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区域合作现状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与国内区域开发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积极性和比较优势,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四大板块的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优势分析

1.东部地区

(1)港口优势。东部海岸线长,拥有众多良港,毗邻港澳台,与东南亚、环太平洋等地区联系方便。北方有天津港、大连港和青岛港;珠三角港口群以香港港为核心,以深圳港和广州港为枢纽,以其他港口作为补充和辅助;长三角港口群主要有连云港与浙江省的港口。(2)经济外向的开放优势。东部一直注重以外促内,用外资外贸带动经济发展,加快市场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因此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高,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80%左右,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2968.7亿美元和9434.65亿美元,而中部和西部才分别为1933.9亿美元和2364.0亿美元。在产业结构中,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比重较大;在资金来源中,外资比重较大,如2012年长三角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有640.2亿美元,珠三角地区有215.23亿美元,远远大于其他地区。(3)金融优势。东部人的金融意识较浓,保险、期货、外汇等金融体系较完善,金融市场发达,上市公司多,资金充足,企业筹融资渠道较通畅。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开发性金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特别鼓励东部各种机构投资者和民间资本介入,还鼓励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4)人才和技术优势。这是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东部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都较高,研究与开发经费在GDP中的比重较大,形成了明显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如在2012年,东部有955所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人数有253.6万人,分别占全国的39.1%和40.6%;而西部只有595所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也只有137.0万人,分别只占全国的24.4%和21.9%。

2.中部地区

(1)区位优势。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通北、吸引四面和辐射八方的作用。其东边紧靠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中心,南部紧靠珠三角、闽南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西部与贵州、重庆、陕西等省市接壤,北部紧靠环渤海经济圈,距离辽宁、吉林等老工业基地较近;既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油南输的必经之路,又是南水北调的东线通道。(2)交通优势。中部是全国物资流通的必经之地和运输网络中枢,拥有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中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其有能力成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西进、北上、南下、东出有机运动的理想枢纽和通道。(3)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中部位于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有迹可寻的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有3000年在这一地区建都,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迹遗址丰富多彩。还有许多古老的中原文化,如荆楚文化、三晋文化、赣文化、徽文化等。各种名山大川气势磅礴,革命遗址寓意深远,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3.西部地区

(1)区位优势。西部同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16537.45公里,向西、向南、向北都具开放优势,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到中亚,进而到达欧洲,向南可以与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合作,向北可以延伸至俄罗斯。(2)自然资源优势,水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都很丰富。西部是我国诸多矿产富集的地区,无论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还是化石能源,都有极大的蕴藏量,镍、铁、铝、铬、稀土、锡等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以上。(3)民族历史文化优势。西部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存在深刻的历史关系,中华文明最早从西部传入亚洲内陆和欧洲,而西方的耕作技术、工艺技术也通过西部传入国内,融汇于中华文明之中;西方的宗教文明同西部交往更为密切,佛教、伊斯兰教就是从西亚、南亚传入中国的。三十多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同,联系十分密切,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4)政策优势。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指导文件,编制了相关的规划和专项政策,一直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在财政上给予了大量的优惠,如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的比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等。

4.东北地区

(1)区位优势。东北陆地边境线长达8676公里,与俄蒙朝三国接壤,还有较长的国际海岸线和通向内陆和海洋的出口,隔海与日韩两国相望,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核心区域。辽宁省有丹东、大连、营口等优良港口,是面向朝日韩的重要通道;吉林省珲春地区陆路与俄朝相连,出图们江入日本海可直达日韩海岸;内蒙古与俄蒙两国边境线漫长,边贸口岸众多。(2)经贸优势。近年来,中国已跃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2014年中俄贸易额已达952亿美元,预计2015年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到2000亿美元;201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354.0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074.8亿美元。(3)制造业优势。东北是我国最完整和最强大的重工业区,集中分布着涉及国家命脉而且互相关联的重型工业,如煤炭开采和电力系统、石油开采和炼化系统、钢铁和机械加工系统等;东北的企业集群,如鞍山钢铁业集群、吉林化学工业集群、长春汽车工业集群等,是建设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基础。(4)东北亚资源、产业技术结构互补。日韩两国的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及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向海外转移,而东北产业基础相对雄厚,生产要素相对充裕,有利于产业对接。俄蒙两国自然资源丰富,而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相对缺乏劳动力资源;东北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区域合作的新要求

1.区域合作与区域协同

“一带一路”建设要求我国超越区域合作,进行更高层次的区域协同。从系统的角度看,区域协同是系统内部子系统相互适应、协作、配合和促进,耦合实现同步、协调与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它可使系统通过聚合发挥“1+1>2”的效应;从区域的角度看,区域协同指区域之间或同一区域内各经济单元间的协同共生,合力推进大区域经济由无序至有序、初级到高级的动态转变,形成互惠共生、合作共赢的内生增长机制,并最终促进大区域高效有序发展。而区域合作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关系,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经济地域的合理分工、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是:(1)区域合作强调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追求相同的目标,彼此达成一种相互配合的联合行动;区域协同更强调步调一致、协调效应从而区域内或区域间各层次的主体进行联合协作。(2)区域合作强调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利益,从而产生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区域协同发展强调要素之间的同一,更强调同一来自斗争,强调斗争与同一产生协同效应。(3)区域合作强调要素之间的差异,特别是资源要素的互补;区域协同更注重区域内部与不同区域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在同一个步调上实现和谐有序的发展。(4)区域合作强调组织间以互惠利益为基础,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中较常见,却不利于国内区域治理的协调性;区域协同则以区域发展的整体利益为前提,致力于区域发展的共同目标,跨越组织与部门边界,在多重部门关系中实现区域的综合治理。二者的联系表现在:(1)都可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2)区域协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区域协同的本质是将各区域所拥有的资源要素有效汇聚,突破行政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的活力,从而实现区域的深度合作。(3)区域协同为区域合作提供基础。区域协同促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区域的产业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为区域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使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区域协同增强了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在区域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容易在合作中实现互惠共赢。

2.发挥国家与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重视与沿线国家沟通磋商,推动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如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出席了增进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备忘录,制定了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了合作规划纲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等领域,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等。地方政府是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推动力量。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激发出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边境政府在地理上与周边国家相邻,便于合作,并且地方政府在国际合作中较少受到主权争议、政治感情、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在边境地区跨边境合作,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边境区位企业的发展,同时使其成为内陆企业拓展国外市场的前沿地带。

3.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

一是积极利用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协委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的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亚信会议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如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等。二是加强首脑机关、顶层设计的作用。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经验表明,大陆桥常设首脑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协调发展运营是必要前提。龙无头不行,共建丝路经济带更需要常设首脑机构统领发展,在西安或乌鲁木齐设立亚欧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由国务院协调、外交部牵头,联系商务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地方政府和中亚、欧洲各国家协商成立。