超越环境与改善环境的能力。这也就是考验我们争取合作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竞争以改善品质进而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下列两项功能为水的性能的发挥:Cooperation(合作、协作)及Competition(竞争、比赛),当然这仍然是一阴一阳之道的发挥。

“木”具有创造性,英文即为Creativity(C4),广义的创造性就是能够产生新的境界、新的事物、新的产品,其中也包含了不断改良、不断改进的过程。创造性表现在进行创造,但创造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中表现,一是创新、发明或发现(innovation/invention/discovery),一是改造或改良(renovation/reform)。如果表现为英文的C之词,就可说为Creation by Innovation(发明的创新或创新的发明)及Creation by Renovation(改良的创造或创造的改良)。两者仍然有相互带动与补充的作用。

“火”具有协调性,英文即为Coordination(C5),协调既是目标也是方法,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任何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基础。沟通是Communication,协调是Coordination,两者显然具有相互引申的作用。沟通侧重于思想与语言的协调,而协调则侧重于实际职务与关系安排上的调整,当然也涉及制度与政策的可能调整,以与前者共同解决人事和谐、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的问题。

由于五行的规范性和抽象性,它包含和容纳西方管理精华的潜力是很大的。例如,有关决策战略理论可以包含在C1之中,有关行政领导理论可以包含在C2之中,有关市场策略理论可以包含在C3之中,有关生产技术理论可以包含在C4之中,有关人事管理理论可以包含在C5之中,如此等等。这就充分表明了5C系统的适用性与开放性。

以五行为基础,并融合古今中西管理精华的5C系统,可以用下列两个图示予以表达:

六、易、禅统合论

5C系统基本上涵盖了管理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但对于现实的管理活动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管理不是孤立的,不是某一项管理功能的单兵突进,而是多项功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结合;管理也不是静止的,它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有所前进,有所突破。为此,我们必须在5C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易”的融合与转化功能和“禅”的超越与切入功能。

“易”即《易经》,或称《周易》,为群经之首,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如上所述,儒、道、法、兵、墨各家实际上都是来源于“易”(参见本书之“重新认识中国管理哲学——第三版自序”),都可以用“易”的阴阳五行系统来加以说明。因此,用“易”来融合上述各家所体现的管理功能,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易”具有融合与转化的功能,英文即为Comprehension/Change(C6)。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儒、道、法、兵、墨,互补互用,而管理中的各种功能,不论是决策、领导、权变、创造、协调,皆应融合运作,否则不足以成事。这五种功能构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相生关系。因而,我们把易的功能看成是既包容以至融合,又循环以至相生的自然系统运作,但也可说是一种规范性的要求,创造出条件使得一个系统具有相生循环与融合众端的内在功能。我在此也用两个C词来加以表达:Comprehension(包容、理解)与Circulation(循环、周转)。两者是在互为前提与基础的情况下突显其特殊的动静相须功能。

“禅”为禅宗,乃是中国化的佛教哲学。和《易经》一样,禅是中国管理哲学的重要资源。它汲取了儒、道、佛思想的精华,而又超越了儒、道、佛思想的局限。把禅引入管理,有助于开拓和提升管理的精神境界,使管理充满灵感与活力。

“禅”具有超越与切入的功能,英文即为Cessation/Cut-in(C7)。英文“Cessation”一词有停息与停滞的含义。在此则表达一种对运行系统即C6的超越;也可以说是重组与革新的前提,当然也可以有另起炉灶、改弦更张的意思。因之切入也含有生生不息的意思,我选用“Ceaselessness”(不停息)一词来表达,体现了易之变化系统中生生不息的动力与意志。因之C7就有从停息(Cessation)到生生不息(Ceaselessness)的发展的哲学含义。管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由手的管理,到脑的管理,再到心的管理。由于心的活动面广,难免被迷惘、偏执所蒙蔽,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种超越、净化的能力,以保持内心清明纯净的境界,掌握人心及自己的心,并且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保持超然洒脱的心态,把握时机,适时切入,最终达到真善美的目标。“易”“禅”功能的引入,由5C扩大为8C,这就构成了“C理论”的完整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C理论的管理系统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核心层,即“土”居中心所体现的决策管理,一切管理活动都以决策为中心。第二个层次为运作层,决策、领导、权变、创造、协调等功能相互配合。第三个层次为监护层,融合与转化、超越与切入形成一种所谓“超管理的管理”。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道德必须具有决策的智慧,进而具备系统运作的能力,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超管理的自我约束。这样,才能使他的管理进入化境,即达到天、地、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C1=Centrality(中心点):Calculation(计量)and Commitment(承诺)

C2=Control(控制):Constitution(组织)and Command(领导)

C3=Contingency(变化):Cooperation(合作)and Competition(竞争)

C4=Creativity(创造性):Creation by Innovation(创新的发明)and Creation by Renovation(改良的创造)

C5=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Communication(沟通)and Coordination(协调)

C6=Recognizing Change(权变):Comprehension(包容)and Circulation(循环)

C7=Transcendence(超越):Cessation(停息)and Ceaselessness(生生不息)

C8=Creative Harmony(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