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邢久强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怎样理解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如何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培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同志。
记者:为什么说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提出这个问题有何现实的针对性?
罗国杰: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着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和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建设中,也不时出现一些“噪声”和“杂音”,存在着一种忽视精神力量的庸俗的、低级的物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歪曲中华民族的历史,甚至否认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正义斗争;丑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贬低革命精神和崇高道德,淡化理想、信念,等等。这些虽是支流,但如果任其泛滥,就会涣散人心,瓦解斗志,腐蚀和削弱我们的民族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特别重要的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把亿万人民凝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
在当前,一些人只看到经济力量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而看不到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力量增强的重要,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同时,更需要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又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他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讲话中,特别提出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并把它提高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这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把民族精神力量也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记者:那么,民族精神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罗国杰: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和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上。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达几千年的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中华民族的50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和培育的,它是所有各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同各民族的感情、意愿、心理、道德等有着亲密联系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但是团结国内50多个民族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是凝聚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纽带。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民族精神的力量和作用主要是通过文化层面来体现的,那么,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先进文化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罗国杰: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先进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我们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有可能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才有可能凝聚和弘扬民族精神,才有可能将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另一方面,我们只有坚持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使文化建设有民族根基,始终保持先进性。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融合、统一和发展中所起的巨大凝聚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是载体。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弘扬民族精神,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精髓的最重要的方式。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的文化必须发挥“精神纽带”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任务。中华文化所发挥的强固纽带作用是举世公认的,而这种强固的纽带作用最根本的体现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基本精神,使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在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
记者: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族精神。请您谈一谈,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怎样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罗国杰: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非常丰富,如“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厚德载物”的“仁民爱物”精神,“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整体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勇敢勤劳、廉洁朴素的艰苦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毅不屈精神,“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日新又新”的改革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民族精神都是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在各民族的相互友好交往中所孕育、凝聚和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共同意志的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成为古往今来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当然,民族精神,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民族精神也不断地丰富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应该理解成,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活的东西。它既包含了古代的优良传统道德,也包含了现当代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基于这样理解的中华民族精神,才有了新的时代的意义,才成了我们的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传统来讲,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还有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等等,这些都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这一概括,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为我们正确理解和积极弘扬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
记者: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罗国杰:我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到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我们的主心骨。
第二,要把建设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紧密结合起来,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先进文化的结合点定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的原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新的作用。
第三,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中要处理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时代精神中就蕴含着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精神。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的发展进步的要求,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精神才是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民族精神。
第四,在先进文化的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中,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线,为公、为国、为民族、为社会、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能够保持统一的一个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建设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在全体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第五,要在先进文化的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中,充分注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道德建设,特别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这对弘扬民族精神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要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说,民族精神是具有开放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不断的民族交流中取长补短,一个民族能否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是其能否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七,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要把对“五种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作为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长期团结奋斗过程中所体现的各种崇高精神的新提炼和新概括,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具时代感的体现。因此,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弘扬“五种精神”,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曾刊载于《前线》,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